境内ETF规模三年翻倍!谁在买ETF?买哪只?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

截至6月中旬,境内ETF资产规模接近1.7万亿,最近三年翻了一番。与场外基金艰难爬坡不同的是,当前股票型ETF管理规模受市场下跌影响较小,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在近一月(2023/5/19-2023/6/18),全市场各类ETF份额增加602.09亿份,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流向了股票型ETF。

在市场仍未结束震荡的当下,究竟是谁在买入ETF?他们选择了什么样的品种和标的?在怎样的时机下,投资者会选择大举买入ETF?

本期内容将用12张图,为你揭开谜底。

⚫ 进击的“股票型ETF”

据统计,国内ETF管理规模2016-2022年复合增速为34%。这张图展示了2018年以来股票型ETF的规模增长情况。

不难发现,股票型ETF管理规模受市场下跌影响较小,在一些大幅下跌的年份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与当下普通主动管理型基金降速增长的情况完全相反。

⚫ 份额增长最快的ETF

在挂钩指数表现不佳的情形下,行业主题型ETF却出现了规模(份额)的快速增长。

⚫ “越跌越买”

这张图以沪深300为例,统计了指数涨跌幅与对应ETF规模变动之间的关系。同样,份额增减与指数涨跌呈现负向变动。

——这是为什么?

一种看法是,ETF有其独特的工具属性,让它充当了传统股票投资的替代工具。当权益市场下跌时,传统股票投资向行业主题类ETF、债券型ETF、货币型ETF溢出,从而推升这些品类的管理规模。

换言之,当投资者对于获取超额收益信心不足时,可能通过指数化投资来暂时分散风险,并选择交易成本更低的工具。

⚫ 每十位持仓股民中至少有一位持有ETF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持有沪市ETF的账户数已经超过600万户。对照《上交所年鉴》中披露的持股账户数,近五年来,ETF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末,持有ETF/持有股票的账户比值已经超过11%。

⚫ 最大的ETF,都被谁买走了?

全市场ETF的持有人中,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结构占比相对均衡。但是在细节上,不同品类的ETF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投资者生态。债券型、货币型ETF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股票型ETF中,行业、主题类ETF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宽基ETF(或称作规模指数ETF)相对均衡。

⚫ 行业主题类ETF是个人投资者的重要阵地

与一般认知可能不同的是,宽基指数中间个人投资者的占比并不突出。A股主题投资活跃,行业主题ETF的爆发式增长出现在2016年、2018-2021年。较强的工具属性和较高的波动率,赋予了行业主题类ETF更强的“参与感”。

⚫ 投资行业主题类ETF须仔细甄别

行业主题ETF的快速扩容也使得品种辨识难度加大。一些行业主题类ETF,可能因为对应指数的编制机构、编制方法、产品条款的差异导致投资结果大相径庭。以TMT为例,与之相关的行业主题类ETF数量达到61只,投资范围、产品特性、流动性存在很大区别,须仔细加以甄别。

⚫ 债券ETF: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投资工具

2014、2018、2022是债券型ETF的“大年”,债券规模年增幅超过100%——换言之,当权益市场进入较长周期的下行阶段,债券ETF便迎来机会。在国内,债券ETF更受机构投资者欢迎。

⚫ 红利低波——“低回报时代”的投资选择

当经济增速降至较低水平、利率不断下降至低位,投资回报随之降低。

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在传统股债之外,投资者可能转向高息股(红利因子)、跨境投资、另类资产、衍生品——ETF在其中皆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标普道琼斯指数的一份研究,红利、低波两个因子在A股有效性较强,且叠加使用效果更佳。对于配置型投资者而言,它更是重要的权益资产配置工具。

⚫ QDII-ETF——管理规模快速跃升

可投向境外市场的QDII-ETF,目前以投资于海外宽基指数的ETF为主。

当本土汇率下跌时,投资者是否会涌入QDII-ETF?我们统计了挂钩标普500指数的所有标普500ETF(QDII-ETF),统计区间为2018年至今,期间新成立的基金剔除首季度的份额数据,消除募集期带来的份额影响。

从左到右按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化降序排序(左边的是人民币贬值,右边的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贬值最大的五个季度,标普500ETF平均每季度份额增加4.83亿份;人民币升值最大的五个季度,份额平均每季度减少5.11亿份;五年以来平均每季度增加2.15亿份,表现出人民币贬值时投资者倾向于买入标普500,人民币升值时买入标普500意愿减弱。不过从图上来看,这个规律还不够明显。

2021年起,跨境ETF开始实现规模跃升,宏观和大类资产因素可能是更重要的驱动力

⚫ 指数增强策略ETF——发轫之始

指数增强也可以“ETF”?国内目前已发行20余只“指数增强策略ETF”,让场内指数投资有了更多选择。

当下,海外“主动管理ETF”发展正如火如荼。国内主动管理ETF投资者结构中个人占比较高,但由于历时较短,主动管理ETF的优势尚未得以发挥,投资体验仍需打磨。

🔴 让ETF成为你的财富管理工具

ETF到底有哪些优势?个人投资者应该怎样用好ETF,满足自己的财富管理需求?上面这张图,揭示了ETF强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小结:关于ETF投资,你需要知道的事

看完上面12张图之后,相信你已经对ETF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这里我们再做个小结:

1、证券公司是ETF投资者的根据地,前提是得有一个证券账户。

2、ETF的优势:高透明度,高灵活性,低费率。

3、尽管借鉴自海外发达市场,但ETF等被动化投资手段在中国的普及速度不亚于海外。根据奥纬咨询的一项研究,2016-2022年美国和欧洲市场ETF复合年平均规模增长率为16%,而同期中国大陆市场年化增速为36%。在每一次股票市场下行、主动管理超额衰减明显的时候,ETF的工具属性突显,唤醒一批活跃交易者,同时债券ETF也迎来机会,从而快速提升规模。

4、股票ETF和债券ETF看起来更像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他们的投资者结构大有不同。整体偏稳健的债券型、货币型ETF中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而高波动的行业主题型ETF、QDII-ETF中,个人投资者占比更高。

5、从ETF份额变动情况来看,很多ETF投资者选择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时“抄底”,场内交易的便利性加剧了这个现象,所以在很多ETF中都出现了指数ETF份额与指数走势背离的情况。但是,抄底的动作未必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决策需要谨慎。

6、据上交所《2021年ETF投资者调查报告》,个人投资者参与ETF投资的主要目的,首先是盈利机会,其次是规避个股集中带来的风险,再次是考虑费率因素。

7、在本土市场表现不佳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可能转向跨境ETF寻求收益,但需要注意汇率波动风险。

8、悲观预期叠加高波动的市场中,红利低波类ETF是配置型投资者的重要选择,有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因子在中国市场中长期有效,而且叠加起来更稳妥。换言之,当市场长期处于震荡或下跌趋势时,红利低波ETF相较于宽基、行业、主题类ETF更值得关注。当然,要拿得住。

9、对于蓬勃发展的行业主题类基金,无论是港股互联网、TMT或AI主题,一个投资主题下可能对应着多个完全不同的指数,对应的ETF产品就更多,这给投资者进行甄别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10、从海外经验看,主动管理型ETF是趋势,当下A股仍有能够持续创造相对Alpha收益的环境,因此目前可选的指数增强策略ETF同样也是可考虑的产品类型。

11、被动化投资的思考:ETF的普及可能会导致主动管理型基金采取更加主动甚至激进的投资策略。此外,一些习惯在场外购买行业主题型基金的投资者可能会因为费率问题、基金经理的稳定性等原因转向对应的场内ETF标的。

12、专业的研究服务、顾问服务可以适度提升ETF投资体验,建议投资者关注专业机构的解读,必要时寻求帮助。

(参考来源:华宝证券)

数据来源:Wind、各大券商,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TF热榜# $科大讯飞(SZ002230)$ $浪潮信息(SZ000977)$ $中科曙光(SH603019)$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ETF星推官 

全部讨论

2023-06-20 09:21

让ETF成为你的财富管理工具小安家的ETF产品线丰富,在宽基指数、策略指数、境外指数、债券指数、货币指数、主题指数皆有布局~欢迎球友多多关注$AI人工智能ETF(SH512930)$ $恒生中国企业ETF(SZ159960)$ $国开0-3ETF(SZ15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