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开门红”!短期市场关注什么逻辑?哪些方向可以“潜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周五盘后,央行发布了万众瞩目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创下16年年中以来最高水平。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新增人民币贷款达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在利好助推之下,今日A股收盘超3500家个股上涨,整体红红火火。与社融和信贷强相关的工程机械、基建和白酒等行业均给出了较为积极的反馈。

从历史数据来看,当信贷数据大超预期时,A股在社融数据公布后的 5 天、1 个月及下一次社融数据之前,通常有不同程度上涨,且多表现为成长风格占优

那么,信贷“开门红”搭台之后,短期市场可以关注什么逻辑?有哪些方向可以“潜伏”呢?

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两会”。

作为国家工作部署的重要会议,两会传达的精神历来对全年的政策走向、经济预期和股市表现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受到各方的热切关注。

今年的“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在京召开,虽然距今还有大半个月,但布局“两会”的资金可能已经开始活跃了。

两会前后的市场行情有什么规律?

2010年以来两会前后上证指数表现

(来源:Wind,统计指数为上证指数,以各年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开幕孰早和闭幕孰晚为统计节点,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走势)

 “两会”期间的A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日历效应,无论是在会前还是会后,大盘都以上涨为主,而在召开期间的走势相对偏弱。

其中,上证指数在会前15个交易日上涨的比例达到了76.9%,历史涨幅平均数为2.89%、中位数为3.48%;在会后15个交易日上涨的比例达到69.2%,涨幅平均数为2.49%、中位数为2.30%。

究其原因:

在历年两会召开前夕,市场往往正处于流动性相对宽松的阶段,对于政策的预期升温有利于提升做多热情;

两会期间,部分资金可能选择蛰伏以观察市场动向,所以行情摇摆不定;

两会后,由于政策定调更为明确,资金可以对看好的方向“精准发力”。

展望后市,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两会前后A股通常处于胜率较高的布局窗口,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偏低;另一方面,恰逢新一届班子上任,投资者对于加码疫后复苏政策的期待逐步增强,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

由此可见,两会政策预期有望成为市场短期的核心因素,今年的“两会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两会前后哪类投资方向占优?

①从风格演绎来看,两会前后市场风格时常发生切换。

如下图所示:

(来源:Wind,统计2010-2022年各风格指数在两会前后表现,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走势)

两会前15个交易日,小盘风格明显占优小盘成长小盘价值上涨的比例均为84.6%,涨幅中位数分别为3.78%、6.17%。

而两会后15个交易日,小盘成长的相对优势回落,大盘价值的胜率显著提升,上涨比例达到76.9%。

②从行业表现来看,两会前后各行业投资胜率的分化较为明显

统计两会前后申万31个一级行业的表现:

(来源:Wind,统计指数为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走势)

两会前15个交易日:

各行业普遍上涨。环保、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公用事业、基础化工胜率均超过90%,仅银行表现疲软。从涨幅绝对值来看,环保、综合、建筑材料表现较好,涨幅中位数分别为8.55%、7.98%和7.68%%;而大金融表现偏弱,银行和非银金融涨跌幅中位数分别为-0.32%、0.73%。

两会期间:

各行业整体休整,其中食品饮料和美容护理表现相对占优,上涨概率分别为61.5%、53.8%,涨幅中位数分别为0.88%、0.25%。

两会后15个交易日:

各行业涨多跌少,胜率领先的行业包括建筑材料、房地产、煤炭、公用事业和美容护理等等,“稳增长”方向表现突出。从涨跌情况来看,房地产、煤炭、美容护理、医药生物、建筑材料涨幅居前,涨幅中位数分别为4.83%、4.69%、4.64%、4.50%、4.20%;传媒、通信、石油石化、商贸零售表现较弱,涨跌幅中位数分别为-1.87%、-0.90%、-0.61%、-0.02%。

今年的全国两会可能有哪些要点?如何影响投资?

地方两会通常先于全国两会召开,汇集地方会议成果后,为全国两会做准备。截至2月3日,31个省市已全部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前瞻的线索。

GDP目标增速

目前31个省市的平均目标增速为5.9%,从历史上看,北京、上海给出的经济增速预期对于全国有着较强的前瞻意义,再结合其他主要经济大省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中信建投证券预测,今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底线在“5%左右”,可能定为“5%以上”

(来源:华西证券中信建投证券

经济政策

今年地方对于修复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更为坚决,据国盛证券整理,各地稳增长的抓手主要包括“松地产、扩基建、促消费”三方面

①松地产

2022年各地多数聚焦“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而2023年各地普遍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防范化解地产风险”,整体政策倾向较为积极,后续稳地产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相关主题:房地产、建材,以及具备地产后周期属性的家电、家居

②扩基建

31省市加权平均的固投目标增速为8.2%,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速基本持平。

其中,老基建仍是重点,主要包括交通(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等)、水利(水库、运河、现代水网等),能源(核电、煤炭等)、城市更新四大大方向;新基建提及较多的是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考虑到今年经济复苏进程中的压力,基建投资有望继续高增。

相关主题:建筑、建材、有色、交运、能源电力等老基建;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等新基建

③促消费

31省加权平均的社零目标增速为7.6%,较2022年微降。

大力推动线下服务消费(旅游、餐饮、住宿、夜间经济)与大宗消费(汽车、家电)是促消费政策的两大主线。

今年多个省份继续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具等的促销补贴措施,并且针对疫情影响减轻后的消费复苏趋势,多省还提出加快旅游、餐饮、住宿、夜间经济等消费恢复。从社零增速目标来看,今年消费复苏是大趋势,但不宜过度期待“报复性消费”。

相关主题:汽车产业链、“疫后复苏”相关的大消费板块(旅游、餐饮、家电等)

此外,生育(“三孩”政策)、养老(养老产业)等民生领域也有望重点提及。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有以下三大关键词: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科技创新、资源安全

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被视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以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去年12月以来,关于数字经济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今年几乎所有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部署,其中21个省份设定了未来1-5年的具体目标,将从数据及算力中心建设、产业数字化、新兴数字产业(信创、VR、元宇宙等)、数据交易等四大方面重点发力,数字经济的景气投资浪潮有望就此拉开帷幕,成为贯穿全年的重要主线。

相关主题:数字经济将辐射软硬件等多行业,计算机(信创、人工智能),通信(运营商/设备商、工业互联网),电子(芯片半导体)等领域将受益

先进制造/科技创新

从“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等表述,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从各地方政府两会已公布的表述来看,17省市明确研发投入、新增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等目标,继续推进重点实验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

展望未来,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将成为我国在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进程下的必然选择,在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将涌现大量的投资机会

相关主题:“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相关的信创、半导体、高端机床、军工、新能源新技术、工业自动化等

③资源安全

一是农业安全,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振兴乡村更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梳理各地两会的表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方向的高频词汇。此外,多地两会报告中也提及“种业振兴”。1月上旬农业农村部已召开转基因审定会议,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开启在即,我国“大而不强”的种业行业有望迎来变革。此外,随着聚焦农业的中央一号文今日发布,农业主题有望迎来催化。

相关主题:农林牧渔板块,农机、化肥、农药、种业等相关产业

二是能源安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今年地方也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煤炭、油气大省仍将增储上产放在首位,各地将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以及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绿色改造升级。

相关主题:传统能源相关的火电改造、煤炭、煤化工、油气等,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相关的光伏、风电、储能、特高压等。

@雪球创作者中心  @ETF星推官 @今日话题  #社融超预期# $浪潮信息(SZ000977)$ $泸州老窖(SZ000568)$ $中科海讯(SZ3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