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房子提点意见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8喜欢:28

国内哪怕城镇化率很高了,但是看大家的居住条件,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但是这次的政策应该还是比较一般的。

1)房贷利率无下限

国内早有64个城市已经提了这个意见,但是从落实情况和边际情况来看,意义不大,用处也不大。

因为银行本质还是为了赚钱。

你让地方和银行自己决定,还是不如直接降低5年期LPR更实在。

2)首付比例

去年8月首付比例是30调低到20,边际是10。包括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也放开了首付比例,但是从结果来看,没啥用。

过去低首付比例,建立在炒房团的基础上和大家对预期收入比较高的情况下。

你看统计,大家都在提前还存量房贷了。

这次只有5%边际变化。已经证实了没啥用

其实哪怕0首付,意义也不大。只会给银行带来坏账

另外银行会评估的。

3)收储

这个很关键,盘中传出的是2万亿。但是实际落实只有3000亿。

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意味着收储目前仍然是中央不下场、地方自行实施。

而目前库存压力较大的地方,普遍债务压力也大。

所以单从目前这次政策来看,真实讨论的并不多,而且负面居多。

从这次来看,还是希望居民和地方加杠杆,这就好比熊市底部你放开担保比比例,允许券商下浮融资利率,允许提高杠杆比例。

作用有,但是显然不会太大。

第一,房子的问题

国内房子最本质的问题,还是贵,估值高,租售比不划算。

也就是想开的情况下,国内租房远比买房划算的多。、

我在柏林的房子租售比能到4%-5%,慕尼黑的3%-4%。压根不缺租客(当时的房贷利率是1.5%)

如果东欧的情况下,很多房子租售比能到7%-10%,当然空置率比较高,如果你有能力租出去(给华人或者留学生)

目前来看很多地区的租售比还是太高了,有些地方

以2010年以来的毛租售比均值来看,美国全国在6.0%,日本东京都市圈在6.9%,英国和德国平均分别为4.8%和3.7%(和我算的数据差不多),中国香港为2.7%。

其实从投资的角度,哪怕HK房价奇高,但是都比投资国内地产好。

现在国内的租售比基本不到2%,远小于存款基准利率

也就是你有买房子的钱,存银行,利息都能覆盖租金,而且有灵活性。

这就是核心制约的因素,也是收储很难开展的因素。


只要提高租售比,就不愁没人买房子,收储也变得简单了。特别是,如果LPR显著低于租金回报率,那么久会有大量的市场资金愿意加杠杆买房子租出去。

本质就是降低房价,提高租金。提高租金确实很难,降低房价还要救地产,只能是降低地价和各种房子的金融成本。

其中降低地价和降低各种交易税,降低房贷利率是显著的。

100万贷30年,4.9%的利率,一个月还5307。3.9%的话,一个月4716(相当于89折),2.9%的话,一个月还4162(相当于78折),1.9%的话,一个月还3646(相当于68折),0.9%的利率的话,一个月还3170(相当于打6折)

目前看来,最快的方式,就是降低契税和房贷利率,能显著降低房子购房成本。

也就是如果买房子有利可图,那么压根不需要政府资金,市场资金会源源不断进入。让租金回报率显著高于贷款利率是根本原因。

第二,购买者的问题

1)人口

富人首先看的是人口,也就是哪怕房子再贵,只要未来人口结构好,人口数据好,房子是不动产,是可以给下一代投资的,总有人接盘

想办法提高人口是核心的关键。

这里想办法刺激人口是核心因素,不仅地产,各行各业都是人口问题,我们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需求的远期就是看人口

其实可以结合起来,对富人来说,生孩子抵税。对普通人而言,生孩子不仅抵扣各种税,甚至抵扣房贷利息

比如生一个孩子,抵扣100万的房贷利息。

或者更直接点,生孩子送面积。(当时旧改,人口算面积,其实是刺激不少生育的)

现在其实就是尽一切能力,让大家生,生孩子的都是英雄爸爸,英雄妈妈。

留学期间,必读学科就是人口学,哪怕你是留学生,意外怀孕(师兄和师姐),恨不得当地ZF和教会天天找你谈话,让你把孩子留下。

现在核心和当务之急,就是尽一切可能多生孩子。

2)婚育率

这个我单独说出来。(其实从属于人口)一般而言,国人最大的购房需求就是结婚。

现在婚育率比较低,我觉得并不是收入问题和财产问题,有3个核心问题

一方面,我之前学过社会学,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婚育率越低,也就是女性崛起,尊重女性是应当的合理的。但是在国内却反常了,现在女拳甚至及畸形发展,严重影响了婚育率,这是国内独有的情况,现在国内不良的这种价值观(特别通过短视频传播),导致了女性不甘于随便结婚,认为结婚和生育必须得到更大的代价,也让男性不敢结婚。

对富人而言,担心婚后的感情和财产情况,结婚过于冒险。对普通人而言,结不起婚,满足不了异性过高的要求。类似于胖猫。

当务之急,让女性有正确的婚恋观,非常重要。这是国内显著区别于海外的不同。

另一方面,和预期有关,期望有关。很多人拿收入来说大家不敢生孩子,这个我是否认的。

我姥姥那一辈,哪怕饥荒战争,都生了10个孩子,因为生孩子就有土地耕种。

我父母那一辈,压根达不到小康,吃饭都是问题,也愿意生,生了孩子就能找个工厂上班,如果有学历,那考个公务员或者当个老板更好。

现在年轻人不想生有一点,就是压根没有社会预期,现在年轻人失业率太高了,特别是大学生失业率太高了。没有工作其实可以啃老,但是丧失的是对未来的期望。

年轻人也需要陪伴的,他哪怕养猫养狗(饲养宠物不便宜),也不愿意生孩子,就是感觉生了没希望。

过去的阶层过于固化,年轻人没有机会,没有期望,才是影响婚育率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不是穷。

穷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富起来的希望。

这点韩国最明显,四大家族背后,年轻人都躺平了。韩国也是人口负增长最严重的地方

最后,就是生育成本,让大家生的简单,生的放心是很关键的,对孩子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教育,国内教育总量不缺,但是结构非常不合理,而且造成了不合理的教育内卷,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和过分内卷。能最大承担降低生育的潜在成本。

3)收入和收入预期

我最近感触是,最近几年发酵多的并不是房价,压根没人愿意多谈房子了。更多是工作。裁员,降薪的问题。

所以降低首付比例没什么用,大家提前还贷是大趋势。

想办法提高居民收入和收入预期很关键,这样大家才有信心去借贷,去加杠杆。

口罩期间让欧美的杠杆率更加提升,因为最关键时候,直升机洒水,让普通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更不愿意存钱,更敢于消费,因为他们知道有人兜底。

起码现在特殊时期,要特殊对待了。

4)观念问题


男女平等。严厉打击不当女拳,女拳其实也会害了自己,让自己有被迫害妄想症。

生育伟大,让一切生孩子的女性得到社会关注和关怀,让他们觉得生的值得,而不是负担。过去,无后是自私且可耻的。

现在其实很多工作,包括场景是歧视女性和孕妇的。

保护私产。勤家持家,闷声发大财不假,但是还是要鼓励富人消费,特别是房产,保护企业家,让他们敢于消费,带头消费,减少社会仇富心理。让他们有信心,有保证,而不是有钱就RUN出去。

等等

最后,关注核心人口问题。短期特殊时期,还是要特殊对待的,这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收入,收入预期,降低购房成本(降低房贷利率),哪怕大放水,也是值得的。多发挥市场力量(直接发钱,直接降息),效率也要高的多。

在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解决问题的代价要小得多,困难也是有复利的。

纯属自己胡思乱想,不构成任何建议。@@今日话题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新城控股(SH601155)$

全部讨论

主要还是收入结构的问题,大多数人还是低收入,相比解决起来更困难

看了一半了我都以为是真老段写的,有理有据好文共欣赏

05-19 20:22

讨论房子还需要考虑每年1%到2%的折旧,实际上绝大多数房子房龄超过20年的谈金融属性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

05-19 23:15

这篇是难得的干货

05-19 19:46

08年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房价下跌40%, 黑石集团在随后几年借债大量收储出租,然后又过几年,房价开始上涨,黑石集体卖出,收益率好的吓人!

这文章写的真的狠精辟,周末问了地产从业人员基本没什么反馈,分析的逻辑比从业人员看的都透彻都,不过你也真敢讲不怕被封哈。

行业上升期,任何一次回调都是上车机会。下降期,任何一次反弹都是卖出机会。

1. 房价短期的走势还是要看政策,完全同意楼主的分析,周五的4条,还是没有触及到根本。
2. 房价长期的走势还是要看国运,如果未来的5-10年,中国整体国力全面超越美帝,那中国的核心资产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05-19 20:21

说的好极了。还有一条。私营B超,提前知道男性女性,导致生孩子,多数是男孩,造成社会问题。男女比例失衡。多生育的,可以提高孩子的医保报销比例;增加女性休假,同等条件下录取多孩女性员工。

05-20 00:31

红姐,我说怎么kimi的回答看着有点熟悉的样子。原来是参考着红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