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托破产,四川省为何全力兑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昨天,坊间传开了两个热点新闻。

其一,是四川金管局同意省内的四川信托,进入破产重组的程序。

其二,是烟台地区,10家万科的地产相关合作方,联名举报万科高管层,举报其偷逃税款、中饱私囊、以及违规放贷。

把两个新闻合并在一起说,是因为,两件“丑闻”浮出水面,背后的原因都是一个,地产相关底层资产的质量恶化。

也就是说,在地产的上行期,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地皮还在升值,卖房的预售资金还在源源不断地回笼,高收益的地产项目信托就能兑付,万科居间、体外做大杠杆的模式(姑且不讨论尚不能证实的高管道德风险)就能维系,就好像咱们做债券专户,只要买入的资产收益率,超过杠杆的融资成本,那么杠杆套息的模式,就能让管理人持续坐收管理费。

而在地产的下行周期,销售回款的现金流没了,手里的土储作为抵押物开始贬值,那么,所有的问题,就都会变成问题,集中反噬。

下图,是1-3月,房企累计销售额(单位是亿元),以及同比的增速(第三列、第五列,少了单位,是百分比),所以,泥沙俱下之际,相关的新闻肯定会继续此起彼伏。

多聊几句四川信托的事。

到目前为止,全国一共有67家信托公司,其中,偌大的四川省,占了2席,分别是四川信托,和中铁信托。

说是2席,其实在四川信托出事之前,和四川的关系都不大。四川信托是民营控股,而中铁信托,是央企中铁股份控股,只不过注册地和经营地,都集中在四川,换句话说,除了税收之外,经营的好坏,利润的多少,和四川省/市两级政府,关系不大。

四川信托的原控股股东,是四川宏达集团,靠卖化肥起家,然后开始和其他扩张进击的民企一样,最终涉足到了利益最为丰厚的矿产和地产板块。

去年年初爆火的电视剧,《狂飙》,其中张颂文扮演的高启强,原型是四川黑社会组织的头目,刘汉。而上面提到的宏达集团的老板,刘沧龙,是刘汉的堂哥,两人相差10岁,虽然刘沧龙一直强调,是很远房很远房的那种堂兄弟。

咱们最近不是聊矿产聊得比较多吗,多说一句,21世纪初,刘沧龙的宏达靠的卖化肥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就开始买矿,为啥?因为赚钱啊。其中包括云南的铅锌矿、西藏的铜钼矿、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

下面这张图,是代表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标普高盛商品全收益指数,可以看到,彼时,因为中国刚加入WTO,城镇化进程大幅提速,全球正在经历大宗商品的超级大牛市,矿产资源,买到就是赚到,但是08年,哐嘡一声响,大宗的价格碎了一地,指数当年就大跌60%,直到现在,都没恢复到当时的水平,所以07、08年,刘沧龙亏了很多钱,至于当时怎么走出来的,有没有借助堂弟的关系,那就仁者见仁了。

而刘沧龙的宏达集团,进入地产行业,剧情基本和矿产,一模一样,也经历着周期的上行和下行。

也就是地产上行期进入,然后依托金融资源,也就是手里的金融牌照,四川信托,靠发行高收益、高成本的TOT(trust of trust,也就是资金买入上层信托,然后上层信托再买入底层的各类子信托,实际就是资金池了),放大杠杆,并且保持现金流。

然而,一旦地产的基本面发生变化,进入下行周期,手里的项目卖不出去,烂尾了,现金无法回收,那么信托的兑付,也就成了问题,且越往后拖,成本和风险就会像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同时,这起事件中,还涉及资金挪用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开始,四川信托的TOT暴雷,停止兑付,当时这事在成都闹得很大,以至于监管开始介入,四川信托被紧急托管。

直到现在。

这回新闻中,四川信托的破产,属于破产重整,表舅用大白话帮大家解释一下,破产,有三种形式,一是破产重组,二是破产重整,三是破产清算。

破产重组,指的是企业和债权人自行谈判协商,达成协议,避免破产,实际上,没有进入任何的破产程序,相对来说,是最轻的情况,去年年底的安信信托,就是和债务人上海电气等达成了破产重组。

破产重整,相对于重组,要严肃的多,需要法院介入,由法院宣布企业破产后,进入重整程序,制定重整计划,法院需要全程监督,一切都在阳光下,这是这回四川信托的形式。

破产清算,就是没指望有人救你了,自生自灭,该怎么样怎么样,变卖家产,有多少赔多少,明天系的新华信托,就属于破产清算,两年的接管期限到了,也没人接盘。

而四川信托,之所以采取破产重整的形式,大概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我们上面说了,四川省明面上有两张信托牌照,实际上之前都不是亲儿子,如果破产清算了,牌照就自动消灭了,所以,四川省不舍得失去这么一张牌照,这是其一。

第二,四川省和成都市,盘点了之后,大概率觉得四川信托产品池对应的底层资产,还是有东西的,只是资产价格要打折,或者流动性不好,不像明天系、中植系,都是自融类信托(也就是一边融资一边兑付,左口袋进、右口袋出,窟窿越来越大),所以,救一下,留下一张牌照,其他可以用时间换空间

所以,最后,省、市两级,分别注资,成立了一个叫做“四川天府春晓”的主体,买下投资者手里的信托受益权,相当于负责兑付善后的工作了。

如果,最后资产处置后,能够覆盖兑付的成本,那么,就相当于做了一笔赚钱的不良资产资产处置的买卖,如果覆盖不了,那多亏的部分,理论上相当于四川全省人民集体买单

而对于四川信托TOT产品的持有人来说,应该来说还是挺幸运的。

按照之前披露的兑付方案,下图,比例还是可以的,如果你只卖了100万,那么直接拿回8成的本金,如果你买了300万,那么100万的部分按8成拿回,剩下的200万给你7成的本金,依次推算。

我觉得,这已经是政府释放的最大的善意了。

说句开玩笑的,如果你这个钱,拿去买基金、买股票,这三年,至少亏30个点起步,拿去炒成都天府新区的楼盘(成都的房子算比较抗跌了已经),至少亏25个点起步,你买个踩雷的信托,还能拿回7-8成,还想怎么样?

换个角度想,咱们买基金、做投资,买的都是理论上比较好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最后股权的资本回报,竟然还不如一家破产企业刚兑的多,这特么真是......太曹丹了。

但是,有四点,表舅想提醒一下,拟继续投资信托产品的各位。

1、从历次的兑付来看,本次四川信托破产后兑付投资者的比例,是低于之前的安信信托和新时代信托的,往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兑付的比例,恐怕只会越来越低,因为底层资产(土地价格等)还在下行,所以,你最好不要把7-8成,作为踩雷后的锚,特别是中植系、中融信托相关的产品,能不能有个2-3成,都不好说。

2、从招行的年报来看,2023年,招行的信托收入同比下滑超过20%,这里面,还包括了在风险隔离、财产传承上有特殊优势而兴起的家族信托,以及为了规避单一产品200人认购人数限制的TOF产品,实际的非标类、融资类信托的销售规模,大概率全行业是腰斩以上的,如果你还在买这类产品,只能说,你是逆行的勇士,一定要甄别好底层项目的风险。

3、另外,从企业的角度提醒一下,对债券发行人而言,一定是优先确保境外美元债、境内公募债券不违约,信托融资这类非标融资的重要性,要往后排排,就和你穿裤子一样,如果你裤子上有个洞,你肯定把有洞的那面朝后穿吧,这样比较体面一点,非标融资就是屁股后的那个洞。

4、如果要买,不要在同一家买太多,你也看到了,四川信托的案例中,金额越大,赔付比例越低,在社会主义国家,人多力量大,而不是钱多力量大,100个投了100万的客户,要比一个投了1亿的客户,重要的多。

全部讨论

04-02 20:05

这个兑付比例是个人投资者吧?机构投资者没看到是怎么解决的

bbbbbbi,好事者没干货净疯言疯语,非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