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岁留学,四十岁海归,大器如何晚成的?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当一个人34岁才去自费留学,毕业回国时已近不惑之年,很难让人相信他还有什么作为。他却用8年时间,凭借回国办实业的成就受聘为政府农商部名誉实业顾问,他是谁?

他14岁入花行做学徒。中国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时他20岁,听闻消息后,“心中之痛苦”,“难以言语形容”。他想到要救国图强,必须发奋学习。他进夜校学英文,两年后就能浏览英文报刊。他又跟外国人补习历史、算术。他25岁时,通过了当时的公务员考试,考入上海江海关,捧上了金饭碗。此后的几年,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各种社会组织;和其他人办义务小学,专收贫困儿童,免收学费;创音乐会;演文明新剧等。30岁时,他辞去海关的工作,去龙门师范学校当英文教员兼学监,干了一年又辞职去江苏铁路公司任警务长。这个时期他或许踌躇满志,又或许是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1909年,宣统元年,他此时34岁。他痛下决心,接受友人资助去美国自费留学。起先进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一年后获得江苏省公派名额。1911年转入伊利诺斯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农科,1913年毕业。同年秋,他进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读研,研究植棉、纺织和企业管理。1914年夏天得到农学硕士学位后回国。这一年他已经39岁。回国后与胞兄集资20万共建纱厂,取名德大(现上棉三十一厂),他自任总经理。从建筑厂房、订购安装机件、规划督建等,他均亲自参加,并在厂附近租地60亩研究棉质改良。9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建厂期间,他将美国管理学大师泰勒、吉培尔所著《科学管理法》、《标准动作》翻译出版,系统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管理理论。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将该管理法在工厂内推行。他白天下车间巡视,夜间制出各种生产报表。建立试验间,搜集市上最上佳纱若干,逐一检验优点,试用于本厂所产宝塔纱上。开办技术夜校,招收本厂技术工人入学,每天亲自讲课,并制订管理制度132条,加强劳动纪律。遂使宝塔纱质量成为沪上各纱厂之冠,在民国5年北京商品陈列会上名列榜首。

他因为办纱厂和科学管理而崭露头角,上海资本市场纷纷把资金投向了他。民国5年5月他又集资120万,在德大毗邻处建厚生纱厂(现上棉三十一厂)。次年投产。他与聂云台等组织植棉改良社,亲自编印《植棉浅说》。民国8年与聂云台等组织上海纱厂联合会,内设植棉改良会,被举为植棉委员长,推广优良棉种。同年集资200万,在郑州兴建豫丰纱厂。民国9年,他发起组织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被推为理事长。同年又被聘为北京政府农商部名誉实业顾问,次年,集股在上海办中华劝工银行。此时的他已经成为横跨产学研领域的实业巨子。

他就是民国实业家穆藕初。

#民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