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冬日M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5
管子这个比喻不错。但实际上银行也都是管子。
信贷,说穿了是商业银行基于对用户信用判断进行的印钞活动。因此这根印钞管好不好,应该取决于它有没有风险定价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它自己的建造成本。。。
传统银行可能累积了很多营业部的房子,办公设备。。。让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本显得更高。但并不是因此,按简单僵化模型发放大规模小额贷款的信贷员们,风险定价能力就比掌握了大数据的AI更强。
僵化模型一定会导致某些简单统一的标准,这时商业银行就并不是真正按对像的信用在印钞(理论上它们创造信用的权利只能是来自信用识别能力,而不是来自资本),而是按自己的统一标准在印钞。
千百万用户的信用差异巨大,真按不同信用差异化印钞,风险很难集中爆发,因为每个用户的生活标准不同。按自己的统一标准印钞,一旦简单标准遭遇复杂现实变化冲击,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风险就会演变成统一的标准风险~例如08年美国房价意外下跌,诱发的基于房贷及其衍生品的巨大危机。 很多朋友从表面看以为它是一个印钞管成本不够(杠杆太高)的问题,实际上根源是印钞管风险定价能力缺失的问题。
不要以为报表资本充足率高,杠杆小,金融系统就有保障~如果马车对人们不再有用,所有马车行的车辆资本,其实都不是可以提供任何保障的资本,只是沉没成本。。。
换种直白的说法:你沉没成本越高,允许你创造信用的金额就越高,大家觉得真有道理吗?
当然,规则再不合理,在修改之前也要遵守,这是对的。但有人推动它往合理的,符合大家利益的方向去改变,去推动新的金融科技与环境磨合,以逐渐改善规则,形成新的环境,最终更有效地为人们创造价值。就更没错。
但这种人被骂也很正常。我相信绝大多数骂他的朋友都并不是因为什么嫉妒仇富。而是因为货币,信用创造,金融风险这些问题其实很复杂,与多数朋友的生活常识大相径庭,大家只是暂时没搞清状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