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59回复:121喜欢:20
财新报道,微众银行挑起吸储暗战 网页链接
现在问题是:大家认为长远看,互联网银行会不会在给用户的存款利率方面有更高优势?请简要说明理由。

精彩讨论

往前走就这么走2019-11-05 21:06

零售业务已经被冲击的很厉害了。我曾经问过周围的朋友(我是90年的),问大家最近去网点办业务是多久的事情,一年去几次,大部分人都极少再去网点办业务。我的同龄人大部分闲钱都买了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所以在理财资管这块儿,各大行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争夺市场,我原来的领导,现在就去了中银理财子公司当一把手,所以银行个人存款在大量流失。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导致银行缺少互联网基因,零售业务转到线上的话,银行优势不如阿里、腾讯、美团、滴滴、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因为银行员工很少有优秀的产品经理和开发工程师,所以在线上零售产品开发和运营这块儿不太专业。并且零售业务,个人的数据比较好拿,以征信、公积金、工资、消费流水就可以做授信产品,所以互联网巨头纷纷成立了金融部门,蚂蚁金服、微众、京东金融等,现在线上的小微企业授信实际上也是用的大数据评分卡等信贷技术,所以借呗,微业贷也归入零售板块。相比零售,对公业务比较复杂,中型企业普遍用的是淡马锡的信贷工厂模式,需要评级、税表、担保、财务报表、抵押、他项权证,董事会决议、还有线下的上门核查等,涉及多个信息孤岛和非线上数据,互联网企业拿不到这些数据也就没办法做产品做授信。目前的大型企业有产融结合的趋势,比如中企云链,实际上很多核心企业利用自己融到的低成本资金通过应收应付账期等方式为上下游关联企业“放贷款”,这些大型企业都是自建场景,控制自己的产业链,一般不愿意对外部互联网金融分享自己的数据和客户。讲一个比较贴切的例子,现在个人网银大部分可以用微信、支付宝替代了,企业对企业网银却愈发依赖,现在企业网银集成了贷款支用、票据池、电票和在线贴现、贸融等产品,企业网银转账的限额可达10亿元,很难想象支付宝上转账10亿元。所以,我觉得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冲击了零售(个人、小微),真正的对公业务暂时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有限,倒是受到产融结合趋势的冲击比较大。

淡泊高远2019-11-04 21:51

在普通人看来,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但在实际上银行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风险”,这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举个例子,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首先需要对贷款客户的基本信息、资质进行审核,其次要对贷款的用途、还款来源进行调查分析,在具体放款前要履行一系列的法律手续,放款之后显然还要随时跟踪客户和贷款的进展情况,必要的时候需要采取措施提前收款、追缴欠款。
为了做好这些风控工作,银行内部通过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流程管理、资本比例控制等方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控系统。从外面看上去银行是在低吸高贷,但往内部看,银行实际上是在做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系统设计、运营得好,银行才能挣钱。
所以说银行是“风险管理”机构,而不仅仅是吸存放贷的机构。

银行的这套风险管理机制是不断学习和磨练出来的。
从大的层面讲,中国的银行普遍都参照实施了巴塞尔协议。巴塞尔是全球发达国家央行凑在一起,结合大家多年的监管经验,设计和不断完善的一套风险管理制度,可以说借鉴了全球最先进国家最牛逼银行的风控经验。
从细节的层面讲,中国银行业也有好几十年的历史,其间大大小小的岔子出过不少,各个岗位、各种业务、各个流程能够犯的错误,基本上都犯过了。在这个基础上银行不断总结教训学习经验,现在才能够比较好的预防各种风险。
和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银行的整体架构设计和行业经验都差很远,对风险的理解和处置还相当粗浅。

更何况现在互联网银行的规模还很小,很多风险挑战也小。贷款几千万、几个亿和贷款几百个亿的业务量,其中的风险完全不是一码事。在目前几千万、过亿的业务规模上,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就已经比较脆弱了,如果再扩大几倍、几十倍、几百倍,一个最普通的贷款审批人员也可能变成风险高发岗位,风险管理就更难了。互联网银行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尽管互联网银行目前很红火,但在风险管理——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差距还非常大,还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慢慢追赶。
只有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了,互联网银行才有机会挑战传统银行业的格局。

指尖上的舞者2019-11-05 08:10

是的 仅就这个事情而言,确认属于银行存款,确认有存款保险,就足够了。

全部讨论

2019-11-04 21:32

刚开始会

2019-11-04 21:30

不会 存款利率高对应贷款利率高才有盈利 互联网银行现在贷款利率太高了 互联网银行优势是无物理网点成本低 客户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