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海控:吹尽狂沙始到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35回复:110喜欢:33

自去年3月首次买入海控至今有一年零4个月,自去年7月最后一次买入海控至今有一年,这一年持有海控不动如山,除上月海控A的股息到账分红再投继续买入海控外,无任何交易操作。

这一年多,海控的股价坐了次过山车,持有海控去年赚今年亏。虽然自去年7月以来海控股价已经低迷了一年,不过我看多海控的观点始终不变。值此全仓持有海控一周年之际,写文纪念之。

1、我曾在去年9月发表《谈谈海控的弱周期化》一文,对海控的弱周期化从造船、港口拥堵、疫情、长协、端到端、周期、合作共赢7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今天,我仍想对集运强周期行业这个话题再谈点自己的想法:

远洋运输过往由于同质化的服务,故而价格战是竞争常态。要想在价格战中有竞争优势,必须实现低成本,而规模经济是降成本的有效途径。这就是经过几十年全球化贸易的发展,远洋运输演变形成了当下枢纽港模式和集装箱船大船化的根本原因。

集装箱船大船化的演变由装载几十个集装箱,到几百个集装箱,到几千个集装箱,到上万个集装箱。目前,集装箱船最大的可装载24000TEU,这样的集装箱船长400多米、宽60多米,可堪比一艘航空母舰!不过,集装箱船大船化的趋势已经慢下来了,一因为集装箱船装载量再大一些,经济性并不能再得到提升;二并不是所有的码头都是符合集装箱船大船化的深水港。这里面的逻辑我不展开细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哈。

一方面不能再通过集装箱船大船化来降单位成本,提升经济性,来为价格战提供动力;另一方面,集运行业经过多年的价格战,在十几年的低迷期里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产能的出清,剩下的玩家都是行业里优胜劣汰下来的强者,谁也不可能独占市场,谁也打不死谁,大家都意识到价格战没有出路。于是,集运行业形成了现在的三大联盟,前二十大船司的运力占全球运力的9成,行业竞争格局趋向良性;于是,头部船公司提出要搞“端到端业务”,要搞数字化,实现由“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的转变,以与货代公司争夺供应链定价权。

这就是为什么自2020年集运行业景气度爆发,各大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头部船公司并没有强烈的造船冲动!目前新船订单约占运力28%,远远低于上一轮周期顶点2008年的60%。从船公司的船龄来看,当前的新船订单更多地是为替换即将淘汰的老船,并不是运力扩张。

这就是头部船公司通过搞数字化掌握第一手货源、通过长协锁定货主、通过端到端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就不再热衷于价格战了!因为一旦能直接与货主接触,并且服务有了差异化,那么也就有了定价权。

这是集运行业已经在发生的事实,如果视而不见还一口断定集运强周期,那肯定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至于集运行业景气度能持续多久,也即弱周期化能走多久,我个人认为当前集运行业供应链紊乱的状况二至三年内还得不到根本的改善,至于我的观点是否正确,让时间来验证吧。

在当前的高运价下,肯定会有个别船公司有扩张运力的冲动,肯定会有行业外的玩家想冲进来分一杯羹,不过集运行业的门槛并没有一些人认为的那么低。当然,当前的高运价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但只要当前集运行业的竞争格局没有大变化,我想弱周期化的趋势就会继续,运价也不可能回到船公司亏本运输的状况。

2、不过,市场认为集运行业还是强周期,所以即便海控这一年半来一个季度接一个季度已经6个季度实现超高盈利,但市场给予海控的估值仍然低残至PE不到2倍。

自去年7月见顶以来,海控股价持续低迷不振,很多投资者感叹海控的持股体验很差,我曾于今年2月发表《从海控的持股体验谈起》一文,通过回顾自己投资格力的经历,谈了一些自己持股面对涨跌的看法。

目前,我看多海控的观点没有改变,相反随着海控估值被打压至PE不到2倍,随着一个季度接一个季度海控公布亮瞎眼的盈利业绩,验证了自己对海控基本面的认知判断,反而更坚定了持有海控的信心和耐心

我认为,投资的回报不仅仅来自于股价上涨。海控PE不到2倍的估值意味着,两年的盈利就赚回当前的市值!我自认资质平庸,我对投资、我对集运、我对海控并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我只是觉得在我能理解的范围内,这样的海控是有投资价值的,投资海控会有不错的收益。

我还认为,海控当下股价越是低迷,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越有利,投资者持有海控越久分红再投最后赚得就越多。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投资者对海控基本面的判断是正确的。当前,我就希望在海控H的股息到账前,海控股价千万不要上涨哈。

3、最后谈一下管理层。海控股价的低迷,投资者一是归罪于市场对集运强周期的误解,二是归罪于管理层不分红或分红吝啬。我呢,目前对管理层的看法整体中性,我认为新一届管理层有没有分红的意愿、分红的意愿强不强还要观察,还不到下定论的时候。

不过,我认为企业的经营自有其节奏,作为投资者要相信商业的规律,要相信资本的规律。投资央企,要了解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要了解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方向,要理解央企行为背后的动机。投资央企,既要承受其央企身份的利,也要承受其央企身份的弊。总之,随着海控账上现金越来越多,我相信分红在路上!

投资海控一年有余,虽没赚到什么钱,但也因此躲过地产的大跌!在持有海控的这一年多,还阅读了近百本书籍,背诵了上千首古诗词,写了几十篇文章,也算收获多多。以此文纪念全仓持有海控一年!

我们的前途是星辰大海!

决定价值上限的,是格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二〇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星期四

$中远海控(01919)$ $中远海控(SH601919)$ 

全部讨论

2022-07-21 17:32

首次买入去年一月,后面各种调仓都是给的海控。中间只做过3次T,每次只拿几百股玩玩,否则太无聊了。
如果看得远,相信这一波景气长度,就不会在意股价现在的颓势,因为未来就会有回报。
同样相信现在说管理层好坏还太早,公司价值在,分红回购对股价一定是正向影响,但不绝对。时机成熟了,该有的总会有。
我一普通人把握不住这些时机,安心躺着呗!加油💪$中远海控(SH601919)$

五年后,能坚持持有海控的人估计成本已经是零了,那时再回看今朝,肯定会感叹当时市场错的多离谱,掉地上的钱没人敢捡。$中远海控(SH601919)$ $紫金矿业(SH601899)$

2022-07-21 17:32

去年10月底彻底清空海控和所有股票,海控为我带来了炒股以来最大单只收益!成也海控败也海控,曾记得满仓满融大起大落一个半月账户腰斩利润回吐一大半那种煎熬,说真的,清空所有股票那刻解放了自己,全仓进入可转债投资让我投资得以升华,投资股票会自我安慰与自我强化不愿清醒,想着做时间的玫瑰,不过这时间我等不起,或许你们是对的,海控不可否认是好公司,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可是或许那要两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我承认我是伪价值投资者,可是我要赚钱啊!!曾以为自己对某个行业认知很深很详尽,结果事与愿违,进场时间不对高位站岗那种滋味只能无限的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安慰自己做个“价值投资者”!全仓做可转债快九个月了,深刻体会到选择大于努力的意义!!一个人渺小到可怕,无知到可怕,可是选择对了却可以倍感轻松,可以深刻体会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做股票我是失败的,可是这几年股票为我带来了第一个100万,我知道这是时代带给我的运气,清空股票,全仓双低转债也是幸运使然!我是做不了价值投资者,只想做价值投机者,世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或许还在坚持的水手们是对的,可是此时此刻我感觉我是对的……同为股市漂浮人,有感而发……

2022-07-22 00:55

长期拿着能亏死你,之前亏了10年这会刚赚了两年就开始吹,本人中远海员工,国企管理差,全看市场,之前公司没和中海合并之前,一年最多亏400亿,这两年赚的估计还没把前十年亏的补回来

2022-07-21 19:25

你掉进海控的pe陷阱了。

2022-07-21 18:04

别再按摩了

2022-07-21 17:48

我快两年了

2022-07-21 19:07

给管理层中性我不赞同,不分红我都不说,问题他们有好好回应过中小股东吗?只看到他们傲慢无礼,这种垃圾管理层有一个好的平台和机遇还以为自己的本事,你看不上中小股东,你可以退市呀,你有这个能耐吗?既然不能退市不该干点上市公司该干的事吗?

2022-07-21 18:44

这就是头部船公司通过搞数字化掌握第一手货源、通过长协锁定货主、通过端到端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就不再热衷于价格战了!因为一旦能直接与货主接触,并且服务有了差异化,那么也就有了定价权。
这是集运行业已经在发生的事实,如果视而不见还一口断定集运强周期,那肯定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2022-07-21 18:25

当下的中远海控就是印钞机,在A股无股能敌,包括酒茅、锂茅、油茅、医茅......。就算拿周期股说事这周期也太长了,2024年后中远海控每股也有年收益2元以上,放在A股市场上连续3年2元以上收益的股票14元左右股价徘徊基本无二,只是鸡狗无眼,韭菜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