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等到失去,才大彻大悟?——读《向死而生》有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29回复:19喜欢:44

#2019读书笔记#

说道“向死而生“,我们古代有就“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等说法,那对于李开复老师,为什么会写怎么一本书,而且副标题还是“我修的死亡学分”。上大学,我们都修过学分,不过我还没有听过“死亡学分”,死亡可不是闹着玩,一旦死亡,人生就Game Over了,人的意识也就没有了,何来死亡学分呢?

带着这份疑问,我翻开这本我期待已久的书。作者李开复,很多人都知道他,我也听说过,至于他为什么那么有名其实并不是很清楚。在阅读过程中,开复老师也多次提及他的职业生涯,于是我度娘了一下他的简历:

他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这个要职多数都是全球副总裁,绝对金领中的金领。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从2000年起,李开复陆续发表了七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分别谈到了做人要有诚信、如何从优秀到卓越、选择的智能、新世纪的人才观等等,并出版了《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微博:改变一切》,影响了一代年轻人。

接着,我又去扒了一下创新工场的业绩

截止2018年3月份,创新工场参与的投资约为400多个,其中,种子轮(3家,约478万元),天使轮(179家,约7亿元),A轮(162家,约36亿元),B轮(51家,约28亿元),C轮及以后(4家,约3亿元),战略投资(5家,约2亿元)。在这些项目当中,创新工场退出项目有:点心移动、友盟、豌豆荚、安全宝、智明星通、同步推、路况电台、考拉班车、美图秀秀、有妖气、魔图精灵、Vurb。

看得出来,创新工场选项目的能力也不错。不过有投资人也总结道:工场在很多项目上并不敢下注,换句话说,关键时刻,不能扣动扳机。而这些项目的估值,没有一家超过百亿美金,所以至今还没有出现巨大回报的项目,继续加油!

开复老师说他在修死亡学分,是因为正当他开创创新工场,年富力强,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噩耗瞬间让他体验到什么是“冰火两重天”,他被确诊了淋巴癌第四期。得知自己身体出了状况,他在书中坦言:

“从病房高楼隔着玻璃窗往外望去,外面的世界依然忙碌,阳光灿烂,但我完全感觉不到一丝温暖,只觉得好冷!”

“我仿佛被禁闭在一间玻璃屋里,虽然可以看到、听到外面的世界,但那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属于我。”

一般人得病以后,都是都会自我聪明的查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认知去匹配,结果把自己吓得半死。这事我干过,当我把网上查到的结论与就诊医生讨论时,往往都是被医生一脸鄙视。这点,开复老师也提到了:

“一般人光听到‘第四期淋巴癌’,就会被吓个半死。我刚开始也常惊慌,自己上网一查,症状又符合第四期的判定,那些简略的说明资料以偏概全的说法确实吓得我魂飞魄散,半条命都没了。”

当然,开复老师得到了好朋友郭台铭的推荐,主治医师唐季禄是台湾典型的医生精英,对病情的判断果断精准,说话逻辑清楚,又很愿意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并引导开复老师去阅读淋巴癌第四期存活概率的医学论文,这对于理工男的作者很实用。

任志强在推荐序中提到:

“真正考验一个人对生命和对人生道路认识的,正是如何面对‘死亡’。从当你知道这一消息或说可能时,这个世界就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最容易被击碎的是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梦和那颗对未来充满爱但却无比脆弱的性。”

生死哲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指出,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在确诊淋巴癌之前,开复老师的心情分分秒秒就在前面那几个阶段翻腾。痛责老天、天天上网笔战结仇,借着针砭时弊宣泄自己无所适从的惶恐和愤怒。在脑海里反复搜索答案:“我到底犯了什么错?”

“等到我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过去没日没夜地拼搏,把身体拖进了恶疾的深渊,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跟神明讨价还价,不断向上帝、菩萨、诸神祈求:“拜托再给我一次机会,只要让这场病赶快过去,我一定痛改前非尽力弥补…”我虔诚地祈求上苍,只要让我躲开癌症,我绝对早睡早起,改过向上。若是真的躲不了,也请让我的病情减轻些,给我机会重返生活,弥补过去的缺憾,包括对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的亏欠。对于死亡,我完全没做好准备。我还有雄心壮志,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我求生的意志无比强烈,只要有一丝存活下来的希望,我绝不放弃。”

书中提到,淋巴癌并不是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因为癌细胞会跟着血液全身跑,无法完全根除;但只要不发作,其实跟常人无异。对淋巴癌和自己身体情况了解后,开复老师也积极进行治疗,并最终战胜癌症君。对于治疗过程中,开复老师也很坦诚进行了分享:

“不管商场上再怎么叱咤风云,此时躺卧在诊疗床上的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根长长的摄影管从口腔或肛门,慢慢推入身体内部;我躺在那儿,动也不敢动,心底充满无限的悲哀和恐惧。”

癌症让开复老师对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个性、处世态度做全盘的省思。

“我总是努力把“拼命”当作自己的标签从来不理会身体已经不断对我发出警告;寻常生活中的小病小痛,我都不当一回事,随便吃点儿药,就马马虎虎混过去了。睡不好,就吃安眠药;精神不济,就猛灌咖啡。反正工作优先、业绩第一,社交网站兴起,我玩出了兴头,还要求自己每天维持至少发10条微博的“纪律”。紧凑的生活确实让我活得精彩,可是无形的压力却慢慢累积在身体里面,以滴水穿石的力道,侵蚀着我的健康。”

“我的身体很诚实,我长期睡不好、痛风、便秘,还患了几次带状疱疹。这些警示都太微弱了,无法撼动我那越来越强大的信念;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狂心难歇,最后身体只好用一场大病来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层,让我看看自己的无知、脆弱、渺小。”

“过去,不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会不自觉地先估算这件事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一场演讲不到一千人就不去;每天微博不能新增一万个粉丝,我就觉得内容发得不够。有人发电子邮件问我创业问题,我只回复那些有可能成功的。是否要见一个创业者,完全取决于他的公司有多大潜力。要见哪位记者,也要看他面对的读者群有多少。我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我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我的时间有限,当然必须过滤掉很多次要的、没有意义的活动。于是,我精确计算每分每秒该怎么用在能够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地方;我也几乎有点偏执地把运营社交媒体当作人生目标的重点,把获取粉丝视为志在必得的工作。

那时候,我确实沉溺在各种浮动的快感中,我是众所瞩目的人,走到哪儿都有粉丝围绕着我;我在微博上的影响力让我轻易发起万人实名抵制某一档红火的电视节目;我认为自己是路见不平、仗义执言的大侠。作为一个科技人,我丝毫未察觉自己已经越界;我坚信自己是在关心社会,但骨子里我恐怕已经被千万粉丝冲昏了头,每一个社会重大事件,粉丝都会期待我的表态,于是我陷入转发与关注的热潮中,不能自已;甚至还运用我的专业知识,筛选最值得关注的微博条文,好让我的言论更具有影响力。”

开复老师也对自己提出天问:“如果生命只剩100天,我会怎么做?”

“我脑海里一遍一遍地想到先铃,想到孩子,想到母亲和哥哥姐姐,也想到几位好朋友,我还想到了我错过的许多短暂的美好时刻。过去,我总等我准备好这个演讲,做完那个采访,忙完这件投资觉得时间还很多案子;等我把每天发的微博内容都处理好所以每件事都比这些“小事”重要。结果到头来,在我的生命仅存最后的100天时,我才发现,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是,我彻头彻尾地舍本逐末,把最要紧的事搁到最后,却把人生最弥足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追逐那些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泡沫。”

在死亡面前,人们最终都会把所有注意力转回自己身上,我的一生到底怎么了?生命是什么?这种关乎自身的重要问题,会让人从“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反身向内”,把关注的焦点转回到自己身上。

人到中年,常被问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是来帮助重新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我,开复老师大彻大悟后,对工作、生活、家人、饮食、作息、运动等都进行调整,更加科学和合理。书中提到,现在开复老师:


“每周定要和家人固定聚餐、陪母亲打牌,并且继续保持运动,注意饮食、睡眠、压力的均衡;保证每天睡足七个半小时,每周有四个小时的运动时间。有人需要我帮忙,我不会再计较是否最大化地利用了时间、最有效地发挥了影响力,只要我感觉自己帮得上忙的,就会很乐意跟他们见面,在微信和微博上跟关心我的朋友保持交流互动。”

没病没痛的时候,人们是无法体会“英雄最怕病来磨”“病时方知身是苦”,但是开复老师毫无保留的自我剖析自己,深刻而又洞见,让人醍醐灌顶,更是友善提醒我们:

停下忙碌的脚步,静下来心里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亲情友情、健康、运动等各方面进行梳理和反思,乘着各方面都还没有达到临界值,及时调整,更好拥有健康,活在当下,尽力做好自己!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9-04-25 16:20

分享是最快乐的事情,静气兄总是不吝将自己的感知和思考分享给大家

2019-04-27 23:17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68,也推荐给你。
停下忙碌的脚步,静下来心里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亲情友情、健康、运动等各方面进行梳理和反思,乘着各方面都还没有达到临界值,及时调整,更好拥有健康,活在当下,尽力做好自己!
好文章,决定将这本书加入到我的网易蜗牛书架

2019-04-26 07:29

学习!

2019-04-25 22:54

李开复老师。

2019-04-25 22:24

这本书不错,我看过一部分。静气兄归纳的比较好。

2019-04-25 19:10

最难的是按时睡觉

2019-04-25 18:42

李开复老师是业内偶像,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2019-04-25 17:48

人在生死边缘转了一圈,会有很大的改变。

2019-04-25 17:20

健康无价

2019-04-25 17:14

早就听过这本书了,也断断续续读过他复出后的文章,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任何人都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正像马云说的那样,大意是说“当你站在未来三十年来考虑的时候,很多事情才可以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