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基金】投一级还是投二级?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这个年,北京异常热闹,过去20年,春节假期的北京从来没有过这么多车和人。大家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串门过亲戚赶路变成了带娃睡懒觉朋友聚会,电影院爆棚,餐馆排长队。

疫情导致了开头,可一定猜不到结尾。

作为一个中年大叔,朋友聚会基本少不了一个话题,今年投什么。作为基金从业十几年的老虾米,基本顿顿会被问到“基金还能不能投”“买哪只”。说不清究竟是大家的投资理念认知水平真的提升了,还是单纯赚钱效应带动的一时盲目热情。

因为学的是经管专业,毕业时大家去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人都挺多。而且在十几年前那个时候,去一级做PE似乎比去做二级狗还要高大上很多。这几年大家房子又解决的差不多了,开始有更多的闲钱可以做投资,做配置。所以也更多的开始讨论在投资上,一二级市场该如何选择,要不要平衡配置。



我觉得有两个维度可以讨论一下。

第一个维度是一二级市场在投资底层资产时有什么异同;第二个维度是客户在购买一二级市场的产品时有什么异同。

先说第一个维度。虽然各种投资理念五花八门,但似乎本质上,一二级市场都可以归结为两类:

(1)赚价值的钱。

相同点:目标都是找到未来能长大、赚钱、被市场认可的公司。方法都是研究驱动超额收益都来自于对标的的认知是否超越了市场平均水平。

不同点:二级市场更像一个看戏的旁观者(除了极少数能够帮助上市公司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用脚投票,不好看扭头就走;一级市场更像是一个演戏者(可能是被动的),一旦进去了我就跟你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好几年的陪伴,所以更多的会介入起码深度关注投后管理。

估值的角度,二级对安全边际理解的不同,估值容忍度高、中、低,跟一级偏早期、中期、还是后期挺像的。体现在策略上都是胜率与高度的不同组合。

(2)赚博弈的钱。

相同点:目标都是找中短期机会,市场的定价偏差、特殊的信息优势、阶段性制度红利,等等。表现形式都是零和游戏,以割韭菜为乐。

不同点:二级市场前有利佛摩尔后有西蒙斯,到现在如日中天的AI算法机器学习,赤裸裸的就是赚短期波动的钱,你亏的就是我赚的,一点都不避讳。一级市场则要套路深的多,就算根儿上是跟投抢额度退出还是抢额度,或者对赌接盘安排的明明白白,也要打着发现伟大公司的旗号,产品上是不露半点痕迹。

再说第二个维度。老框架,分流动性、风险、收益三个方面来对比:

(1)流动性。

这是一二级市场产品差距最大的地方。

二级:公募每日开放,有可选的长封闭期产品。私募月/季度开放,6个月-3年封闭期。

一级:5+2?7+3?M+N+R?

跟流动性相关的还有投资门槛。

二级:公募1块钱起。私募100万/40万起。

一级:100万或者好几百万起。

门槛高的坏处就是要么资金占比太大,没有足够实力不敢轻易投,要么得各种琢磨熟人拼单,又会带来申赎时间不一致的流动性麻烦。


(2)风险。

信用风险角度:两者差不多,靠谱的都想跟你利益共担,不靠谱的都只是拿你的钱当工具。

操作风险角度:似乎一级大一些,毕竟投下去不知道去哪了,二级的托管制度还是比较完善。

策略风险角度:两者都有高风险高收益偏好的产品,也都有低风险低收益偏好的产品。本质上也都是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风险,二级可能工具的应用会多一些。一级本身赚的就是成了1单救了其他9单的钱,不过客户只关心最终结果。

(3)收益。

其实我本来以为,一级的长期收益率会比二级高的。但聊了很多人,有资深的有同龄的有年轻的,有从业的有客户,才发现,似乎亲身体验下来,也没那么高。

做得好的一级和二级,长期复合收益率都在20%左右,这可能是中国这个市场在过去十多年自然增速+风险溢价+同业阿尔法的正常结果。

我们新闻中常看到的XX投了哪个项目几十倍获利,或者XX买了哪个股票翻了几倍,等等,都是非常态,小样本而已。

摊到整体产品上,十年下来也就十几二十多个点——不过这口气听着虽然大,十年复利20%已经很厉害很了不得了。

小结一下,不要把短期偏离的极值当常态,不要忽视长期优秀的复利效应,一二级的佼佼者,长期收益差不多。

最后的结论就是,没有几千万金融资产可供长期资产配置的我,还是老老实实在二级做投资吧;同样的,在一级工作的朋友也会把自己的多数资产配置到一级的投资上去。

所以其实还是回到了那个最亘古不变的规律: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内做事情,赚能力圈范围内的钱,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今日话题    @雪球私募    @蛋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