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投=长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查理·芒格:The big money is not in the buying and the selling, but in the waiting.

永恒的开头:我爱我的家庭,是他们的支持,让我能在这个年纪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它。我爱他们!

股东:您提倡持股不动、始终不卖。但如果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公司的生意不如从前了,《世界百科全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仍然要持股不动吗?如果已经看到公司即将走向末路,我们是否该及时离开?

芒格:你提的问题很好。的确,在我们的投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你说的情况,已经看出来公司将来没希望了,尽早卖出可以减少损失。确实有不少公司因为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了前途。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普通投资者最好还是持有“漂亮五十”中最漂亮的五家公司,而不是持有30只股票,耍小聪明,不断买入、卖出,频繁换股。股市早已证明,大多数人频繁买卖股票,连指数都跑不赢。

Part1价投≠长线≠永远不卖

你是做什么的呀?

投资。就是买公司那种。

啊,那种投资我知道,就是长线呗。

现在在大多数人理解里:投资=长线=永远不卖,投机=短线,那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想这和巴老之前说的话有很大的关系

股东提问:伯克希尔拥有一些号称永远不卖的公司股份。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曾两极分化,有的股票有着高达五六十倍的市盈率。

假如那种情况再现,伯克希尔的那些股票是否依旧是“死了都不卖”呢?如果开价足够高,是不是所有的投资品都应该可以出售?

巴菲特∶有些东西是无价的。我们已经受到过高价的考验,但我们没有卖掉它们。

不过我的朋友比尔·盖茨说,在某些价位下还这么做,肯定是不合逻辑的。

若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我们会乐意出售我们的可交易证券,但是我们控制的企业是打死也不卖的。

我很怀疑我们以后会不会受到这种高价的考验,其实我们那个死了都不卖的列表中只有很少几家公司。实际上,我是不愿对此事发表评论的。

假如我们既喜欢企业又喜欢管理企业的人,那么我们是真的很不愿出售企业。所以我不认为将来会有很多笔出售。不过在座的各位,假如真的涨到六七十倍市盈率,你们可要盯紧我哦。

以上是1996年股东大会中的一段问答

在问答中,巴老明确的表明了:当他们所持有的股票高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很愿意将其出售。不愿意出售的是伯克希尔旗下那些子公司。(比如喜诗糖果、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场、盖可保险等等)

可惜很多人只看到前面的死都不卖,然后就下定结论:巴菲特说投资就是死都不卖,卖了就是投机。

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PS:巴老与“死都不卖”之间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可口可乐

巴菲特1988年投入10.4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10年后持股市值涨到133亿美元(1994年追加过2.75亿)。

根据伯克希尔财报显示,相比12.98888亿美元的投入来说,10年增长了10倍还多,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26%。

这样的市值增幅当中,市盈率由15倍涨至约50倍,贡献了约4倍的增长,净利润增长至约3.5倍,另外每年的回购也提高了每股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可口可乐股价在年中最高曾涨到每股88.94美元,当年的净利润约为35.3亿美元,每股盈利约为1.42美元,最高股价所对应的市盈率已经高达60倍。

但那时候巴菲特并没有卖出PE60的可口可乐,结果就是从1998年到2010年,尽管公司净利润翻了近四倍,但如果不计期间现金分红,单看股价的话,直至2010年底,股价才回到1998年末收盘价附近,相比1998年高点依然下跌约25%。这一切,

正是因为PE从超过60倍,下滑到2010年末的13倍造成的,它抵消了公司净利润的增长。

这也就造成了从1998年中至2022年,可口可乐的年化收益率不到3%,甚至低于债券!(这样看起来投资可口可乐好像很失败,其实不然,这里只是单纯计算了股价,没算分红,而且要是从1988年买入开始算,其收益是远高于通货膨胀的)

所以自那以后,巴菲特也很少提及“死都不卖”了。

其实复盘巴菲特投资苹果的经历来看,好公司他也还是会卖的。

2016年巴菲特建仓苹果的时候估值才10倍多,比标普指数的估值还要低;而在2020年苹果的估值达40倍附近,巴菲特就选择了阶段性离场。

而后的加仓,是在苹果估值回落到20倍附近后做出的选择。

所以说:好公司也是只有在定价合适的时候,它才具备投资价值啊。

现在,再让我们回到价值投资的本质,其实价值投资,价值这两个字都是多余的,我们一直在做的只有投资

所谓投资就是:追求物超所值,换句话说就是:得到的价值>支付的价格。

我们需要的就是知道我们买的东西到底是值多少钱,是高估还是低估还是合理?

这样说起来好像挺难理解的,特别是你要怎么知道它是低估还是高估了呢?

其实挺简单的,只要你不断反问你自己就行了

就比如现在茅台全部打包1块钱卖给你,你觉得高估还是低估?你买不买?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这时候你肯定会买,因为你知道一瓶茅台酒都不止1块钱,更别说全部打包了。

同理

要是现在你是茅台的主人,然后有人开价1000000w亿,你觉得高估还是低估?你卖不卖?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

这时候你肯定也会卖,因为你知道拿这1000000w亿存银行,其一年的利息都比茅台一年盈利高出n万倍了,傻子才去“苦苦”地做生意呢[俏皮]

你看,这么想的话,其实每个人内心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什么价钱我就愿意买入茅台,什么价钱我就愿意卖出茅台,只是看市场先生给不给机会而已。

那如果他不给机会呢?

简单,继续持有让公司帮我们赚钱咯,只要确定公司是真赚钱就行了。

反正我们投资的初衷就是为了分到公司带来的盈利(关注公司的产出是否让我们满意),至于市场先生的钱包,那些都是顺带的。

有更好,无也不影响。

Part2总结

1.放置财富

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放置财富的过程,我们总要不断的去对能力圈内的东西作比较,看看谁的收益更高,然后再将财富放进去。

虽然我们总会选择收益最高的地方,但这并不表明,你的钱一放进去,它就马上开始盈利了。

为什么呢?

因为企业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企业只能靠一天天的运营,靠一锄头一锄头的努力,靠一个订单一个订单的前行,靠一个个员工的奋斗去实现价值的增长。

同样的,人类的贪婪和恐惧之间的转换,也是需要时间的。

市场淡忘上一次的伤害,逐步意识到企业的价值,并推动股价向内在价值回归,最终超越内在价值走向泡沫的过程,从来不会一蹴而就。

你看,这些事情在短时间内都是不大可能实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被迫成为“长线”

所以长期持有不是目的,而是长期低估的结果。因为企业的成长、股票价格反应内在价值都需要时间,等待的这个时间造成了价值投资者表面看起来的长期持股不动。

要是一下子就达到了远超内在价值的地位,那我们肯定早卖咯。就比如:现在有市值100000w亿的茅台

2.为什么卖?

其实除了上述说的股票过于高估的时候,我会卖出股票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也会卖出

那就是: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或者说你看好的东西没了)

同样拿茅台来举例,什么情况下我也会卖出茅台呢?

一是企业质量至上的文化发生改变,为了赚钱快,不顾酒质,有酒就卖。

二是企业对利润的处理过于低效(甚至无效),乱投一些不搭边的业务,这样就算是赚再多钱也毫无价值了。

3.为什么不卖?

这里还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投资者在低价买到股票,然后这个股票变成合理(甚至略高估)的时候,投资者不卖掉呢?

ok,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声明:本文章是本蟹自己的成长记录,不构成也不是所谓的投资推荐,更多的是初学者的自我思考,切记!切记!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原文阅读

全部讨论

2023-12-17 06:56

好文分享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200,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