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举牌、收购(被收购)多数情况下都是发生在指数较高的阶段?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股市历经风风雨雨、涨涨跌跌,多少年前的三千点,在GDP每年6%以上的涨幅面前,指数居然没涨反跌,很多股票甚至跌破了1800点的价位,可见中国股市谈巴菲特是不是太天真?

中国股市是一个创奇迹的地方,从公司角度看,有年年定增的;有高管们高位减持,低位激励(且激励价格只有市价三分之一).......等等。不胜枚举,就像看一本教科书一样。

在此,只想说一个现象,在牛市中后期的时候,市场经常爆出某个公司被举牌、某个公司被或收购了,一旦此新闻已公告,必然是连连板了,反之,一旦股市熊途之时,却鲜为见到这种投资类的举牌、购并事件发生了?为什么在资产严重低估值的时候,资本大鳄们却要回避最划算举牌购并的时机呢?难道资本大鳄们的钱非常多嘛?多到可以随意挥霍?难道在熊市中就看不清公司的真实价值了?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我的分析是这些并购、举牌都是为了割韭菜,虽然有些举牌、并购确实发生了,但散户们知道举牌、并购的资本大鳄们真实花了多少钱用于举牌并购吗?

举牌方一般都要经过长期的吸纳股票,分仓进行,在等待吸纳足够的筹码后,再由一个账户以吸引市场注意力的形式开始抢筹、举牌,这时的股价已经远远脱离了隐蔽账户中的筹码成本二倍以上了,试想一下,一个十亿的总股本,价格在5元建仓,买入2亿股,就是十亿元,另外一个账户从5元起步,吸筹码5000万股达到5%公告举牌,再花几个亿拉到15-20元或更高,这时市场人气高涨,散户跟风踊跃,市场关注度达到空前高涨,各个媒体开始各种角度介绍、分析举牌方有多牛逼等等,其他账户开始高位减持,少算一下吧,每股就算净挣了15元计算,2亿股简单计算就是三十亿净利润,而举牌直至并购根本就花不完这么多的钱,即使举牌并购收购了同样的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0%,选股的时候一定要选股权较为分散的)等于是举牌方没有花一分钱就获得了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一个超级ATM取款机或担保人了。

这就是为啥并购、举牌总是在牛市的中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