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投资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0

过去的2020年如梦似幻,噩梦居多,如今终于过去了。

对于大部分投资人来说,2020年是收获的一年。上证指数上涨13.87%,上证50指数上涨18.85%,沪深300指数上涨27.21%,创业板指数最猛,年内上涨64.96%。我的账户收益:67.81%,跑赢所有指数。自2017年9月18日入市至今,年度收益率分别为5.66%,-19.22%,59.61%,67.81%,以3.288年折算,年化收益率约28.6%。

今年年内股市带给我的收益,大概等于2019年6月之前我的全部身家(2017年踩雷所有积蓄近乎归零)。

我的投资经历,可以参考雪球之前的文章:

《这些年我的投资经历》(2012年-2019年7月)

《入市整三年,我的一些想法》(2017年9月-2020年9月)

今年的收益归功于白酒,主要是梦之蓝。说起来真是有点搞笑,《2020上半年投资总结》里写道:2020年1月1日-6月29日,年内收益1.06%,原因是梦之蓝严重拖了后腿。而7月1日-12月31日,洋河股份走出翻倍行情,大幅提高了账户收益。仔细看财报,洋河其实仅有一点困境反转迹象,而股价的翻倍是估值推动的,妥妥的戴维斯单击。

今年最大的收获,是我的投资体系基本成形,以此方式交易,避免了无数大坑大雷。2020年的市场热点有很多:医药,芯片,科技,消费,新能源,光伏等等,除了持有的股票外,这些热点一概没去参与。尽管,有可能踏准节奏大赚一笔,但也有可能追涨杀跌成为别人眼中的送财童子。我认为只有完全扭转“玩”的心态,认真从底层逻辑上思考买股票究竟买的是什么问题的人,才可能成为长期的赢家。结硬寨打呆仗,慢即是快,这个方法,我已经实践了三年多,结果不言而喻。

收益不错固然可喜,但也有一些要总结的经验教训:

一、现金流规划存在重大失误

      去年的新股经历让我迷失了方向,2019年中签7只,几乎2个月就能中一只新股。现金流源源不断进账,或买入股票,或补贴家用,生活毫无压力,以至于给我一种错觉:新股中签很简单嘛。

所以2020年初定下的计划是:在保住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在新冠疫情砸出的大坑中,多囤积股票,钱若不够新股来凑。

结果被现实打脸了,2月份尽管也抄了个大底,但是动用了不少生活资金,现金流近乎枯竭。就这样每天盼着中签,每月盼着工资。以至于,在一次固定支出缴费时,被迫卖出副账户里洋河股份(140元卖出,现价236元)来填补窟窿,心痛的我浑身哆嗦。

盼了一年,中签2只。一只收益4000,另外一只被关门打狗破发亏损。

其实直到今天现金流都没缓过神来,依然紧巴巴的过。所以2021年坚决不这么弄了,一来是持有的公司估值都不再便宜,二来是生活实在是太难了。

2020年12月,阿里巴巴被反垄断调查,股价暴跌,连带着包括腾讯在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一起跌跌不休。我心动不已,小企鹅又跌出价值了,无奈手里没钱呀,只能干瞪眼,眼睁睁看着我家企鹅止跌反弹一路上涨,最终错失良机。对此我也一直在反思:如果手里现金流足够,今年年底腾讯这一哆嗦,定能有所斩获。

针对现金流枯竭的问题,我正在进行一些新的尝试,目前还没有结果,如果未来能成功,投资体系也将更加完善。

二、港韭之旅

很早之前就听说港股新股很容易套利,但是苦于没有香港银行卡,所以一直没有行动。今年中旬,听说可以在没有港卡的情况下入金,只不过手续费较高。但是考虑到套利的巨大收益,故决定开始港股之旅。耗费数百元手续费,几经周折将资金汇入两个港股账户,自此开始了拼人品的环节。

港股打新是要收费的,中不中签都要交50-100港币,所以打新是有成本的。或许是今年中签能力实在有限,在挑着打的情况下,中签者寥寥无几(其中一个账户中签率一直为0)。有的就算中了,涨幅也不够手续费的,甚是可恶。眼看着账户资金一直被手续费无情吞噬,肉签新股又打不中,手里现金流持续枯竭,我心态崩了。

之前挑着新股打,一直不中,心头也窜上来一股火气,我不挑了行不行?我都打行不行?就这还能不中吗?

广撒网的策略是有效的,立马打中了一只合景悠活。等待数日后,暗盘上市直接亏损2000港币。

又傻眼了。反思这次港股之行,处处透露着韭菜行径。没研究透的情况下就冒然入市,打新一直不中导致心态崩塌开始胡乱操作,最终损失惨重。

纠错还来得及,预估这几个月一共损失了大概3000多港币,我决定回归熟悉的A股,不再港股继续混了,认错退出。但是此时传来蚂蚁集团上市的消息,因为蚂蚁集团在港股是近乎100%中签,所以我决定再等几天,寄希望于蚂蚁能让我回本退出。

最终结果是,那个中签率为0的账户,中了蚂蚁,另一个账户,也中了蚂蚁。还没等上市,就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IPO被紧急停止了。已经中了签的蚂蚁集团新股,也被悉数收回,最终打了个寂寞。

这次真的是铩羽而归了,我在一个账户留下5000港币(等待以后类似蚂蚁集团这样的新股)后,剩余资金悉数转回内地,并且切断了转回的渠道(年费太高)。意味着这剩余的5000港币,只能等我未来去香港办港卡后才能转回了。

此次港韭之旅,叠加汇兑损失,共亏损3238.53元人民币。金额不多,但很心痛,这是无知和急眼的代价。

剩余的5000港币,依然在挑着优质新股打,因为已经切断了转回内地的渠道,所以这次彻底佛系心态了,然而却幸运地打中了京东健康清科创业,共收益3043港币。

财不入急门,这话果然没错。

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潜意识里依然觉得股市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是赌场,而十赌九输。很多人以为3400点的上证指数依然是熊市,殊不知上证50已经创出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未来十年真正能超越通货膨胀的资产一定是中国的核心资产无疑。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MSCI等外资不断掠夺中国核心资产,去散户化进程的推进,未来长期慢牛行情未必不会出现,先知先觉者,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等那时再觉悟,不觉得太晚了吗?学点理财知识,用闲钱以年为单位长期定投沪深300等宽基指数,不难吧?!

全部讨论

2021-01-02 16:25

求教,没有香港银行卡怎么入金

2021-01-02 13:34

看我们的收益曲线基本一样,都是托洋河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