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的投资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最早的合成钻石尝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1940 年代,美国、瑞典和苏联开始系统研究钻石的生长,1970年通用电气成功培育出大颗粒宝石级钻石。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钻石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将实验室培育钻石纳入钻石大类,承认实验室”培育钻石“也是钻石,这标志着培育钻石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从科学的角度上看,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是完全一样的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模一样,硬度和折射率都完全一样,肉眼观察是看不出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两者形成的地方不同。相较于天然钻石,培育钻石是通过人工制造过程生产的,可以无限量地进行生产。目前,HPHT (高压高温法) 和CVD (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是目前培育钻石的主要生产方式。HPHT 合成钻石通常含有金属助熔剂内含物,在透射光下呈现黑色和不透明,但在反射光下具有金属光泽。这是因为在高温高压生长过程中用作催化剂的金属有时会进入金刚石晶体。优势是颜色好,周期短,2周左右,适合1-5克拉;CVD生长的合成钻石没有金属夹杂物,但是,它们通常含有深色石墨内含物或一些其他矿物内含物,颜色可能会偏黄或者褐色,需要改色,周期更长1-2月,优势在于纯净度高,克拉大,适合5克拉以上。

对比天然钻石,培育钻石在品质、价格、环保、科技、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巨大优势,将逐步成为钻石消费领域的新兴选择之一。另外其作为钻石的替代品,其高新技术行业应用广泛,包括生产加工和切削工具、热导体、光学材料、培育钻石探测器等。

目前全球产业格局稳定,上游产能锁定中国河南,中游加工聚焦印度,下游零售布局美中欧。上游主要从事钻石毛坯,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毛利率超过60%。根据贝恩数据,2020年,世界培育钻石总产量约600-700万克拉,预计未来10年增速15%-20%,全球40%-50%的培育钻石来自中国。中游主要是钻石切割和抛光环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毛利率较低。印度度凭借丰富廉价劳动力和先发优势被誉为“钻石加工帝国”,占据全球95%左右的钻石加工份额。下游零售终端市场中,美国拥有25家培育钻石品牌,约占全球培育钻石零售额的80%,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其次是中国,共计19家品牌,终端零售额占比约8%。目前培育钻石消费需求中占比最大的分别为自身消费、酬谢赠礼、结婚订婚等,市场处于快速崛起状态。

那么,培育钻石火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行业驱动主要来自于供需两端共振。

供给端来看,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天然毛坯钻石产量呈现断崖式下降,2008年至 2018年期间,全球天然毛坯钻石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4%。2017-2020年天然钻石产量由1.52亿克拉降至1.11亿克拉,资源不可再生限制增长。而2017-2019,年全球培育钻石产量CAGR超120%至700万克拉,产量渗透率提升至6%,且可无限量生产。在天然钻石供需错配的时机下,培育钻石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间窗口,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此外,世界著名的钻石企业、珠宝零售商先后开始发展培育钻石产业,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全球性和各国各区域的培育钻石组织相继建立,针对培育钻石的标准与相应的权威证书出台,为消费者购买培育钻石提供了权威的保障,是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需求端来看,一方面,培育钻石具有性价比的优势,仅为天然钻石零售价的1/3左右,有望让更多消费者实现真正的“克拉自由”,满足更大量级价格敏感度高的消费人群;另一方面,Z世代消费人群的珠宝审美多元化,钻石消费场景扩展至婚恋之外,自我奖励和礼物馈赠等动机提升显著。因此,随着消费实力提升叠加消费理念变革,国内培育钻石市场大有可为。从长期来看,钻石的主要消费场景或将跳出传统的婚庆场景,引爆新的悦己型钻石消费潮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6467元增至2020年的43834元,有望推动更多的高品质消费。

总体来看,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并无二致,依靠其高性价比、可定制化等优势,差异化定位轻奢珠宝消费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详见中航证券研究报告:《培育钻石:供需共振,按下“快进键”的闪亮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