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视角:人民币贬值,美元说了算不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2015年全年GDP成绩出炉后,很多投资者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股市大起大落、实体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2015年,中国进出口虽然总值同比下降了7%,但贸易顺差却有所扩大。自8月份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持续的货币贬值也成了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最重要因素。

新年初始的股灾3.0也跟人民币贬值造成的恐慌不无关系。的确,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快两个月,在国际化一步步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日趋活跃的人民币汇率变化。然而,几乎所有的人提到“人民币贬值”的时候都指的是“相对美元的贬值”。人们往往会盯着银行大屏幕上的美元人民币报价,眼睁睁地看着它从8月份的6.2变化到年初的6.6。海淘党、旅游党、代购党表示压力越来越大。



市场上并不是只有美元和人民币两种货币,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那么多,那人民币真的就“不值钱”了吗?人民银行马骏上周就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强调;“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主基调。”

其实,从去年汇改到去年年底,人民币并不是SDR货币篮子中表现最差的货币。美元受益于加息,对人民币升值4.5%;日元因其避险性,升值幅度达到8.5%;欧元相对人民币幅度不大,但波动性很大;反而英镑到2015年末还相对人民币贬值1%(今年年初这样的走势继续扩大)。




跟发达经济体的比较相对如此,那与跟新兴市场比较又如何呢?在其他金砖国家中,除了印度卢比跟人民币表现相似,相对美元贬值4.5%左右。其余的巴西、俄罗斯、南非在大宗商品价格长驱直下、国内经济体系脆弱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十分严重,相对美元贬值10%以上。其中巴西因债务问题愈演愈烈,贬值幅度达到18%。





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同时经济都以出口为导向的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也并不那么坚挺。许多之前与美元相关性较大的货币也纷纷开始动摇。



既然这些与中国交流颇深、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都有程度不同的汇率波动,那么我们在思考人民币贬值的时候是否应该将这些国家“打包”来计算呢?一国货币的强弱是通过错综复杂的各类贸易来体现的。而汇率原本也是从贸易交流中计算而来。目前的国际贸易虽然以美元来结算,但更多的情况是交易国并不以美元为流通货币。因此,如果将贸易中的“美元”都以贸易国家的货币来代替,那我们计算人民币实际贬值情况会是如何呢?



我们将海外总署公布的2015年中国与各国贸易量占进出口总额与当事国(其他国家默认为美元)官方货币的汇率变化进行了加权计算。我们发现,人民币从8月11日汇改以来贬值2.03%,而同期我们计算的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4.5%。这样来看,人民币贬值是不是没有那么严重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民币兑主要出口贸易伙伴货币相对于主要进口贸易伙伴货币贬值情况更严重。这也很好地解释了我国2015年外贸顺差扩大56.7%的事实。当然,这些数据并不能完全体现中国实际贸易情况,且贸易也不完全能体现一个国家货币的所有流通情况,但人民币实际贬值情况要优于兑美元贬值情况的结论应该还是成立的。

就如同央行所陈述的那样,我们今后不能再以“对美元贬值”的单一眼光来评定人民币的变化,也不能以这个结论来对中国经济定性。毕竟,我们与欧洲、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人民币经加入SDR篮子后会越来越多地在国际结算中被认可,人民币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Market Vectors Chinese Renminbi/USD ETN(CNY)$ $Deutsche X-trackers Harvest CSI300 CHN A(ASHR)$ $Deutsche X-trackers Hrvst MSCI AllCHN E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