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信号?港股能否在今年二季度期间苏醒?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随着公募基金2023年一季报披露的落幕,公募基金今年以来的调仓路径以及对后市投资机会的观点逐渐明晰。整体而言,随着市场行情的回暖,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保持高仓位运作,平均股票仓位连续两个季度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并重点加仓了计算机、电子等热门行业个股,不少基金经理仍表示看好相关板块。除此之外,在海外流动性扰动、行业内卷加剧以及大股东减持等因素影响下,港股中概互联板块在春节前的涨幅目前已全部回吐,估值再次回到极具吸引力的水平,当前时点压制互联网的多方面因素在边际改善。(资料来源:中信建投

尽管港股市场的人工智能公司似乎更为正宗和便宜,多位港股基金经理却没有在一季度选择大幅加仓相关A股人工智能板块。

今年一季度的港股市场出现较大的震荡,年初在延续上年四季度上涨态势后出现了显著回调,尤其是生物医药和科技板块,但国内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港股市场回调后的估值水平具备较好的吸引力,基金经理们对二季度的港股市场总体持谨慎乐观态度,结构性机会或仍会出现。

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周期二季度或将进入尾声,美元指数走弱有助于推升港股市场表现。国内方面,经济复苏大趋势未改,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落地带动港股盈利预期上修。有券商表示,看似便宜的港股市场并不能以A股的逻辑进行投资,由于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与外资机构等因素,港股的许多公司一直有明显的折价,这也意味着对港股市场的投资可能需要更加审慎。

港股能否在今年二季度期间苏醒?

对此,许多港股基金经理倾向于认为,随着复苏的加速推进,港股市场的股价敏感性可能将逐步强化。春节之后到3月底,市场对外部中美关系的担忧以及内部经济弱复苏的预期差拖累港股表现,特别是前期涨幅较大的互联网、医药以及部分消费行业等顺周期板块出现了明显的回撤。经历了3月底的年报季,主要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对于2023年的预期体现了国内经济弱复苏进程。

机构表示目前依然对港股市场维持乐观,一方面港股的估值优势持续,另一方面面对去年低基数,虽然各行业复苏节奏当前出现分化,但预期整体经济二季度会有相对更好的表现,且结构性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提升市场信心。

风险提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海富通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在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