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32喜欢:16

#打不过基金就加入它# 自己赚了4倍,却从10年股民变基民的故事

我的炒股历程是从2010年开始的,一直到2014年,始终处于小赚大亏、折戟沉沙的状态,在上一轮牛市来临之前大概亏损了50%左右。为了不当韭菜,学习了各种流派,看了不少相关书籍,想找到投资的圣杯来脱离“七亏”的大多数。

当时小兵oo9以及一些雪球大V们还驻扎在博客,通过他们的帖子,对投资有了醍醐灌顶的认识和理解。后来跟随到雪球,万年潜水地读到了更多大V更多有启发性的内容,没有雪球这个平台,可能在投资上还要多走不少弯路。

运气不错,上一轮牛市初期拿的股票涨势喜人,全仓换到大亚圣象没几天就停牌了,一个多月复牌后接连吃到了几个涨停板,让我一举扭亏为盈,扳回了入市以来的全部亏损。之后也是买啥啥涨,加上当时根本不懂建立组合、规避黑天鹅风险,始终全仓一支股的高危做法让我收获了较大的弹性,到牛市顶峰时赚到了4倍收益,第一次尝到了从股市上赚钱的喜悦。

在2015年那个黄昏风雨黑如磐的惊心动魄的夏天,我6月17日逃顶保住了胜利果实,但是7月3日又全仓杀进去,7月6日涨停开盘,冲高回落转跌没走,接连吃到了二个跌停板,然后7月8日割在了黎明前夕,大约损失了30%左右。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这种正确有时候会给你奖赏,更多的时候,是兵不血刃万马齐喑的残酷和残忍。对于缺乏专业素养的大多数人来说,远离股票才是珍爱生命的最佳选择。

2016年我躲过了开年之初的熔断,在其后的反弹中收复失地,重新回到牛市顶峰的市值。但是到了2017年的分化市场,发现自己凭着看指数做个股的技术派做法已经适应不了市场了,基本赚不到什么钱,开始动了买私募的念头,当年10月买入梁宏的小牛6号,2018年1月买入了邓晓峰的致信2号,此外还买了一部分谢治宇的兴全合宜。虽然买了基金,其实还是机会主义倾向,对市场规律和本质的认知仍然处在理解不深刻的阶段,并没有树立长期投资的意识和信仰,对他们在2018年跌了超过20%的表现不是太满意,于是在2019年4月春季攻势的顶部全部赎回并沾沾自喜于又逃了一次顶。这次购买体验比较一般,梁大师还好,知行合一,虽然下跌时回撤也大,但始终保持高仓位运作的做法让他在市场见底回升时弹性也很好,赎回时大概有15%的收益;对邓晓峰是比较不满意的,感觉是在低位减仓了,下跌有他、上涨没他,最后收益只有区区4%。

再一次买基金,到了2020年的7月。赎回到再次购买期间的这一年多,自己花了不少时间,继续研究技术分析、研究趋势,也看了很多研报,但是收益并不理想,尤其自己的路径依赖主要还是根据对指数的研判而买卖个股,慢牛、极度分化的市场环境是对自己是很不友好的。缺乏基本面研究能力的致命缺陷在于心里对个股价值没底以致拿不住股、扛不住波动,去年的大牛股阳光电源还在底部时一度是我的重仓股,却在获利菲薄时就走掉了。

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间,资本市场出现了巨幅波动,重回1929大萧条的声音尘嚣日上,原油期货跌为负值的那个深夜,我正好在场,被这一历史性时刻惊得目瞪口呆。能力不济、却又将自己置身于巨大的不确定性当中的选择,让我一度极为紧张和焦虑,不断反思如何在市场中活下去。让我得救的,是对水晶苍蝇拍的《复利信徒》、《股市进阶之道》以及微博的反复精读,这次进阶令我不再患得患失,清楚自己这些年靠的不是实力而是一点点能力加了一些运气,凭运气赚来的钱早晚会凭实力亏出去,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清楚以自己的天赋和其实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平庸,这辈子都不可能赶上这些专业选手了,那么,我选择与优秀者同行。我确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选择无非是对已知条件进行充分权衡然后找到那个最优解,只要它足够科学、理性和逻辑自洽。

2020年7月至今,陆续认购了汇蠡的诗和远方和水晶睿选,希瓦的小牛20号、辉耀1号小康1号。根据对他们的操作风格的认知,把辉耀1号和小康1号定位为交易型和进攻型产品,其他3个为攻守兼备型产品。梁大师的进化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极强,2019年对小牛6号的赎回是一大败笔,所以用小牛20号来弥补犯下的错。邓晓峰虽然牛熊转折点的仓位做反让我有所诟病,但去年的一骑绝尘也证明了你大爷其实还是你大爷,对名将在风格不应期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投资者并非易事。

首先,如果对投资的规律和本质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很难树立长期投资的信念和陪伴优秀基金经理穿越牛熊的觉悟,往往会自作聪明地猜测市场走势,回避了可能的下跌,也会错过可能的上涨。而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如果去掉涨势最好的少数交易日,整个投资回报将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优秀基金经理都会放弃择时的原因。最近的一次典型教训是我被全球疫情导致的市场高波动吓懵了,在2020年4-6月期间过于机会主义型保守,致使全年收益率乏善可陈。

其次,如果对基金经理的理念、能力和风格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可,很难对其产生长期持有的信心。不同基金经理的交易体系不一样,持仓的表现时机、力度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收益率分化是非常正常的。除了牛熊的客观因素外,能力圈在某一阶段不在风口上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不理解、不认可、不信任基金经理,非常容易在低谷时选择赎回,那么就会错过了花开,比如让我扼腕的邓晓峰致信2号。

最后,我觉得人一定要对自己诚实,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局限性,认清楚自己到底靠的是实力还是运气。到市场上来的人,没有谁是奔着赔钱来的,但是那么漫长的时间里,无论哪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散户没有成为主力,“一赚二平七亏”始终是铁律,这说明什么?说明资本市场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在高度专业、高波动的风险市场中,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如果确认自己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那么,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干就是正确的,打不过基金就加入它。

我最热爱的事情之一,就是琢磨投资和赚钱。在琢磨的过程中,领略着宏大视野的魅力,回顾和感慨时代变迁中的历史性机遇,每有所得,都是一种高级的快乐。最后,分享一下忘了从哪抄来的心得了:

——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普通人想要在这个社会上实现逆袭,实现财富的数量级提升,投资优质公司的股权可能真的是最平坦的路。

过去一二十年,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因为被动持有一个长期上涨的筹码——房子!幸运的实现了财富的数量级的提升。

而在80后、90后,房子这个资产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其投资属性将会越来越弱,最后只剩下居住属性,再想靠房子发财、发大财,应该是很难了。所以,看来看去还是只有优质公司的股票,这个才是最稳妥的。但前提条件是,你得从赌博思维转变为投资思维才行,否则真的没办法。

——第四次顿悟,是跳出股市看股市,知道赚钱最重要,从哪里赚的不重要。

炒股赚钱重要的不是收益率,而是绝对数。假如你一共10万本金,某年大行情翻1倍,也就才赚10万。而假如林老板1000万本金,当然他远不止1000万本金,只要赚10%,就有百万进账。你觉得你翻1倍他赚10%,你就比他牛?显然不是的。

还有,股票为什么非要自己去炒?把钱交给一个专业的人去干,也许比自己干得更好。悟到这里以后,我就开始不炒股了。我的炒股历程,从不炒股开始,到最后回到不炒股,却经历了一个十几年的循环,一次十几年的升华。@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我的钱凭什么给他管,搞不过就好好学习,提高自己到能搞过他为止,多少基金经理也不过就有个看天吃饭的本事。基金经理和基民永远不是利益共同体。

2021-02-05 07:19

也就是这两年结构性牛市。基金并没有宣传的能力强,大部分回撤都能在25%以上,有的甚至45%,你说,它有啥用

2021-02-03 19:46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很多散户难以认识到的,自大往往是投资最大的拦路虎,高智商,花时间研究的机构调研人员强于99%普通投资者。

2021-02-05 18:23

看了半天,是基金公司广告。

2021-02-03 19:49

关键是基金很多心思不正,高位接盘,就像很多证券研究报告,你懂的

2021-02-05 20:42

研究走势就是预测未来。成神方成

2021-02-12 02:42

100%赞同

2021-02-03 19:42

十年投资经验完成了股民到基民的进化,跳出股市看股市,顿悟出不一样的哲理!$汇蠡惠山2号(P000731)$ $希瓦小牛15号(P000733)$ $希瓦小康2号(P000821)$

2022-01-10 14:24

亲爱的球友您好,我们给您发送了私信,麻烦您查收~感谢~

2021-08-11 15:51

亲爱的球友您好,我们给您发送了私信,麻烦您查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