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金流折现法的正确定义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7喜欢:0

论现金流折现法的正确定义

原创 识阶而上 2023-02-21 12:05发表于广东

介绍现金流折现法的书籍、文章已是汗牛充栋。我们学起来条分缕析,用起来却总是疙疙瘩瘩。这种感觉,提示我们,这里肯定存在概念上的错误。

既然从各种渠道搜索阅读,都无法解疑,只好祭出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回到原点,自己一步一步去推敲。一路来,写了一个现金流折现法的系列文章,记录了思考的过程。

今天做一个总结。阅读本文,需要具备基本的现金流折现法概念,了解不深的读者,建议事先百度一下。巴菲特说过,理解企业内在价值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现金流折现法。所以花点时间,弄明白这一思维方法是非常值得的。

一、思考的收获

我很喜欢网友提供的一句话“Life is growth,you grow or you die”。思考能带来成长的感觉,并提供滋养生命的成就感。在思考现金流折现法的整个过程中,我对这一点体会尤深。这种体验比我们在见解上的一点收获,价值更大。

通过专注地、长时间地思考现金流折现法,我发现我所阅读过的所有书籍和文章,包括高校教科书,对现金流折现法的论述,都存在概念上的失误。当然本人的阅读范围,难说广泛,而且也没有科研单位文献搜索的便利,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现有的书籍,存在两个概念上的错误。一是混淆了资产和现金的概念;二是对于折现率的本质认识不清。

我们逐个来看。

二、资产和现金的区别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将资产和现金混为一谈,认为它们只是资产的不同形式而已。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正确的。但仔细追究,其实不然。按照现金流折现法对资产的解释,资产可以在未来带来现金流,资产的内在价值就是这些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

现金,并不能带来未来的现金流。我们只要打开自己的钱包,看看里面的钞票,就会明白这个道理。现金只是一种凭证和度量,并不会在未来给我们带来现金流。贪官们看着床底下一捆一捆的钞票,可能能更深地理解这一点吧。

资产有两个特征:一是需要投入。任何资产的取得,都需付出相应的代价。二是资产包含有时间因素,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一个时间跨度。如果一个投入,不需要时间就即时有产出,那不是投资,而是赌博。

资产的这两个特征,现金都不具备,所以现金不是资产。现金有两个重要作用,它是凭证,可以度量资产的价值。它也是潜在的资产,因为它具备瞬间转化为某种资产的能力。然而本质上,现金不是资产。

钱包里的钞票,是现金。我们走到银行,将它交给漂亮的银行小姐姐,现金就变成了资产。定期存款是资产,它能每年带来利息收入,还能在存期到期的时候,获得“本金+利息”的一笔现金流入。我们付出了代价(钱包空了),得到一项资产(定期存单),这项资产在未来几年,能给我们带来利息流入,和期末的本金流入。

同理活期存款,也是资产。国债、企业债、股票、非自住房产,都是资产。它们都符合资产的两个特征。

未来的现金流,是我们在未来特定的时间点上,获得或预期能获得的现金。将这些现金进行折现计算之后,得到的折现值,是一项资产。

现在通行的现金流折现法的定义,将未来的现金流,和折现后的折现值,不加区分地视为现金,因而导致了理解和应用上的诸多混乱。

现金流折现法的正确定义是:将一组未来的现金流,通过折现率,折算为现在的某种资产的方法。

这种资产,我们称之为基准资产。有了这个基准,我们就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的投资方案的价值。

那么,折现率又是什么?

三、折现率的本质

折现率就是我们选择的基准资产的收益率。

比如,我们对一组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计算。

如果将“国债利率”作为折现率,意味着基准资产就是国债。折现计算,就是将这组未来的现金流,折算为现在的国债。

如果将“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基准资产就是沪深300指数基金。折现计算,就是将这组未来的现金流,折算为现在的沪深300指数基金。

如果将一个企业长期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基准资产就是企业的净资产。折现计算,就是将这组未来的现金流,折算为企业现在的净资产。

国债、指数基金、企业净资产,都是资产。所以,现金流折现法,是将一组未来的现金流,折算为现在的某种资产。

选择一个折现率,就是选择一个基准资产。

四、本文要点

1、现金流折现法的正确定义:将一组未来的现金流,通过折现率,折算为现在的某种资产的方法。

2、现金不是资产。资产的两个特征,现金都不具备。

3、现金流折现法中存在着两种转换,一是将现金转换成资产,二是将未来转换到现在。

4、选择一个折现率,就是选择一个基准资产。

五、与大家共勉

“Life is growth,you grow or you die”

“朝闻道,夕死可矣”

祝天下热爱思考的人,快乐成长!

最后,呼吁对教科书有关现金流折现法的章节进行修订。(以上为2月17日发布,以下为答疑)

六、2023年2月21日解答网友的疑问。

问题一、文章发表之后,有网友提出,折现值虽然是折算到期初的某种资产的面值,但是这种资产在期初,可以等值转换为现金,所以还是可以看做是期初拥有的现金。

答复:在期初,资产看似可以等值地转换为现金。但是却不能转换为除基准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如果要转换为其他资产,折现率就变了,折现值也变了。比如我们选择一个5%收益率的基准资产,计算出来的折现值,如果在期初的时候,视为现金。这种现金却不能用于去购买8%收益的资产。选择8%收益的资产,意味着基准资产变了,折现值也就不是现在的折现值了。所以应该将折现值,视为期初的资产值,而不是现金值。

问题二、有网友提出,应该将现金视为一种收益率为0的特殊资产,而不是排斥在资产之外。

答复:在很多情况下,现金确实被视为资产,而且是很重要和最常见的资产。比如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是企业的权利。资产包含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可见企业手中的资源,也有两种区分。进入社会生产、参与创造财富的的资源就是资产,否则则只是企业的权利。

投资者手中的现金,是不是资产,也要看这些现金是否参与了社会生产循环。比如存入银行,银行再贷给企业,资金就参与了社会生产循环。锁在保险箱里面的现金,不是资产,只是一种权利,一种凭证。同样,在现金流折现法的思维模型中,拿在手里,算计着该投哪个项目的资金,我们视为是一种权利,而不是资产。




兔子爱阅读

喜欢作者

文章已于2023-02-21修改

全部讨论

请问 “折现率就是我们选择的基准资产的收益率”,当选定一种折现率后,是否要求投资者必须有能力达到基准资产的收益率呢?
如果投资者选择了很高的折现率(比如30%),而投资者本身又没有能力达到30%的投资收益率,是不是对投资者而言,就是严重低估了对应资产的价值呢?
谢谢

请教一个问题:面值100的债券,利率为5%,即每年获得利息5,第四年利息+本金是105。
以10%为折现率,四年折现值5/1.1+5/1.1^2+5/1.1^3+105/1.1^4=84.141
即投资者以84.141元买入面值100元的债券,四年的投资收益率是年化10%。未折现累计值是120元。
有个疑问是:
投资者以84.141元买入,期望四年获得复合收益率10%,即第四年需要达到84.141*1.1^4=123.19
问题是:
折现率10% 与 复合收益率10%,投资者都声称获得了 年化收益率10%,二者的差额123.19-120代表什么含义? 折现率与复合收益率是否存在差异?折现率是不是对投资者提出了自己投资能力的最低要求?
多谢

2023-11-05 20:30

现金流折现,那仅仅是公司价值。并不等于股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