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仍处于震荡调整,四季度怎么配置?建信指南针日度解读(79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周五,A股整体震荡下挫,板块方面元宇宙概念突出,网络游戏、知识产权等涨幅靠前;而电力、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重挫,跌幅超3%。两市成交额连续11日超万亿,不过北上资金活跃度下滑。盘面上,大盘强于小盘,沪深300下跌0.54%,中证500下挫1.16%。我们组合周五微涨0.01%,其中主要持有的1-3年国开行上涨0.07%。 $建信指南针(CSI1117)$  

(四)大势研判 

短期仍处于震荡调整期。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稳增长信号释放节奏和力度低于预期,同时三季报披露显著低于预期下,市场对四季度以及 22 年盈利展望较为悲观,是近期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近期市场下跌已经部分反映盈利预期的调整,考虑到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不高,交易情绪较 9 月高点已经明显回落,因此当前时点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概率不大。

展望下一阶段市场,我们宏观上维持市场交易逻辑从“滞胀”到“衰退”过度的判断。尽管四季度降准有所降低,但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我们认为流动性将保持宽松,一是年内 MLF 到期金额较大(11、12 月 MLF 分别有 1 万亿和 9500 亿到期),预计大概率以足额

对冲为主,二是年内较为明确的是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释放;三是近期房企违约担忧再度上升,不排除监管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对冲。我们维持 3%将是国债利率本轮上行的的顶部区域的判断,过去一周已经显著回落至 2.9 以下,未来一段时间股债表现将继续呈现“衰退”特征。 

配置上,随着三季报告一段落,市场在明年 3 月前将进入业绩真空期,市场配置主线已经从当期业绩驱动品种(分子端)转向政策驱动、流动性驱动和远期景气改善预期品种(分母端)。

(五)配置建议 

一是科技成长+制造:政策+流动性驱动
1)维持新能源板块推荐,新基建(风电、光伏、电力设备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材料、下游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自动 $建信新能源行业股票(F009147)$  

驾驶等),短期板块内部轮动建议参考政策催化和成交换手率等指标辅助判断。

2)关注利明年仍维持较高增速的成长板块,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半导体、军工、计算机。 $建信信息产业股票(F001070)$  

3)关注低位港股互联网龙头 

二是消费展望明年盈利相对优势凸显:1)关注 PPI 向 CPPI 传导的必须消费猪、食品、调味品等;2)短期辉瑞特效药提振:消费者服务、医药(医疗服务、新冠特效药相关品种); 

三是关注银行:经济下行+宽松政策预期下防守和进攻兼备品种。

二、重点事件点评 

事件: 2021 年 11 月 7 日,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 10月我国出口(美元口径)同比增长 27.1%(前值 28.1%); 10 月出口额较 2019 年 10 月两年复合增速+18.7%,较前值上行 0.3pct ;10 月我国进口同比 20.6%(前值 17.6%)
。 

点评: 

1、10月中国出口增速逐步回落,但仍维持较大量能。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生产需求或因错峰复苏保持相对旺盛,重要经济体制造业维持景气区间,说明海外经济仍然以复苏为主线。

二是海外疫情反复使得防疫物资、线上办公等消费需求保持景气,同时节假日临近,传

统商品出口持续受益。三是关注价格因素的边际作用或正在走弱,部分商品出口价格下降,且随着出口数量的减少,出口额进一步降低。四是疫情对海外经济的影响减弱,随着疫苗接种不断提升,新兴经济体复苏明显,出口替代效应逐步减少。

2、10月我国贸易顺差845亿美元(前值667亿美元),经常账户呈“衰退式顺差”。内需加速放缓之下,出口强于预期、进口弱于预期,经常账户呈“衰退式顺差”。10月份总贸易顺差为今年初以来各月最高值。欧美工业生产和供应链恢复仍较为滞后、仍对东亚制造业国家出口有所需求,但随着东盟国家疫情逐渐平复、出口恢复,我国贸易份额或有所回调。同时,我国内需较快放缓、或逐渐传导至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端,影响全球贸易周期及增长预期、进而反馈至我国的出口贸易。短期内,“衰退式顺差”或仍将延续,而中期来看,我国出口及贸易顺差或逐渐开始体现负面影响。

3、未来中国贸易环境展望。出口方面,全球正从快复苏转向平稳复苏阶段,各国错峰复苏节奏将使得外需景气度有所延长,在疫情反复、节假日临近和基数因素的影响下,预计出口景气度或将在四季度延续,但同比增速难免下行。目前海外生产和消费需求没有明显走弱的趋势,但随着全球供需环境的发生变化,需要关注价格和数量下降带来的边际影响。从行业层面来看,以纺织制品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防疫物资和以机电产品为主的居家、办公产品都将持续受益。进口方面,生产主要受短期疫情防控、限电限产等影响,进口需求整体保持平稳,但大宗商品价格、基数效应等会明显压制进口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