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ro药企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3回复:9喜欢:62

转雪球@桃花岛上黄药师

$药明康德(SH603259)$ $泰格医药(SZ300347)$ $凯莱英(SZ002821)$ 康龙化成 昭衍新药
药石科技


前言

回想起多年前我第一次踏进药企大门,和想象中的实验室一样的场景不同,企业里面最多的地方除了行政楼就是拥有一条条流水线的生产车间,而研发部门就是几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面大部分人还是在搞质控。后面我就知道了,大部分药企自己是没有像样的研发能力的,那研发怎么办呢?外包出去。在社会大分工的当今,专门为药企开展研发外包的企业就应运而生,这就是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正式中文名叫合同研究组织。

医改的大幕下,随着4+7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所谓药物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是否达到和原研药一样标准的审评)等政策疾风骤雨般推行,我国医药行业的运行模式,由销售驱动型往研发驱动型方向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称为创新药卖水人的CRO无疑成为了今年最火的医药子赛道,盈利与估值双飞,股价气势如虹。眼下联盟地区药品集采的爆炸性事件,又给本来已经烈火烹油的CRO行业又加了一把火。截至9月底,创新药一哥恒瑞医药今年股价接近翻倍,而CRO行业各大企业股价也都翻倍或接近翻倍,可见卖水人的生意和真正的淘金者比起来不枉多让。


一、行业怎么样?

(一)做什么?

CRO就是服务于药企的研发外包商。新药研发又贵又容易失败,外包给CRO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药品研发是药企生产和发展的关键,但是药物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长周期的精细化系统工程。一款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超过20亿美元,研发周期平均需要10-15年,而且研发失败率极高,平均进入药物开发管道的5,000至10,000个先导化合物中,只有一个能最终获得监管部门的新药批准。因此,对于大部分药企,全程自己开展研发既没能力也不合算,具有外包的强烈需求。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44/S8N96u54Seo1C-lPKTbfttwm0VQ.cnt

(上图为药物研发的一般过程、概率、耗时及成本)

CRO公司凭借专业化、规模化及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以较低成本且高效的完成各个环节的研发工作,帮助药企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根据覆盖药物研发环节的不同,CRO可以分为临床前环节的CRO和临床环节CRO,广义的CRO还包括为研发过程提供研发生产服务的研发定制生产企业(CMO/CDMO)。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23/yskrcAkbNZEKDq696FRjNZ0K4t4.cnt

临床前CRO主要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为药企提供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和筛选、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等;临床CRO是对药物各期临床试验环节的外包服务,为药企提供I-IV期的临床试验以及BE试验等提供临床试验技术服务、现场管理、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等。研发定制生产企业(CMO/CDMO),是为委托企业的新药研发业务生产定制化的原料药、中间体、制剂。


(二)市场多大?

1、超过1000亿的市场蛋糕

相较于大部分药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RO参与的是全球的竞争,既享受全球化的离岸外包红利,又受益于国内医药行业的大发展。近年来,我国CRO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17年达到559亿(不含CMO/CDMO),增速超20%。其中,临床CRO市场占比约六成。CMO/CDMO方面,2017年国内市场规模已超300亿元,并将保持年均18.3%的复合增长率。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70/EcnN4Xmv9JEr-pbmgXtEXuWPEYY.cnt

2、药企的研发投入是CRO市场规模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研发费用自2011年215亿元增长至2018年534亿元,复合增速13.87%;A股医药行业2018年研发费用共计390亿元,同比增长32%,占收入的比例为3.76%。从研发效率、研发成本考量,药企的研发外包率将持续提升,药企的研发投入是CRO市场规模的基础。

3、医药行业逻辑的转变是CRO繁荣的推力

随着国家医保局成立、药品集采强力推行,我国医药行业的运行模式,由销售驱动型往研发驱动型转变。对于药企而言,要么长期来看被市场淘汰,要么为了持续发展转型创新研发。同时,除了场内的玩家,场外的玩家也在跃跃欲试。目前国内一级市场创新药投资非常火爆,仅18年一年,国内医药领域的融资接近400亿元,一级市场大量资金的流入也催生了对CRO的大量需求(初创企业们拿了钱很大一部分是烧向研发)。行业逻辑的转变成为CRO行业的繁荣发展的推力。


(三)竞争格局怎么样?

1、三条子赛道

(1)临床前市场:临床前CRO主要是化合物研究等,没有地域限制,主要是拼价格。我国凭借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优势。另外,临床前研究需要对实验室的依赖较高,需要固定资产投入,因此企业相较而言资产更重。

(2)临床市场:临床阶段主要在人身上做实验,而不同人种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必须在药物未来销售的市场当地开展。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中耗时最长、花费最高的环节,通常占据新药研发过程中1/2以上的费用和2/3的时间。临床研究对病人的依赖较高,实验室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小,相较而言资产更轻。

(3)研发定制生产(CMO/CDMO):相较而言,CMO/CDMO属于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全球TOP5企业的市场份额仅为10%。我国CMO/CDMO行业竞争格局类似。2016年,合全药业(药明康德子公司)的市场份额最高(约6%),凯莱英博腾股份各约4%,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子公司)约3%。

从三条赛道来看,目前临床业务与临床前业务占比大概是60%:40%。未来几年,临床业务增速约25%,生产外包业务增速约18%,临床前业务增速约15%,临床业务占比将达到70%以上。


2、主要玩家

目前国内主要CRO公司处在错位竞争的格局,在CRO产业链中,各家业务布局各有侧重,各有所长: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79/eyzmt07BOj74xexZ7WJZ9B-ROpk.cnt

*药明康德:国内CRO龙头,在全球CRO公司中营收排名第9名,临床前研究业务全球第2名,具有最为齐全的一体化服务能力,优势主要集中在临床前的药物发现领域。

*泰格医药国内临床研究阶段龙头,在临床研究这条占比最大、增速最快的行业内的首选标的,经营优秀,2018年泰格医药临床市场份额约占四分之一。泰格还投资了很多医药企业,目前投资收益进入兑现期。

*康龙化成:小药明康德业务布局和药明康德很像,规模约后者1/3,目前在全球的CRO排名11位,优势同样主要集中在药物发现领域。

*昭衍新药:临床前研究中的安全性评价服务龙头,业内称为养小白鼠的,通过动物实验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因为安评需要在配套的动物房进行试验,而一般的药企平时不会配置专门的动物房,所以这部分工作往往外包,构成昭衍的护城河。

*凯莱英:CDMO企业,聚焦临床阶段及随后的商业化阶段的定制研发生产,目前也在布局临床研究服务。

*药石科技:分子砌块龙头。分子砌块可以理解为搭建药品分子的积木,处于临床前研究的化合物发现阶段,是化学药研发的最前端,可以享受客户研发推进带来的后续订单。


二、投资怎么样?

(一)他山之石

得益于医药产业升级的清晰逻辑,CRO行业属于雪坡很长的行业,在国外,CRO行业的股价实现长周期的增长。以CRO行业的全球龙头昆泰(IQVIA)为例,自2013年重新上市后,股价6年来稳定增长,涨幅超过4倍。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87/sJJsW8qdMwq_afGPgY5ayBS2UmY.cnt

(二)国内企业的表现

以下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生物、凯莱英、药石科技今年的股价表现:(康龙化成今年刚上市不可比)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57/nObRb9hJe-iz91fSA74Gzspur_Y.cnt

(上图初始股价标准化为1)

上图挺有意思,事后诸葛来看:没有一家企业的涨势全程压制其他企业,也没有一家企业全程跑的比别人慢;跑得太快的,会歇一歇等大家。如:4-7月的药石科技,7月、9月的泰格医药;跑的太慢的,会加紧追上大家。如:7-8月的药明康德,9月份的昭衍、药石、凯莱英。

从中途结果上看,这更像是一场系统性的盛宴,见者有份。当然,临床龙头泰格医药表现最优,也印证了市场对临床研究这条子赛道增速的看好。

(三)还能投资吗?

如果整个医药行业是水,那么CRO就是其上的船;船自身优秀固然可以大道行远,但潮起又潮落,一不留心,退潮时船也可能搁浅在浅滩。从股价表征上看,几家企业4-5月份一同下跌,8月份又携手大涨,就将船与水的关系演绎的淋漓尽致。

先看船的方面。

几家企业今年的业绩(扣非净利润增长率)情况如下: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74/e969JoumbrmXyLEadGBTqsI3qL8.cnt

从利润增长来看,各家都表现颇为优异。8月份披露的中报业绩在A股里面算是非常优秀的水平,不仅快,而且持续。与靓丽的业绩相对应,这5家企业在8月份录得平均24%的涨幅,也远超中证医药指数约6%的涨幅。可以说,8月份的大涨,主要是船自己争气,与水关系不大。而4/5月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从上表可以看到,虽然4月份披露的年报和一季报各家业绩也是相当不错,而这段期间除了个别企业股东减持之外,并没有明显的利空,可是4/5月份几家企业平均回撤快10%。

来看看水的方面。

下图是19年以来的中证医药指数走势: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81/2O9_JAzhuWMXUejsNVwhMlhUqfM.cnt

从上图可见,4-5月份整个医药行业经历了一波接近20%的回调。CRO们再优秀,在这一波医药股的退潮中,还是不能幸免地被大幅带下来。

既要选好船,也要盯着水。

毫无疑问,在这个创新药的风口下,CRO这条赛道目前无疑是热到烫手。但要清醒的是,作为卖水人的CRO,其业绩和估值离不开医药行业的总体表现。目前,中证医药指数从数据的绝对位置,抑或PE的倍数,均处在较高的位置。要是指数再来一波下调,难保高处不胜寒的CRO们不被市场的大浪打下来。行业和企业再好,我认为在这个点追高性价比并不高。到了10月下旬,CRO们的三季报就将陆续出来。届时不出意外,船还是非常优秀,现价对应的PE会普遍回落到70左右: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63/fK92FxRNi4CNZLXREYCscF4Av8Q.cnt

至于股价的表现,就看潮水是涨还是落了。最好的情况是,10月指数迎来一波回调,那么下旬的到来就将是桃子飘香的季节。对于这条优秀的长期赛道来说,便宜的价格可能比对选手的精挑细选更重要(当然泰格是我的最爱)。

全部讨论

2019-10-06 18:44

敬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否则将举报侵权。

2019-10-06 18:31

药明生物不是药明康德的子公司

2019-10-06 19:58

为什么没有博腾股份

2019-10-06 18:56

这轮CRO行情差不多结束了。

2019-10-07 10:36

学习学习

2019-10-07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