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由己的济川药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61喜欢:44

上周五下午一点五十分左右,济川药业突然直线拉升,当时立即有人说三季报预好,没过多久,各新闻媒体就有消息推送,大领导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原来这才是济川药业甚至中药板块突然飙升的原因。当晚济川药业发布三季报,创造了借壳上市以来增速最差的季度数据,三季报预好的谣言不攻自破。

如果不看济川药业的2019年,隐去这家公司的名字,从2014到2018这五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公司呢?

这是一家自借壳上市后ROE连续保持5年30%左右的公司,稳定性和高收益率在同业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销售净利率保持在20%左右,在同行业中也是排名靠前的佼佼者。

这是一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的公司,2014年它的营收是30亿,扣非净利润不到5亿,2018年它的营收超过70亿,扣非净利润接近16亿。四年时间里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是23.6%,扣非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是33.7%。而且这四年的增长过程让人赏心悦目,从2015年一季度至2018年四季度,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大指标的同比增速均保持两位数,最低是16.51%,最高是73.6%。

这是一家现金流良好且现金分红比例高的公司。2014年至2018年,它每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均超过100%,累计现金分红32.63亿(其中2018年的分红在2019年五月底发放),每年现金分红的比率几乎都超过净利润的60%,而算上可转债,它上市以来从二级市场融资的金额还不到15亿,如果按照当前市值和去年的现金分红来计算,济川目前的股息率为4.4%。

这是一家资产负债表比较干净的公司,上市前账面有2.8亿借款,并在上市一年后2015年彻底还清,此后于2017年发行一次6.98亿的可转债,然后有息负债再无增加。截止2019年三季报公布,账面有20多亿现金,生产线记账价值32亿,应收预付23亿,应付预收21亿,没有多余的主业外投资。除了发行的一笔可转债有点没必要,也算得上是一个不乱借钱不乱花钱的公司。从资产负债表上看,除了应收略高,没有太大问题,这是由下游客户医院的结算周期决定的,应收坏账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如果打开利润表,可以发现这家公司唯一的明显缺陷:研发不足,销售费用率高。但是,如果对于一个普通消费品公司来说,产品一般,注重销售,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销售体系的建设反而是公司的一个重要护城河。

以上就是我今年初首次关注济川药业时对它的初步印象,我对济川的关注,不仅仅来源于它优秀的历史表现,更来源于它从2018年7月以来的持续下跌,到2019年1月3日,半年的时间它的股价从51跌到了28,跌幅高达45%,2019年以来,各大指数中涨幅最小的上证指数也涨了18%,而济川在最高反弹到37后再创新低,6月份以来股价一直在30元以下徘徊。我曾在今年的7月9日写过《济川药业:就喜欢你一副认真卖药的样子》,当时把对济川的思考都写了下来,最终我对它的感觉是一只落难的凤凰,并以31元左右的价格配置了点观察仓。八月下旬济川出了半年报,数据好于一季度,我又在29左右加了点仓,并继续坚守至今。

现在来看,我对济川在销售端的优势依然认可,我认为它的核心竞争力仍是认清行业本质后在销售端的努力。但是,我要承认两点对于济川的认知错误与疏忽。

首先,济川的销售能力是被扭曲的。它的销售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医院客户的拓展上,而现在受行业政策和监管的影响,医生对药方尤其是中药药方的影响力大幅降低,这相当于一炮打在了济川的护城河上。护城河的坍塌对济川来说是身不由已的,这已经不仅仅是公司甚至行业能决定的,在一个非市场化的环境下,销售能力好不一定是真的好。我忽视了行业的特殊性质,对它的销售能力给予过高的评价。从三季报上看,蒲地蓝没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再加上西医开中药的限制,对于这款处方药来说影响很大。

其次,我对医保控费带来的非特效中药的竞争惨烈度预计不足。中药行业是一个毛利率普遍偏高的行业,对于没有秘方或产权保护的品种来说,生产门槛很低,在目前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即便有老龄化对用药需求的提升,但是各类剂型竞争惨烈,行业整体毛利率大概率会下一个大台阶。国家虽然会持续关爱呵护中药行业,但是,它肯定首选扶植特效药,对于同质化的非特效药而言,只要一款就够了,或许只有价格最低的那款能活下来,有点类似于最低价中标,这对于济川的影响也是致命的,要么被淘汰要么大幅降低毛利率。

以上两点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是,处方药的玩法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以前连接最终客户的关键中介是医院,搞定医院可以带来销量,现在看来,国家医保控费的政策,已经把疗效和性价比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我想这也是市场给济川极低估值而给片仔癀极高估值的重要原因,在新的玩法下,特效药的护城河在增厚,非特效药只能去拼性价比了,而高毛利率高销售费用率的济川,对于国家医保目录来说,很明显是性价比不高的。

从三季报数据看,济川的业绩有退回到2017年的迹象,不过2018年基数较高,不具有可比性,所以目前的业绩算不上特别差。即便按照2017年业绩估计,12亿净利润对应的当前市盈率也只有18,在同业中算是估值正常的。但是,它现在面对的困难是新政策下的变革问题,一旦不适应新玩法,没有产品护城河的销售将会难以为继,而没有销售规模的济川又毫无价值,我认为这是目前济川最大的风险。

除了认知上的不足,我当初买入济川的时候,对它的财务数据和历史业绩偏好,也在当时的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减弱了我对它护城河的深入思考,从这点上看,我当初有点本末倒置,对于护城河不深的公司,即便拥有良好的业绩,也要小心警惕。

未来的济川,还是有复苏的机会,我认为情况变好的路径有三条,一个是研发能力的提升,带来新的重磅产品,对冲旧产品的销量下滑;另一个就是降低毛利率,争取进入医保目录,削减销售费用率,保持利润;还有一个就是走OTC路线,搞定销售终端,让产品通过药店到达有需求的个人客户手中。从路径实现上看,每条路都有每条路的难处,对于济川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曾经轻车熟路的赚钱模式,大概率是回不去了。

如今我持有的济川药业总体亏损10%,我认怂,准备止损认错,但是我衷心祝福济川药业变好,我相信它还是有机会的,只可惜这个机会超出了我目前的能力圈。从当前的价格看,我也有很大的可能割在底部了,但是我不遗憾,我追求赚钱,更追求赚得清清楚楚,赔得明明白白。

$济川药业(SH600566)$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9-10-28 14:19

只有一个季度业绩不及预期(营收下降约15%),就把自己以前的判断全否定掉,你也够可以的。看你写的文字分析,感觉是价投的路子,但看你的结论和操作,显示出你依然还是个普通投资者。投资之路漫漫,我们需要继续修炼。

2019-10-28 10:13

其实,你没有长期跟踪过中药这个行业,也没有跟踪过整个医药行业。比如冯柳搞过的康缘药业去年底之前最低跌到10倍PE附近,然后现在翻了一倍,近两年你可以看很多中成药企业的估值都被压的很低,不只是济川,而济川现在跌的这么厉害,主要是看好的人太多了,估值还有继续压缩的空间,单就济川的产品而言,我觉得蒲地蓝、小儿豉翘未来都不会有太大问题,雷贝拉挫可能面临招标的问题,但是谁敢说未来济川不会出来新的东西带动增长那?谁都不敢说!有些行业的投资难度是超越财务数据的,只看财务数据对行业和企业理解的不够是会面临很多问题的,而医药这个行业难度太高了,我相信很多投资医药的人对企业的药品理解的非常肤浅。中药现代化的龙头天士力也在最底部趴着。

客观理性

2019-10-29 20:09

又勤奋又正

2019-10-28 22:46

都在割吗?那就是该买入的信号了。

2019-10-28 20:40

哈哈哈哈,楼主卖出之时,正是我明天买进之时,
10月29日买进;哈哈必赚,里面的逻辑怕是楼主不懂了吧,哈哈哈哈

2019-10-28 14:35

哈哈,看到最后,结论是准备认怂出局~球友中的一股清流啊你怎么看昔日白马$济川药业(SH600566)$ 呢?

2019-10-28 14:04

投资成功的一半是耐心和运气,就眼下大家说的这些问题确实是现实存在的,但你能说公司就一定不行了吗,公司的领导和管理层就等着坐以待毙呢吗,所谓的优秀企业一定是在逆境中能抗住压力并能再创辉煌的企业,否则钱都那么好赚,还要优秀的企业和管理层做什么,所以投资就是投企业,投企业就是投公司和管理层,没有哪个行业和企业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投资不是简简单单看看政策,会点专业知识,做做调研就能确定出胜负的,如果真那么容易,白酒行业当年危机早就玩完了,况且就目前来讲济川业绩跟去年相比较也仅仅是微降,在人口老龄化大趋势即将到来的大方向前提下,国家也是非常支持中药有自己的核心产品的,那你能说济川后面就没产品了吗,就只有一个蒲地蓝没有后续了吗,因此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的遇到这一点小挫折就轻易割掉了,那一定是伪价值投资,不过是为了赚一点差价的投机者罢了。

2019-10-28 14:04

主要问题还是济川药业各个药品毛利过高,又都是可有可无的,这么肥的猪不杀就怪了

2019-10-28 10:52

楼主  半年前我在苏州市立医院刷药,和医生交流后得知,以后中成药或中药不能和西药一起开了,那时就隐隐感到中药短期会比较艰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