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只新品申报 vs 80%上市即缩水!ETF“狂飙”途中仍有隐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观察了一下,最近的市场没什么可说的,很多人都在关注英伟达大涨,市值万亿美元的事情,但是这并没有反映到A股市场的半导体身上,或者说力度太小了,甚至都不如中药~~~

而且好像最近日本股市的热度没有前几天那么高了,可能被那两天日经225指数相关的跨境ETF大跌搞怕了,现在都在看溢价高不高,这也正常,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投资的时候小心点总是错不了的。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消息,又有新的ETF品种被申报了,而且竟然8家基金公司同时申报一个品种,本来以为这对于ETF的发展是个好事,但是随后我看到了一些数据,有点堵心~~

行业主题ETF再添新军--算力ETF

5月23日,华夏、广发、富国、南方、博时、汇添富、国泰、华泰柏瑞8家基金公司申报的“中证算力基础设施主题ETF”已经被证监会接收材料,这也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8只ETF获批只是时间问题。

这8只ETF跟踪同一个指数,名字叫做中证算力基础设施主题指数(简称:中证算力,下同)。

这个中证算力指数主要从沪深市场中选取50只业务涉及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及相关硬件设备制造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算力领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我观察了一下这个指数的成份股,基本上都是通信设备、半导体、电子这些今年大放异彩的行业中绝对的龙头股,而且将这些行业和成份股总结到一起的话,没错,还是“AI”概念!

在AI领域一直都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算力即权力”,这句话可以说直接体现了算力在AI领域的地位,一直以来,AI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都离不开庞大的算力支撑。

根据华为GIV预测,2030年人类有望迎来YB数据时代,届时全球算力规模将达到56ZFLOPS,CAGR达到65%

我国的算力发展也一直在路上,前几天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曾公开表示,将持续增加算力资源的规模,全面支持人工智能对智算、超算需求;中国移动也已启动2023年算力网络试点。此外,运营商算力套餐也相继推出。

甚至连天风证券、银河证券等多家机构都一致认为,随着各家厂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布和后续应用,对于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将持续释放,ICT设备(路由器、交换机、WLAN)的用量或将明显提升,这对于算力产业链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既包含了自身的发展,也包含了二级市场的确定性。

关于这个“算力ETF”,我个人还是比较期待的,毕竟一旦获批就意味着行业主题ETF添新军了。至于是否看好,现在的AI已经有了燎原之势,哪怕我认为它是在炒作,也会持续关注。

近8成ETF规模“上市即缩水”

借着新申报ETF的热乎气,我大体看了一下今年ETF的整体情况,其实今年的ETF整体表现还是很好的,无论是份额还是总规模都可圈可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今年所有ETF的总份额增加了1998.77亿份,相较于年初的时候增加了13.82%,最新的总份额也来到了1.65万亿份

增加的这1998.77亿份中,股票型ETF是绝对主力,因为随着今年A股市场还是以震荡为主,聪明资金对于股票型ETF的偏好有了明显增加,今年股票型ETF的份额增加了1192.44亿份

而且,在份额增加的同时,ETF总规模也逐渐水涨船高,目前ETF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69万亿元,创出了历史新高。

重点来了!!!

这样看下来,好像ETF发展的很好,甚至可以说完美,但是当我看到一组数据的时候才发现,光芒掩盖了现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截至5月23日,最近一年一共有132只ETF成立并且上市,按理来说是好事,但是问题就在于,这其中有104只ETF的份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缩水,占比接近80%,其中绝大多数是股票型ETF。

我观察了缩水比较严重的,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发行的时候规模还可以,但是上市之后规模就迅速缩水,某只股票型ETF发行时规模是11亿,但是上市后规模持续缩水,现在的规模只剩下4.3亿,跟发行时相比规模缩水超过了60%

甚至更糟糕的,有11只近一年发行的ETF现在最新的规模已经跌破了5000万的“清盘线”,还有多只近一年发行的ETF规模现在徘徊在清盘线附近。大家要知道,一旦ETF的规模低于5000万,是随时可能被清盘的,因为规模太小,如果投资者恰好买到了这些ETF,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大部分ETF,尤其是股票型ETF或者说行业主题ETF,发行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选择在相关行业处于高位的时候,也就是涨的好的时候,但是发行到上市之间是有时间的,很可能这个时间内相关行业回调了,造成了此前的持有人纷纷出逃的局面,这样就会造成份额和规模的减少。

其次,在ETF市场一直存在着马太效应,也就是同一类产品,流动性好、规模大的一定会更受欢迎,这样一来其余产品规模和份额越来越少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ETF想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能忽视,现在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都开始重点重视ETF的持营工作了,比如平安基金将自己的产品投入券商渠道端、互联网平台、股民社区端做产品持营工作;规模尚可但是交投不活跃的,希望通过联合特定券商做共同集中持营,争取二次激活;现有规模小,但是前景好的,进行持续投入,通过场内和场外共同发力维持产品,待机再启动进一步营销。

我个人肯定希望ETF的发展越来越好,但是在好的过程中,健康、积极、共同进步的局面才是我想要看到的~~~

#AI概念股狂欢,算力、存储芯片持续走高#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