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股现在还有投资价值吗?教育调控路在何方?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4回复:80喜欢:66

本文内容预览如下:

1.教育股近期大跌原因分析;

2.教育行业调控只是行业过热发展的降温,不要过度解读;

3.教育行业引发监管的原因分析;

4.这个行业调控之路有多难?难以想象

5.教育调控的出路探索:对优秀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调整,扩宽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才是真正教育调控应该思考的方向。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要靠科技,靠技术,重任要在线教育来挑

6.一些结论

声明:本文聊的教育行业,主要指K12领域的线上、线下教育。

正文:

最近教育股跌得很惨,美股新东方、学而思都有50%的跌幅,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跟谁学更是超过70%以上跌幅,不可谓不惨。

一、教育股大跌原因分析

作为从事教育行业创业近十年的行业人士,我个人觉得市场对利空的反应有些过度了。这波大跌主要是有两个因素造成:高位回调;政策影响。

这波回调有之前疫情期间超涨后回调的因素,当时的市场明显是过度乐观。以为行业要来一波爆发,后面发现业绩数据上只赚了营收,没有赚利润,都用脚投票了,开启一波大跌。比如跟谁学、新东方在线属于这类。这两年在线教育的拉锯战,基本靠砸钱获客,有些成本已然高达3000元/人。这样难以为继的烧钱,必然是不可以持续的。最终潮水退去,一群人集体裸泳,吃相难看。

这波教育“减负”政策也有影响,先是领导开会强调,再是个别城市当出头鸟发布了一些看似严厉的政策,有些地方发完就辟谣了。然后拿一些头部教育企业开刀,顶格罚款。感觉就像是恶狠狠地高高举起双手,一下子吓跑了一堆人。最终会不会打下去,或者打下去是轻是重,没有人知道。市场投资者不管这些的,先跑了再说。这就为短期抄底投机留下来机会。

二、教育调控只是行业“过热”发展的降温,不要过度解读

目前教育行业的电视、电梯等广告,基本已经撤走了。我觉得监管这个时候下狠手,确实也是看到了一些危机。比如,因为资本的聚集,教育企业在广告上的投入极近疯狂,有段时间楼宇广告基本有一半都是教育行业的,很多收视率高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也都渗透这些广告。长此以往,问题肯定是会爆发的,比如公司资金断裂,制造社会教育恐慌,增加家长压力,挑战学校正统权威等等。尽快悬崖勒马,也是应有之义。

行业本身是好行业,政府也是支持的,并非反对的。但若不正常发展了,干预也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先认清这个问题。

三、教育行业引发监管的原因分析

接着,我们再来聊聊教育行业引发监管的问题。我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不规范,乱象丛生,比如跑路,退费难,价格高昂,师资参差不齐,以假乱真,提前学,虚假宣传,夸大焦虑营销,场地不符合规范,经营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2.增加了家长、学生负担,主要是精力负担和金钱负担,导致他们压力增大很多,家长学生没有休息日,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家庭幸福,学生健康发展。很多人不敢生孩子,一方面是因为房价,另外就是课外教育费用高企;

3.教育机构挑战学校正统权威,提早学,过度学,完全以提分为宗旨,见效虽快,但与学校教育理念相悖,长此以往,学生只信机构,不信学校;

四、这个行业调控之路有多难?难以想象

因为以上的种种问题,所以监管介入了。可以看到的是:未来这个行业将越来越规范。但是另一个可以看到的是:这条路非常难,比政府控制房价难。因为,这里面涉及问题非常复杂。请听我细细分析:

从历史看,过去zhengfu对于教育行业的规训,收效是甚微的。拿最严厉的2018年说,很多机构虽然被取缔要求整改,但后期都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了出来。那些还是那些,原来如何依旧如何。

这是因为教育行业是粉碎性的,难以集中化。他的核心产品:人,是很难复制的。任何一个有点名气的老师,稍微大胆一点,都可以在任何隐蔽的地方收学生上课。比如,在小区里,收个几十个学生,或者写字楼的角落里,或者咖啡厅里.....这种小微“机构”数不胜数。他们可以是学校老师,或者自由老师组成。这种一人或者几个人的机构,在教育行业中,全国估计占了70%以上,甚至更多。稍微大一点的中型机构,日子往往是最难过的,人员流动大,招生品牌没有优势,资金也没有优势,名师又难以留住,往往苟延残喘地过日子;大型机构则相对规范,他们利用各方面优势获得了政策支持,有些和地方国企联合,做强做大。所以,你想要规范,往往最终就落在了中间这部分人身上他们日子最难过。但他们也不是吃素的,真要监管起来,只需把机构打散,拆成各种事业部就可以灵活作战了。所以最终也很难整顿。

小的,太多太杂,太隐蔽,太难整;中的也可以往小的走;大的优势多,不怕整。最后我还是我,相同的烟火。

难以整顿第二个原因是中考、高考指挥棒不改,选拔性考试不改,永远都会有教育行业的存在。要想改这两个,目前看是没有可能性的。怎么改?越改只会越不公平,越改只会越多空子,越改只会负担越来越重。以我熟悉的语文为例,强调语文阅读力,语文素养学习后,小学题型中考化,中考高考化,压力突增。教育是一盘复杂的棋,根源上没有解决问题。只能做一些小手术,最终无关痛痒。

五、教育调控的出路探索:对优秀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调整,扩宽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才是真正教育调控应该思考的方向。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要靠科技,靠技术,重任要在线教育来挑

按照正常的生活思维,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情,每个人对应合理的能力消费,那负担是不会有的。比如我们的财米油盐酱醋茶,以及出游、平时的日常消费,我们从来不会有负担。但教育不一样,它成了内卷,成了攀比,成了负重消费重灾区。其核心就是家长对优秀教育资源的争夺上。买学区房是,上贵的补习班也是。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是,中国孩子的成长成才之路只有中考、高考。如果最核心的源头不改,很多也改不了。所以教育调控减负的重心应该放在这些核心的问题上。对优秀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调整,扩宽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才是真正教育调控应该思考的方向。

让优秀教育资源在空间上、时间上流动分配,比如优秀教师不同校轮岗、交流制度。现在不少地方的实施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大规模进行,只是个别调动;再如,名校跨区域办学,让教育资源充分流动,这一政策执行较好。再就是重复利用科技,如线上教育,打破时空限制等等。

家长减少这方面支出的前提有: 

1.家长觉得没有必要付出这个钱了,显然教育选拔内卷的当今不可能;

2.教育费用降低了。

如果政府一刀切直接出台指导价,我觉得不太可能,这会严重干扰行业,且没有效果,教育行业必然用其他方式来抵制并收钱。其实降低费用的最好途径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要知道,教育费用高,很重要是为名师买单了。教育资源在硬件、软件上的不平衡推高了很多地区教育费用的不平衡。倘若能够用在线教育的技术、师资来解决这些问题,薄利多销,家长负担才能真正降低。

学区房的费用,也是很重要调控内容。但过去十几年的执行来看,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地区喊了十几年的多校划片,十几年都没有执行过。太难了。其实教育费用的最大头是学区房,而学区房的核心就是对优秀教育资源的占领。

如果让学校老师来挑有可能吗?现在调控越来越加重老师在学校的负担,老师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比如最近流行的说法 ,周六要上课,周天休息一天。还有寒暑假压缩等。这样的结果就是老师负担越来越重。老师又上课,有给学生补习。虽然有一定可行性,但教师真的受得了吗 ?政府财政能支撑得起吗?

如果让政府买单呢?比如政府统一向教育机构买服务,入校辅导?这样看似合理,但也有问题。核心还是回到优秀教育资源的争夺上。政府对买的教育质量其实是难以保证的,老师一定适应所有孩子?大班教学个性化真能体现?政府难道为孩子请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六辅导?钱哪里来?假如家长觉得一般,那最终还是会自己去找优秀资源。这样只要有一个人破坏了规矩,其他人也会加入。

.....

六、一些结论

1.教育行业股票短期内受情绪影响大,主要是之前涨幅过大,有回调需要,叠加政策影响。后期还是终将恢复往日平静,可能有些事情规范了一些,但对行业内生性并不会有大的影响;

2.这波教育调课,是教育行业过热的降温行为,这有利于行业发展。不要过分解读。错杀的教育股,未来应该会有回归的可能。

3.教育乱象增加了社会负担、学生和家长负担,挑战了学校权威。然而,教育行业调控比房地产复杂得多,行业的散乱性,难以集中性,导致了整段的高难度;同时,根源上的选拔性考核,中高考指挥棒难以改变,决定了教育行业永恒存在,且越演越烈。

4.教育公平,教育费用降低,是一个系统性民生工程。最终还是需要由科技来解决地域性的教育资源不平衡。

5.家长之所以在教育上负担太重,核心还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也就是说,在中考、高考选拔性考试不能有质的改变的前提下,政策的调控应该重点放在资源的合理分配上。从上文的探讨看,其实难度也很大。总之,教育调控是大事,是难事。静看行业走向吧。

.......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皮皮的大树,查看我的持仓。

 @今日话题    @雪球访谈    @雪球音频    @雪球征文    @蛋卷基金    $新东方在线(01797)$    $好未来(TAL)$   $中公教育(SZ002607)$   #教育行业#  @草帽路飞 @不明真相的群众

原创不易,其他平台转载请标注出处,并先取得作者同意。

精彩讨论

孤单的旅途2021-05-31 05:59

客观、理性

叁了氺滴之三年一倍2021-05-31 01:21

不错哟

风中老柳2021-05-31 06:55

写得好

全部讨论

2021-05-31 05:59

客观、理性

不错哟

2021-05-31 06:55

写得好

2021-06-02 14:18

内卷不停,学习不止

2021-05-31 17:46

3胎政策下

为家庭教育减费

是必然

2021-07-27 17:23

现在傻了b了

2021-07-26 06:50

不要忽略政策的力度

2021-06-03 09:36

写的不错!其实教育下面有很多细分赛道,受到严格监管的是K9阶段的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还是利好的。

2021-06-02 17:09

一个做教育培训行业的人来告诉你。说的都是,但还差一点,这行都是预收款后消耗,收了费还不确定会是你的,不确定性比其他行业高很多。在监管整顿的冲击下,这个风险会扩大,所以投资观望态度很明确,很难和其它行业看齐。要看一个教育机构好不好,不仅要看营收能力,还得看消耗能力。万一招生火爆后来一波退费狂潮,你就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