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69回复:446喜欢:2188
关于熊市  
         熊市无外乎站岗,套牢,悲伤,绝望,割肉,消灭等字眼来注明大熊市的特征,大熊市就是暴跌,被套,超跌,抢反弹,套牢,割肉,再抢反弹,再套牢,再割肉的凄惨悲凉的故事。往的熊市告诉我:当百元股票消失的时侯,当遍地是一元股票.二元股票的时候,才是市场的真正底部,其他的都是忽悠骗人的鬼把戏,当然,市场也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一级比一级时低,每次反弹都是逃命的机会,错过,必定后悔。非高手在未来的反弹下跌之中到达熊市底部的时候大概率市值砍一半以上。目前从2014年以来,亏本金的还很少,大部分还是赚钱的,很多包含我@散户张哥 都还是好几倍的收益,等我们这些人利润亏完了大约熊市才见底!  
    熊市也有反弹,我自信自己熊市仍然要赚钱,所以我舍不得离开,到了熊市底部的时候 再看看自己到底怎么样吧!
熊市见底四大标志 熊市见底标志之一:一元股,仙股
所谓“1元股”指的是每股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所谓仙股,就是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
1994年,325点时,“1”元股一大把,30多只,如上海石化1.2,广电电子从22.3跌到1.81.金杯从13.77跌到1.55,还有仙股,如津国商0.96.
1995年,524点时,“1”元股也不少,如上石化,金杯、广电股份、阳之光、鞍山合成、四川广华、马钢、鞍山一工、北旅、琼能源、琼港澳、川盐化、柳工、吉药、江玲、甘长风、长钢等近20只。
1996年,512点时,“1”元股也不少,如上石化,马钢等。
1998年,1040点时,“1”元股不是很多,如马钢等。
2002年,1340点时,“1”元股再出江湖,九州1.86,东北电也加入一元股行列
2003年,1340点,鞍山合成成为一元股。
2004年,吉纸、银广厦加入一元股行列。
2005年,998点时,“1”元股数不过来,一抓一大把,有50多只,银广厦,吉纸破一元,成为仙股。
2008年,1664点时,“1元股”的数量多达36只
2011年,2132点,“1元股”有三只,分别是京东方A、TCL集团、梅雁吉祥。
2012年,1949点,“1元股”上升到15只,除京东方等3只股票外,又新增12只,如山鹰纸业、东北电气、新能泰山等。
2013年,1849点,有23家公司的股价最低收于2元下方,尤以华菱钢铁、南钢股份、首钢股份等钢铁股为主,一代股王长虹进入一元股队伍,有意思吧。
2014年,1974点,“1元股”有21只之多,新入围个股包括攀钢钒钛、柳钢股份、酒钢宏兴。
当一元股达到10只以上时,说明市场可以进场了。
熊市见底标志之二,可转债破100元,90元
可转债如果破面,那就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小盘可转债如果破100,大盘可转债破90,无一例外会成为股市大底。
熊市见底标志之三,市盈率,市净率
  底1:1992年11月9日,沪综指386点,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5倍左右。之后一路涨到1993年2月16日的最高位1558点。
  底2:1994年7月18日,沪综指325点,平均市盈率12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35倍左右。1994年9月13日涨至1052点。
  底3:1996年1月18日,沪综指512点,平均市盈率19.4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2.44倍左右。2001年6月14日涨到2245点。
  底4:2005年5月24日,沪综指998点,平均市盈率15.87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7倍左右。2007年10月16日涨到6124的历史高点。
  底5:2008年10月27日,沪综指1664点,平均市盈率14.2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95倍左右。2009年8月4日涨到3478点。
底6:2013年6月,沪1849点,平均市盈率9倍。
  历史上这6次底部,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平均为15.31倍;市净率在2倍以下,平均为1.76倍。
熊市见底标志之四,破净股
2005年,998点,破净股176只
2008年,1664点,破净股214只
2012年初,2132点,破净股62只
2012年底,1949点,破净股131只
2013年,1849点,破净股161只
2014年,1974点,破净股144只。
当破净股超过100只时,说明离底部不远了。

全部讨论

2016-10-23 15:48

“平常心”是什么?是对自我的弱化,充分理解自己的局限性,放弃主观的预判,尊重事实上的大概率而不强求。

2016-10-15 08:32

专注成长股投资的人喜欢长期持有,好多人还煞有介事的举例说,某某股放多少年,前后涨了多少倍,当然,这些涨了多少倍的成长股是股市的皇冠,是一个时代的明星,中国股市诞生了各个行业的明星股,这是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产业不断变迁密切相关的。但是在这里,我讲一下我的主要选股和运作模式,大波段持股,放弃长期持有。这种方式也多次证明了,其收益率不比那些拿住牛股的人差,而且规避了风险。尤其在目前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人口红利消失,企业盈利更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策略更显重要。
       
       为什么要大波段持股,我认为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
       其一,大波段持股可以有效避免黑天鹅。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都又做市值的冲动,各种假重组 ,财务造假比比皆是,好多牛股最终被终结,均因这些问题,我们追求的是复利威力,总不想持有到最后是一场空,哪里来哪里去啊;
       其二,大波段持股可以有效躲过产业发展中的变化。我们知道股价上涨有一个很重要的变量是估值变化,大多数情况,如果产业未来变量不大,估值处于恒定状况,入公共事业类企业,但是很多产业其实是动态变化的,有向好变化,也有向坏变化,好多企业业绩成长速度还没有估值滑落速度快,这样造成股价长期徘徊。对于新兴产业 也要时刻警惕,有些是政府财政补贴,目前经济下行,是不可持续。
       其三,大波段持股可以有效预防企业业绩波动。企业犹如黑箱,对企业的研究其实非常困难,好多连董事长都搞不清楚未来会如何,我们局外人怎么能知道呢。最现实的模式,其实就是右侧交易,当企业利润大幅度提升拐点出来的时候,我们进入享受,也许我们享受只有几个月,往往涨幅却会比较惊人,因为你是在他业绩释放最明显的阶段进入的。对企业成长性的不同阶段市场给予的估值是不同的,利润释放最快阶段给予估值最高,所以买就买这阶段时间就行了,这样看似目光短浅,但是资金效率却是最高,最快的!
       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已经几千家,大波段模式能够选择的标地并不缺。简单来说,这种选择就是根据年度或者季度报告,买入行业风口(估值确保)中业绩快速增长的企业,一般持有到下个季报出来前为止。
转发万法归宗

2016-10-04 20:09

2016-07-31 12:08

网页链接

2016-07-23 08:37

一个完整的熊市,基本上有四个阶段:熊市第一阶段是股指见顶后的暴跌阶段,好的,坏的全部跌,此阶段不能随便抄底,因为下跌惯性巨大,策略就是空仓;第二阶段,是熊市的一次暴跌后的反弹,此阶段会有大量的股票创新高,这批股票大都是牛市里面表现比较差,不是主流板块的个股,主力建立仓位时间晚,对行情判断失误,造成熊市第一阶段暴跌套牢,因此在第二阶段,他要拉高出货,这个阶段可以做,而且可以重仓位做,品种选好,短短几个月的反弹周期中能获得非常好的收益,让人又一种牛市重新来临的感觉;熊市第三阶段,指数反弹结束后,震荡走低,但是个股开始出现大的分化结构,超级成长股和部分避险明星品种成为最大的赢家,市场教育投资者一定要买入真成长股,脚踏实地的企业,此阶段可以重仓位做,其他个股全部是随波逐流,反弹乏力的,尤其要规避买入曾经牛市中的领头板块,表现好的创新高的往往是牛市里面不起眼的角色;熊市第四阶段,指数依然不断新低,市场成交量越来越小,大批股票跌破增发价格,而且向净资产靠拢,而且新股也开始破发,最后大家放弃摇号,直至券商包销新股,部分券商面临破产,在最困难,危机的时候,政府还出台了不破不立的改革,市场信心彻底崩溃,终于见到了底部。此阶段只有少数的高景气行业的企业被机构抱团,市场表现强,但也远远没有第三阶段的炒作力度了,该阶段轻仓,空仓为主。熊1和熊4对于投资来说都是要躲避的,熊1时间往往不长,但杀伤力极大,熊4是市场上90%以上品种是跌的,选股成功的概率极低,而且是温水煮青蛙,要躲避!判断熊市4期何时开启,是否开启是成为一生合格投资者关键所在了,如果外力强大,熊4是能避免的。认真做好熊市,才能让牛市和熊市积累的资金得以保存,为迎接下个牛市做好准备。

目前是熊三转万法归宗

2016-07-04 17:33

支持,有道理

2016-06-28 05:58

熊市确认始于权威人士确认长期处于L底的那一个开始,这是政策定调下对于更高预期的一种锁定,而等我们看到所谓的熊市,至少经历2年前后的磨磨蹭蹭才会走出大熊之态,那个时候或许指数不怎么跌,但是大量个股会跌到你妈都不认识。


这是整个金融去杠杠,金融整肃,遏制各种炒作预期,资金端严防死守下的必然趋势,是服从于全球经济进入再次重构状态下,对于过往资产泡沫和杠杠挤压的一种大趋势,现在的任何鸡飞狗跳的边角行情,都只是引诱你入套的催眠药。是手快有,手慢无,大鱼吃小鱼的最后残存资金的财富转移。


我看你跳舞,看你唱歌,目睹你高升高起,看你喝下最后一杯毒酒。我准备等到整个市场沉寂的那一天,再进场打捞残魂,希望到时候你还有完整的躯壳,亦或回天有术。

2016-06-25 17:17

2016-06-25 15:41

组合收益率这么差,有啥资格评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