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有投资价值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1

前言

如果你在一二线城市,坐电梯的时候就可能会看到分众传媒的广告。分众传媒坐拥4亿高频线下流量,中国最大的生活圈媒体平台,被评为“中国广告最具品牌引爆力媒体”。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家公司,看看有没有投资机会?

公司简介

分众传媒成立于2003年,创始人是现任董事长兼CEO江南春。一开始,分众主要做的是电梯里的电视广告,到了2005年7月,分众就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了。后来,分众还收购了聚众传媒、框架传媒、好耶、凯威点告、ACL等公司,业务越做越大,涵盖了电梯海报广告、商场电视广告、电影院广告、手机广告还有互联网广告等。

但是,到了2008年的时候,315晚会曝出来分众的手机广告业务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再加上金融危机,公司的其他业务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到了2009年,分众就决定只保留电梯电视广告、电梯海报广告、影院映前广告和卖场广告这些核心业务,把其他不赚钱的业务都卖掉。

2011年,分众又遭遇了浑水的做空,然后在2013年从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

到了2015年,分众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回到了A股。现在,分众的主要业务是楼宇媒体广告和影院映前广告这两大块。

主营业务

分众传媒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城市生活圈媒体网络,当前的主营业务就是生活圈媒体的开发和运营。主要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楼宇媒体,也就是电梯里的电视和海报广告;另一类是影院媒体,也就是电影院屏幕上的广告。这些广告覆盖了城市里那些主流消费者的各种场景,有工作场景、生活场景、娱乐场景和消费场景,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活圈媒体网络。

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公司的生活圈媒体网络覆盖国内超 280 个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和日本等国家的 95 个主要城市。

如上图所示,2023年楼宇媒体收入111.19亿,同比增长25.28%,占比高达93.41%。影视媒体收入7.69亿,同比增长43.10%,占比仅有6.46%。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楼宇媒体,而楼宇媒体又可以分为电梯电视广告和电梯海报广告。

其中电梯里的电视广告分为两种:LCD联播屏和智能屏。

先说说LCD联播屏,这种屏幕大概有50万个点位,通常安装在一楼电梯大堂。这种联播屏主要面向大型广告主,一次至少得投一个联播网,而且得投一周。各个城市的价格不一样,有的几十万一套一周,有的几百万一套一周。联播网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点位质量,比如最好的联播网可能囊括市中心最好的写字楼,一套联播网就有几百个屏幕,得一起投,不能单独投一个。这种方式的收入占了大约50%-60%。

再来看看智能屏,这种屏幕大概有34万个点位,安装在电梯里或者电梯大堂。智能屏可以单独投放,按天数来投,至少投三天。费用从几百块到几千块不等。客户可以在分众只投APP上投放,特别适合当地的小广告主。这种方式的收入占了大约5%-10%。

最后是电梯海报广告,这种广告大概有187万个点位,需要人工更换。可以单独投放,一般至少投一周。价格从几百块到上千块不等。这种广告适合全国性大大小小的客户,收入占比大约25%-30%。

影院媒体业务,就是花钱买电影院在电影开始前的那段时间里播放广告的权益,还有就是在电影片头贴个小广告的权利。要投放这种广告,至少得准备两周的时间。根据不同城市和播放时间的长短,费用可以从几万块钱到几十万块钱不等。目前这部分业务大概占总营收的5%到10%。

公司的生意模式也比较好理解。首先从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还有电影院这些地方租下广告位或者买下映前广告权,然后安装上媒体展示设备,比如LCD联播屏、智慧屏和海报这些。再接着把广告位卖给客户。客户可以提供广告内容,也可以让公司帮忙制作。一般来说,广告放出去90天后,客户就得付款。

电梯广告的价值

分众的对手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广告媒体。广告商们每年都会根据不同媒体的预算来分配投放,比如说投了A媒体,那剩下的预算就会投向B媒体。

现在的广告类型有很多,传统媒体广告,像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这些;还有户外广告,比如户外大屏、地铁、机场等;再有就是生活圈媒体广告,包括电梯媒体和影院媒体;最后还有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广告又可以分为电商平台的闭环广告,比如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这些,还有就是非闭环的内容广告,比如短视频、、长视频等。传统媒体广告和生活圈媒体广告主要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让大家记住品牌;而互联网广告呢,更注重效果,就是吸引潜在客户来消费。

那么电梯广告有什么价值呢?年报中写道,「主流人群、必经、高频、低干扰」。

主流人群:分众的广告位大多在一二线城市的办公楼、公寓楼、住宅楼这些地方,每天经过的人都是4亿城市里的主流人群。这些人收入高,消费能力强。相比之下,电视台的观众五花八门,没法全覆盖主流人群,而且现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互联网视频APP虽然能覆盖到主流人群,但大部分人都是付费免广告的。

必经之地:电梯就是我们每天上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

高频:早上上班、中午下班、晚上下班、回家,据统计,住在高楼或者在写字楼办公的人,每天至少得坐4次电梯。这样一来,电梯广告一天至少能闯入人们视线4次。有数据显示,电梯广告的日均接触时长比其他传统媒体都要高。反复接触,人们更容易记住品牌,这是宣传的本质。

低干扰:电梯间是个封闭、狭小的空间,等电梯和坐电梯的时间又短,信号也不好,相比其他传统广告,电梯广告受手机干扰的影响要小得多。江南春在接受采访时说,分众的调查显示,以前一百个人坐电梯,有六十几个会看广告,现在也有四十几个。

电梯广告VS互联网广告

分众会不会被互联网广告击垮?我相信是很多想投资分众的投资者或者已经是分众股东心中的疑问。

江南春已经给出过答案的:

1、移动端广告不会对分众模式形成正面攻击。

2、移动互联网反而对分众模式带来了增量机会。

3、长期来看,移动端广告会向梯媒模式溢出。

江南春在《抢占心智》这本书当中解释了这些观点。

第一,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很多人不再看报纸和户外广告,但分众却因为这个原因得以生存。因为当电梯门关上的时候,手机信号就没了,无聊的两分钟时间会将目光投向分众的广告。而且,分众的广告只有两分钟,适合在电梯口这个短暂的时间里观看。

第二,主流人群+时间+空间。主流人群是4亿城市人口,时间是人们每天乘坐电梯的时间,空间则是电梯这个物理空间。

第三,信息大爆炸时代,一个新的品牌要被记住的难度比十几年前要大很多,成本也非常高。人们记住信息,分为主动和被动,分众属于被动记忆,被动记忆的品牌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更容易被引爆。

第四,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抓住用户心智是未来的趋势。江南春认为,一个强大的品牌需要有中心思想,也要能从不同角度扩张场景与内容。互联网广告和电梯广告各有优势,二者结合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虽然互联网广告对分众有一定影响,但分众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不太可能被互联网广告完全击垮。

实际上,电梯广告和互联网广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第一,电梯广告没有互联网广告那种瞬间引爆流量的能力。电梯广告的信息由媒介传递给人就完事了。而互联网的广告还可以评论、转发、再创作等。

第二,电梯广告互动性差,就是机器对人单向传递信息,而互联网广告是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产生情感联系。

第三,电梯广告转化率低。从看到广告到下单,中间有好几步,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而互联网广告点一下链接就能下单,更容易引发冲动消费。

江南春觉得电梯广告更适合做品牌广告。互联网广告虽然触达快,但容易被忽略。而电梯广告在特定时空内,能让消费者印象深刻。而且互联网广告成本高,不适合做长时间的品牌广告。江南春把分众比作空军,互联网广告比作陆军,两者协同作战效果更好。

最后,广告行业都跟着经济周期走。经济景气的时候,企业愿意投广告,广告行业收入自然就会高;经济不好的时候,首先砍掉的就是广告的预算。分众的历史也反映了这一点。

分众的护城河

年报中,分众写了自己有7个竞争优势。其中,我认为能构成护城河的是规模优势形成的网络效应。

简单来说,单个或少量的设备联网,其实没多大用处。但当这些设备汇聚起来,构成一个能覆盖大家常走路线的巨大网络时,它们的价值就会凸显。分众因为规模庞大,能触及更多人,所以每个设备加入这个大网络后,产生的价值会比单打独斗时高出很多,也比加入一个小网络的价值要大。

就像微信一样,只有当用户数量庞大到一定程度,整个平台才会有价值。在这个平台上,每增加一个用户,都会带来价值。但是,在用户数量达到那个能引发质变的临界点之前,那些早期积累的用户其实价值并不大。

分众年报显示,在楼宇媒体点位数方面,分众传媒位居榜首,无论是写字楼还是住宅楼领域,都稳居第一。市场份额更是遥遥领先,达到了2至5位竞争对手总和的1.8倍。在现有优质点位中,分众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

如今,对于一个新的优质点位,如果被分众拿到,它创造的价值将远高于竞争对手。因为分众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使得它能支付更高的租金来锁定这些优质点位。

在整体市场上,分众的护城河是很难被撼动的。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更体现在对优质点位的掌控力和品牌影响力上。所以不是同一水平的竞争对手,很难跟分众掰掰手腕。

与新潮传媒的竞争

前文说到分众的护城河是规模优势,刚好有竞争对手(新潮传媒)携带巨款来挑战,我们来看看分众的护城河是不是坚不可摧。

新潮传媒,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张继学也是一个资深媒体人。2013年杀入电梯广告行业,一路疯狂融资。

让新潮真正火了一把的是2018年那封公开信,直接向分众宣战。简单来说,就是三大招:送广告资源、半价抢客户、高提成抢业务员。说白了,就是砸钱!上游抢点位,下游抢客户,员工那边砸钱打气,声称要搞一场“千亿级大战”,把行业利润率和物业租金都压下去。

分众当然感受到了压力。江南春都说了,之前公司太顺了,有点失去斗志。新潮这一闹,分众也积极应对,2018年下半年疯狂扩张点位,从143万涨到200万,还大力推智能屏。不过扩张也有代价,营业成本飙升,净利润从60亿降到19亿。后来分众就开始清理低效点位,降低成本,2021年又赚了个盆满钵满。

新潮那边呢?因为没上市,能查到的数据不多。股东顾家家居发布的一份公告中提到,2018年营收10亿,亏了10多亿。2020年疫情刚复工就裁员500人,说现金流只够撑六个月。反正就是惨。

反观分众,2022年虽然生意不好做,但还是大方地分红分了60亿。看来分众觉得自己已经挺过来了。回顾一下这场大战,分众虽然有点乱了阵脚的感觉,但好在很快就稳住。优化点位、降低成本,营收和利润都创了新高。新潮呢?烧了不少钱,但分众的根基还是没动摇。从这次攻防战来看,分众的护城河还是很坚固的。

未来的增长空间

分众未来的增长空间,我认为可能会出现在3个方面:

1、增加更多点位。虽然同样的点位在分众网络里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但由于核心资源有限,该占领的都占了,新增点位的单点价值可能不如之前的点位,对整体业绩的增长作用有限。

2、拓展海外市场。自2017年以来,公司已经在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市场布局。目前海外点位有10万家,营外收入约5亿。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每年实现30%-50%的点位增长和收入增长。分众的海外扩展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公司认为东南亚正在重演中国经济增长之路,将迎来黄金10年。江南春将分众的成功要素概括为“三高”:楼层高、电梯密度高、人口密度高。东南亚国家符合这些条件,分众的目标是在东南亚覆盖4亿人口。

但是呢,拓展海外市场是不容易的。东南亚国家有很多竞争者,留给分众的时间窗口很短。谁能先拿下优质点位,谁拿的多,才有可能胜出。其次,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比如在韩国,物业管理制度完善,居民更注重生活质量,有人认为电梯广告是光污染和噪音污染。

3、随着经济的增长,广告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前文也提到过了,广告行业是跟着宏观经济走的,简单来说,经济好了,企业手头宽裕了,投放的广告自然就多了。当然了,未来的经济还能不能持续增长呢?我个人是持乐观态度的。但我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比较少,大家可以去看看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分析。

总的来说呢,我认为分众未来的增长空间是不大的,并且确定性不高。

潜在风险

1、被互联网广告竞争打败。我认为这个概率是非常小的,电梯广告更适合做品牌广告,并且价格相比互联网广告更加低廉,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2、广告管理政策突变,禁止在电梯间和电梯内放电视或海报。要是这件事发生,那对分众就是毁灭性的打击。目前来看,没留意到有这方面的管理政策。

总结

1、分众未来的看点是海外扩张。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可能可以复制国内之前的成功路径,但同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2、分众目前的业绩有恢复性增长的看点,但是放眼10年周期来看的话,我认为分众的持续增长性很低,大概率就是利润在50亿上下,10年平均50亿利润。这种生意的话,如果给15倍市盈率,市值750亿,我才会有兴趣,当一个包租公也不错。

$分众传媒(SZ002027)$

以上只是个人投资笔记,不作为投资依据。

如果有错误,望其指正,不喜勿喷,请多包涵。

如果你喜欢,帮忙点个赞,感谢支持!

全部讨论

据说马上要收购新潮了,算利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