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三宗罪!?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深交所上市委对马可波罗上市申请作出暂缓审议决定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马可波罗提交上市申请的小作文的,长期拖延症,一直拖到了昨晚——深交所上市委对马可波罗上市申请作出暂缓审议决定。网上吃瓜群众有的拍手称快,有的说这业绩这规模都上不了市,那全国就没几家能上的了。

深交所的考量

本次上市委暂缓马可波罗上市申请的审核,主要是考虑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一定下滑,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影响业绩不确定因素是否消除。发行人主业是建筑陶瓷,所在行业与房地产高度关联,加之最近两年自身经营情况持续下滑,所以作出暂缓审议决定。后续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当然也有业界资深人士表示——暂缓审议就是给申报企业留点面子,让他们自己撤材料。

“大快人心”or“深表遗憾”

拍手叫好的吃瓜群众绝大部分都是散户股民,仅仅是从市场扩容的角度,拒绝任何IPO,拒绝任何增发或减持,这种从直观感受表达出来的态度是很自然的。抽血抽太多了,好不容易站上3000点,屁股还没坐热,就来新的IPO了。

觉得这业绩这规模都上不了市,那全国就没几家能上的了,是证券从业人员、上市中介(券商、分析师、上市会计师、上市律师等)或一级私募基金。他们说的也没错,马可波罗已经算是排队企业里矮子里面拔长子了,如果这都上不了市,券商、中介全都要失业下岗、一级市场投资基金也完成不了退出。

招股说明书

马可波罗有两份招股说明书,一份是2023年申报时用的(2020-2022年度),一份是这次2024年申报时用的(2021-2023年度),两份材料要结合起来看,你才能看出几分端倪。

马可波罗三宗罪

网上写马可波罗好的,或者不好的,无非就是那几条,天下文章一大抄,也没什么新意。还是让我来带大家理一遍思路吧:

第一宗:业绩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36,482.90 万元、866,092.92 万元和 892,475.01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165,323.29 万元、151,434.61 万元和 135,293.72 万元。

净利润下滑不是什么大事,我预计神华未来几年的利润也差不多会是这个趋势,足够便宜就行了(我推荐的时候31元,股息率7.3%)。

第二宗:应收账款

截至 2023 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 159,938.75 万元,占期末流动 资产的比例为 20.45%。公司的应收款项主要来自于房地产等工程类客户。

仔细看: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224,311.49 万元、202,778.01 万元和 159,938.75 万元。应收账款下降的特别厉害是不是?这是好事。

再仔细看:

应收账款余额大幅度下降并非是应收账款大幅度下降所致,而是大幅度计提坏账准备所致。

后面还有很多内容,就不一一列出了,反正马可波罗在同行业计提坏账准备是最猛的,不敢说马可波罗坏账一定提够了,但是至少比已上市的其他几家提的足

第三宗:突击分红

2021年度和2022年度的分红都是在次年3月审议通过的,2023年度显示为零,我估计是为了上市申报怕外界指责突击分红特意不分的。如果本次撤回上市申请,也可以在6月7月审议通过分2023年度的红。

我看了上市前分红的比例和金额也并未踩着证监会的红线来分的,并不属于清仓式分红

综上所述,外界传的沸沸扬扬的马可波罗三宗罪,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大家大可不必惊慌或者妄加指责。

那么,对于马可波罗申报上市的事情,你是持支持态度的咯?NO!

其他财务数据

除了以上市场普遍关注的三点,我还把他三年财务报表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这公司虽然涉房,但是经营情况还挺不错的:

近三年营收都在90亿规模,逐年略有下降;

毛利率保持在35%左右(对于没有护城河和定价权的企业,纯靠跑量、成本控制,能做到35%属于行业领先了);

应收、存货、固定资产净值大幅度下降(好事,大幅增长说明藏脏东西了),而现金大幅度上升;

经营活动现金流健康,连续两年30亿,远高于利润的14-15亿,目测主要是折旧和资产计提减值所致(非现金成本费用);

现金多到一年可以吃一亿的利息,但是长短期借款过多(维护银行关系必须,但是还是借的太多了,目测借款利率过高),导致利息支出远高于合理水平,财务管理能力太弱;

总资产保持在130亿的规模,ROA保持在10%略多一些的水平,趋势是略降;

2023年末现金38.8亿,报告期内每年可供分配的利润都在10亿以上,合计只分了8.2亿。

马可波罗上市悖论!

写了这么多优点,貌似的确是一家好企业啊,总觉得哪里不对,又不知道毛病在哪里,是不是这种感觉?那我来告诉你毛病在哪里!


这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这是2023年申报的时候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不是没有任何变化啊?

2023年还弄了一个8.6亿的补充流动资金,结果在分红3.2亿的情况下,现金还增加了13.6亿,说明根本不需要补充8.6亿的流动资金。券商估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在本次申报的时候把这个8.6亿流动资金撤掉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些项目这么好,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钱投?!账上有38.9亿现金,银行那边也可以增加长短期借款,你账面ROA超过10%,实际ROA(或者说现金ROA)还要高,完全可以借银行的钱来投!

一年之前就是这6个项目,一年之后还是这6个项目,说明这6个项目并没有什么迫切性啊?你宁可分红8.2亿,宁可在账上趴着38.8亿,而就是不投这31.6亿的项目!

上市关键还是抢钱!

看一下本次发行情况:

虽然发行价格没有定,但是数字都是能算出来的,发行人发行之前净资产是83亿(2023年底数,还会略有增加),拟募集资金是31.6亿,也就是老股东出7.73元算一股,新股东出26.45元算一股,溢价3.4倍!

原来的设备产能利用率就不足,还在逐年下降,新的31.6亿投下去,真的能出多少新增利润?

本来的EPS就在逐年下降,新的生产线会导致折旧增加,而且新发行的股份又会摊薄10%的EPS,未来EPS有没有1元都是一个问题!

一家传统制造业,没有高科技、没有壁垒护城河、没有定价权、面对一个萎缩(房地产开发)市场、业绩逐年下滑,发行市盈率就搞到20多倍(预计股息率仅为1%左右)!?招商证券都是实习生在做这个项目吗?能这么定价吗?

如果让他顺利发行上市,然后二级市场各种庄再恶狠狠炒到50块60块,又是一个收割散户投资者的骗局,只会留下一地鸡毛!

总结

所谓上新项目其实还是一个圈钱上市的局,这些新项目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市场在萎缩,能保住90亿的销售金额就差不多了。本来就是一家销售90亿,毛利30亿,净利润从15亿逐年下降的公司,不上市还挺好的。管理层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降本增效,特别是高额利息支出付的有点无厘头。上市就算了,放过这批韭菜吧,同时也放过自己!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纯属公益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个人投资行为的所有收益和风险都归属投资者本人。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