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么高质量的帖子热度竟然这么低//@翻番:回复@娴熟: 感谢回复!老兄这个回复涉及投资一个新兴产业的底层逻辑,因为此类投资模式具有可重复性,即使不是这轮gen-AI,未来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其他浪潮,因此有必要探讨,目的是不要错过行情(我觉得gen-AI投资现在开始都不晚)。
首先,我觉得你的观点有一个很重要的隐含假设,就是认为金融资本(gen-AI一案就是华尔街)或形成了一个人格化的主体,是这轮gen-AI浪潮的推手,它甚至有意识来制造泡沫、收割财富,甚至这个金融资本能控制产业资本的投向。这一点我不甚同意,不客气的说,这有点阴谋论的倾向。相反,我认为每个产业变迁的参与者都是能够独立判断的个体,是会对自己的真金白银负责的,产业资本不会无缘无故豪赌,金融资本作为活水可能影响产业资本,但没法真正绑架产业资本,以产业资本长期特性和对实际产出的重视特征,让其具有不同于金融资本短期特征的严肃性,更是决定金融资本的父层逻辑。这次产业资本形成了合力,给金融资本唱戏搭了一个大台子,金融资本在这出戏中存在感虽强但其实并非主角。为什么区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不同如此重要呢,因为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我们要判别增长、周期和泡沫,要区分概念性还是产业化,要识别投资所处的产业阶段。回到现实,可以翻翻chatgpt是什么时候发布的,英伟达是什么时候开始加速起飞的,这么大的产业体量,金融资本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他们这些贪婪鬼是在英伟达业绩可见性清晰时才入局的。同理,金融资本围猎AMD的翻倍行情什么时候开始的?也是苏妈喊出收入20亿刀时对不对呢?
而瞄着产业资本进行投资时,一个重点就是判断这个产业所处的阶段,在产业培育初期,形成不了盈利循环非常普遍,我们不能因为成本高昂、终端渗透率低或收入少就断定未来不会形成良性循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吧上网一个小时几十块钱,最终能够下降到两三块钱,初期上网是少数人的奢侈品,成熟期上网则是家庭必需品,其他产业也都经历过规模化提高渗透率降本增效的过程。当然,也并非所有产业都能如初期展望那样最终达到预期的TAM,很多时候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旦金融资本发现端倪,便会出现泡沫破灭的情况。那这次gen-AI是什么情况呢?有泡沫吗?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我也不知道LLM是否能一定通向AGI,我也不知道现在有泡沫还是未来会有泡沫。我的投资策略是,战略上乐观一点,因为过往历史表明,规模化一旦启动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会逐渐解决,但我也会谨慎跟踪,走一步看一步。至少,在当前这个阶段,scaling law是有效的,产业是向前滚动的,规模化是快速进行的。下一阶段呢,我需要有足够的产业能够持续做大做强的理由,或逻辑被证伪的理由,来持续指导投资决策(比如说如ev产业那样投资逻辑证伪的,没能持续规模化反而陷入内卷的情况就跑;如果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这种逻辑顺畅却陷入周期性的,就做投资标的迁移尽量把握更大的机会)。
以史为鉴,这几年我所经历的就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3d打印/加密货币/ev等产业大小潮水,我没真正全程参与过的有集成电路/pc/互联网这样重量级浪潮。如果深入到每一次大小潮水中,就会了解到,并非每一个早期概念都会像这次gen-AI浪潮一样有这么多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参与。退一步讲,我们观察金融资本流向的目的,其实反而是更进一步探查产业资本到底怎么想,在vr/加密货币甚至ev这种稍大的产业级潮水中,诸多大的产业资本就很克制,为什么到了gen-AI,就看到了如同那些大的重量级浪潮下的产业资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快我们就能看到苹果也最终下场了。至少在这个阶段我相信产业资本们的智慧,以后的事儿再骑驴看唱本。
引用:
2024-04-13 21:27
注:作为近期小节,本文主旨大抵来源于雪球网友们讨论,并启发收束于一篇雄文(评论附链接)。
现实背景:chatgpt引爆gen-AI,LLM成为通向AGI的可能。越早摘得AGI果实的玩家获得越大奖励,军备竞赛开始。根据scaling law,玩家们无止境渴求加速计算算力。易得:
1、更大的角度上,持续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