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江信基金惊到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让你们失望了,今天的大A依旧很坚挺,上证指数收盘只是微跌0.21%。

周六放出的信息不少,但一则人员变动公告还是引起了我极大的注意,无他,人数实在太多了。

在5月11日,江信基金发布了一则高管人员变动公告,这很正常,经历了近段时间的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对于这类人事变动早已淡定,但是一打开,嚯,5位。

4位副总经理及1位首席信息官同于5月10日离任,且均无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安排,除了郑昱的离任原因写的是退休,其余都是个人原因。

目前首席信息官的位置由总经理原亮代任,而江信基金目前的副总经理,只剩任职年限刚满半年的遇浩亮一人。

其实,江信基金的高层在近些年一直是处于在震荡中。

22年,江信元老级人物初英卸任总经理,后面接任的焦毛还不到一年也离职了,继而由副总经理原亮任总经理一职。短短一年内,总经理的人选便换了3轮。

公募基金这几年发展的很快,无论是基金公司高管,还是基金经理的变动,相信大家也早已稀疏平常,但是过于频繁的变更就不得不重视了。

因为对于基金公司本身来说,高管队伍的稳定,也是公司稳定的基础,当管理层的决策不够连贯时,下面的人估计也会一团乱麻。

01

早已动摇的大股东

我们先来看看江信基金的股权结构。

江信基金成立于2013年1月,从股权结构来看,国盛证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0%。

其余四家股东为金麒麟投资有限公司、鹰潭红石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鹰潭聚福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安徽恒生阳光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7.5%的股份。不过,目前四家公司的股权状态均显示为冻结。

图源:江信基金官网

而作为大股东的国盛证券,早在2017的时候就动过卖了江信基金,接盘国联安基金51%股权的心思。

他向中江国际信托,也就是现在的雪松国际信托转让所持江信基金30%股权,但是因为中江国际信托被认定为不符合股东要求,以失败告终。

也正是由于这江信基金30%的股权,上海联交所和转让方国泰君安认为国盛证券不符合受让条件,将其拒之门外。

这个几乎成为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因为从2018年开始至今,江信基金除了在2019年的时候实现净利润42.51万元,其他年份一直是亏损状态。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给到的转让理由,“江信基金当前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发展比较缓慢,不能满足公司在公募基金行业业务发展诉求。基于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安排,国盛证券将所持江信基金股权全部予以转让。”

江信基金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在2017年的三季度规模一度增长到了约40亿元,而这也是他规模的巅峰了,所以上面的话虽然看上去未免有点残忍,但如今倒是一语中的了。

02

规模难起

在2017年规模达到近40亿后,江信基金的规模大多数时候都在30亿之下徘徊,即便是20年和21年,公募基金大出圈,迎来高速发展,管理规模也并未有大的起色,常年处于吊车尾位置,截至今年一季度,规模还是只有28.53亿元。

什么原因呢?

自然是基金业绩表现不佳,从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来看,除了江信祺福和江信瑞福外,其余几只的同类排名都稍显靠后。

和大多数小型基金公司一样,江信的产品结构几乎是一股脑地倾向了固收类,货基+债基的占比高达99%。

但基金的规模并没有打上去,最高的一只规模也差不过8亿元,而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就更小了。

变成如今这样,和江信基金的策略也有关,他们似乎就不打算从公募基金突围,从2017年8月之后,江信基金就未再发过新发产品,至今已经近7年了。

像同期成立的兴业基金,目前管理规模已有2,770.89亿元,旗下基金数量高达94只。

放弃公募基金的背后,是因为江信基金在主打专户业务,江信基金成立不久,尚未发行公募产品前,就因通过旗下专户产品参与定增引发市场关注。

从本次离职的副总履历中也能看出,专户业务对于江信基金的举足轻重,离任的李震曾任公司专户部总监,汪鹏担任过专户投资总部负责人。

国盛金控23年年报中也特别提到,因为专户业务规模大幅减少,造成了营业收入下降。

另外,截至期末,总资产较上年末下降 31.21%,主要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

当下这样的发展,估计也少不了控股股东的影响与制约,或许在17年国盛证券想要转让江信基金的股权时,事情就已经不对劲了。

确实,作为股东方、作为管理层,他们比我们能获得到的信息要多得多,你每个不理解的决策背后,或许都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基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