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聚宝盆,会不会把所有的穷人都消灭掉呢?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假如上帝给我们每个人一个聚宝盆,当然不是说你往里面放一粒米,它就给你变出一盆米来,放一块金子就给你变一盆金子出来,我想上帝也没那个能量给每一个人都制造这么一个聚宝盆,但你往里面放一万块钱,一年以后它给你吐出一万零七百到一万零八百块钱,也就是年化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左右的固定回报率,我想上帝还是有能量给每个人都制造这么一个聚宝盆的,假设真的实现了,每个人都拥有了这么一个写死了利率的赚钱工具,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呢?会把所有穷人都消灭吗?

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即使人人都有了这么一个东东,世界上的穷人肯定还是这么多,富人也肯定还是这么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现金流贴现模型的奥妙所在了,假设有钱人有了这么一个聚宝盆,他既然知道利率是写死了的,那自然会玩命往上面加杠杆,只要能借到的钱利率不超过百分之七,有多少钱就敢借多少,能加多高的杠杆就加多高的杠杆,这样一来,等于有钱人动用的资金总量就是超级超级大的一个数量,可能比所有穷人放进去的资金总量还要多得多得多,上帝的神力也不是无限的呀,它能满足的资金年化回报率百分之七也是有限度的,那怎么办呢?肯定就变不出那么多钱了呀,于是随着放进聚宝盆里的资金总量变多,收益率肯定也会下降,从百分之八变成百分之七,慢慢变成百分之六,最后可能变成百分之二,变得和银行贷款利息一样低甚至更低,这时无论有钱人怎么加杠杆都不可能赚到更多钱了,穷人也等于守着了一个没啥用的聚宝盆,根本没法发财致富了。

这时候有钱人的骚操作就来了,他们向穷人购买这种已经没啥用的聚宝盆,既然存银行搞理财也能有个百分之二的利息,那你还守着这么个上帝的破聚宝盆还有啥意义?不如卖给我吧,也不让你吃亏,我出个五千块来买你的聚宝盆,顶你两月工资了,穷人一想也对,反正这东西没啥用,有钱我还不如存银行搞理财呢,于是富人从穷人手里买到了几乎所有的聚宝盆,这时富人对聚宝盆里能生出多少钱来已经是心中有数了,他们不必再加那么大的杠杆,刚好放进去能增长百分之七到八数量的资金本金就行了,于是上帝的聚宝盆就又灵了,可以为富人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而穷人却只能拍断大腿,这时穷人想花五千块从富人手里买回聚宝盆就不可能了,你出到一万块富人肯定也不愿意卖,也许你出到十万块富人会卖给你一两个,但穷人手里的聚宝盆多了,富人又会照着先前的模式再来一遍,先把聚宝盆搞得一文不值,再花几个小钱从穷人手里把所有的聚宝盆重新收回来,最后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这,其实就是世界金融剥削的本质,通过折现或者贴现来给资产定价,让资产的收益率忽高忽低,价格自然也是忽高忽低,有钱人通过资产优势和信息优势,在资产不值钱的时候买入,这时候市场上绝大多数资金都是不流通的,市场上的钱变得稀缺,给资产估的价格自然也低,富人就用三瓜两枣的钱把资产买走,当市场上的资金变得充足时,资产价格也自然随着资金总量上涨而暴涨,这时富人就可以把从穷人那里低价收来的资产再高价卖出去,这样一轮又一轮的收割,用不了多少年,所有的财富就会集中在少数的一小撮富人手里,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不可能逆转的。

想破解这个难题,你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就是这资产究竟值多少钱,也就是所谓估值,不会估值,你就不知道自己手里到底是个聚宝盆还是个要饭盆,估值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有一定玄学的成份,但放在大多数的规律上来讲是不会错的,你从全世界随机挑出一千支股票来,差不多有七到八百支贵的股票会下跌,两到三百支便宜的股票会上涨,为什么不是全部贵的股票都下跌呢?因为的确有贵的股票会变得更贵,直到泡泡吹破的一天,因此我们不能单从个股的涨跌上去检验估值,放在一批分散的股票上基本上是会符合这一理论的。

再来看具体如何估值,这里就要说到DCF现金流贴现估值法了,基本上这估值法是从以前做债券的估值模型中提炼出来的,你可以把债券的面值当做净资产,把净资产收益率当做票面利息来看,基本上按照最早格雷厄姆的价值理论,当一张利息在负十个点到二十个点之间波动的债券,它的合理价格就是票面值的七折,也就是一百块的债券其实只值七十块,如果你想赚钱的话,那就三十块来买好了,在格雷厄姆那个年代,资金还是金本位的,钱是非常值钱的,大约就相当于现在黄金价格的样子,通常每年的年化增长是百分之六到七,许多股票的增长还未必有这么多呢,你把黄金价格代入股票的增长,就会发现格雷厄姆的估值是一点不错的,相当多的资产用黄金来标价确实只能打个七折,如果想赚钱三折入手是必需的。

后来黄金和货币逐渐脱钩,资产的收益率也从负的十个点到二十个点变成了零到三十个点的样子,总算确定了股市长期牛市的基础,这时候货币基本上算是不缺了,但通货膨胀的本质还在,按照黄金来算百分之六的通胀是跑不了的,这个时候的资产水位就会随着整个社会资金面的变化而变化,通常一个长期年化净资产收益率在百分之十二的资产,它的估值水平很可能在一倍到三倍的市净率中打转,我就以我买的一支股票中文传媒为例,它的净资产是十三块,净资产收益率是十个点出头,每年的现金分红率大概是百分之七十左右,而且业务线非常稳定,基本上就是给全省提供教材教辅书之类,这时候如果以一倍市净率买进,那每年能得到百分之六到七的股息,还有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体现在净资产的增加上面,基本可以视作全额拿到了百分之十二左右的净资产收益率,这种资产只需要六年左右就可以把净资产翻个倍,基本生产出来百分之六七十的现金来,净资产也可以滚动增加很多,这种估值和价格买入就显得比较划算了,记得我当时是十二块四买的,买了以后就没管了,希望跌到十一块再补仓,可惜跌到十一块五六左右就不肯下跌了,于是我也不再管它了,像这种资产,什么时候买它就划不来了呢,当估值打到二倍以上的时候,也就是股价涨到二十六块的时候,这时候股息收益可能只有百分之三左右,净资产也从六年翻个倍变成十二年才能翻个倍回本,相当于生产现金的能力跌了一半,做为一项风险资产来讲,二倍去买就有点不划算了,当然,买还是可以买的,长期守着还是能赚点钱的,但基本也就是个鸡肋了,什么时候应该果断卖出呢,当市净率涨到三倍的时候,也就是股价涨到三十九的时候,这时候股息率已经变得非常低了,不到百分之二,成长能力也只有百分之十二,等于回报年数从六年变成了十八到二十年,这资产就比持有黄金还要差了,这种资产放到格雷厄姆时代,就属于标准的亏损资产了,三倍市净率买来是要发疯的,到了这个程度,持有的唯一作用就是搏傻,看有没有更傻的人会以更高价接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势投资,这时候只要跌破百分之八的止盈止损线就要赶紧出手了。

所以你看,一个简单的生意模式估值都有这么多讲究,更不要说还加进几个变量,比如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啦,分红率的变化啦等等,随便变一变可能股票就有本质的区别了,这些东西真不是一个认知缺乏的穷人能搞清楚的,往里面学习的话学问深着呢,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DCF估值方法,对一个股票的好坏就会有个基本的判断了,可能放一个股票上不太准,但放多几个股票研究基本上就不会错了,而搞清楚了估值方法以后买权益资产的收益是相当高的,就以上面讲的那个中文传媒为例,我买的价格是十二块四,假设它过两年估值修复到正常估值两倍的话,股价就有可能变二十八,加上两年分红拿个一块五左右,差不多相当于涨了三倍,别说这不可能,好多股票其实都是这样涨起来的,比如我今天分析的长江电力,就从市净率一点二倍涨到三倍,当然这里不是说中文传媒也可以从一倍估值涨到三倍估值,但类似的股票多买几个,肯定有估值大幅增长创造出超高收益率的,其实说白了资本市场就是这么个游戏,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会的人给个破饭碗能变成聚宝盆,不会的人上帝给你个聚宝盆也能拿来要饭。这次过年听长辈说起很多当年国企改革的事情,当时好多国企职工都分了大把企业的股票的,这些股票如果持有到现在,不说个个千万富翁吧,但比肩现在的什么某为员工是肯定不成问题的,但基本上当时的国企职工都把这些股票三文不值两文的卖掉了,等于说上帝给了你个聚宝盆都抓不住,本质还是缺乏对资产的估值能力,以及信息和认知水平的缺乏,没有长期穿越事物表面看本质的能力,好多人都说中国股市是骗人的炒不得,其实本质是中国股市因为资金周期的波动显得非常剧烈,这既会让财富蒸发的速度加快,也会让财富聚集的速度加快,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了。

我再举个美股的例子,众所周知,美国纳斯达克的年化收益率是百分之二十三左右,也就是说你买个纳斯达克,拿个十年左右翻个四五倍五六倍是没太大问题的,这样的资产谁不想要?但关键就是贵呀,美国纳斯达克的估值水平差不多是全球宽基指数中最高的了,以前还有中国的创业版和它比一比,现在就只剩一个纳斯达克市净率在九倍左右徘徊了,如果你今年买入纳斯达克,明年还能以九倍左右的市净率卖出的话,的确,你可以拿到百分之二十多的收益率,但这个估值如果掉一掉呢,从九倍掉到七倍,那你买纳斯达克这一年就等于白干了,可能还要亏一点钱,这样说可能还不明显,如果现在纳斯达克像我们三年前的白酒一样估值达到市净率十七倍呢?这时候还有谁能保证它下一年的估值还是十七倍,让自己高位买入的基金还能赚个百分之二十再出来?我想大概上帝也不能保证吧,资产就是这么个游戏,纳斯达克的水位高,就是因为它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以及美国的货币总量相当充足,全世界的避险资金都跑它那里去炒纳斯达克七姐妹了,现在的估值基本还处在一个合理偏高的状态,但也不会让你无脑买进就能一直赚钱,前年的纳斯达克也杀了个回马枪的,跌幅一点不比当时的中国消费板块要小,今年的纳斯达克会不会杀回马枪谁也无法保证,只能说美股创造现金的能力的确非常厉害,又是采用的回购注销的模式最利于市值管理,等于采用的全是利好股票的金融模式,也不过就搞出这么几支大牛的股票出来,未来的情况怎么样也未必说得好,基本上全球所有的权益类产品都处于这么一个搏奕的状态中,资本不会让你无脑赚钱享受高收益的,没有好的估值体系,没有好的投资策略,也许可以幸运赚钱一次两次,但不可能长期不踩到坑的。

全部讨论

02-22 16:11

写得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