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资国内科技稀缺标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为什么要投科技?

从宏观的劳动力层面来说,目前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以及人均工作时长逐渐达到饱和,依靠提高总劳动时长(劳动人口×人均劳动时长)来提高总体经济产值已经变得比较困难,使得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面临压力。

具体数据来看,15至64岁年龄段总人口数持续增长阶段在2010年之后已经基本结束,该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同时,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均工作时长开始下降,日本的人均工作时长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下降,目前中国的人均工作时长维持在欧美发达国家约1950年代、日本1960年代高位水平,且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

图:15至64岁年龄段总人口数持续增长阶段已经基本结束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图:中国的人均工作时长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单位:小时/年)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因此,未来总量上的劳动人口和工作时长都不具备持续提升的空间,对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形成一定压力。

困局之中也蕴含机遇,依靠新兴科技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在劳动总时长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劳动效率能够继续提升总产值。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其中将“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列为目标之一:“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并提出重点发展十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巨大。比较10大经济体的生产效率(每小时劳动产值),2018年中国的每小时劳动产值约为15美元,仅为美国的21%左右、日本的32%左右。劳动者的每小时劳动产值与所参与的劳动是否是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业、生产设备和管理水平的先进程度、劳动参与者的整体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而不取决于劳动者的国籍或种族,因此,依靠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中国也有望达到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拥有巨大的提升潜力。从图中曲线的曲率来看,中国的生产效率正处于高速提升阶段,于2002年左右开始与印度拉开差距。

图:10个主要经济体每小时劳动产值(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对比历史上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第一、二产业无法支撑经济高企,GDP增长中枢连续下台阶,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不断激励技术创新和促进技术转移,推动先进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科技行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科技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图 7:美国科技行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为什么要投港股科技?

近年来,随着中概股逐步回归和内地本土科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众多优质科技公司使港股资产独具其稀缺性和吸引力。

恒生科技指数前10大成分股来看,港股市场上可投资的标的有腾讯阿里小米美团快手等信息技术科技巨头。

表:恒生科技指数前10大成分股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从收益率上来看,在港上市的科技股也具有较高吸引力。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例,自指数基日(2014.12.31)到2021.5.1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约163%,同期恒生指数涨幅约2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幅约-11%,恒生综合指数涨幅约37%。

图:恒生科技指数在恒生系列指数中独具吸引力(2014.12.31至2021.5.10)

资料来源:Wind,长江证券研究所

 

华安恒生科技ETF——汇聚优质科技公司稀缺标的

华安恒生科技ETF(代码:513580)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为内地投资者参与分享在香港上市的科技股红利提供便捷工具。该产品上周结束募集,上市交易后可实现T+0交易,投资者们敬请期待。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

欢迎关注 @恒生科技ETF基金  !

#投恒生科技选513580#  #港股新经济股大反弹B站领涨#  

 $华安恒生科技ETF(SH513580)$    $恒生指数(HKHSI)$    $腾讯控股(00700)$        

特别说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账号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账号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账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账号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