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清,张开麻袋要货的真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今天行情上午跌了37点,但我因为在业内,公募、私募、券商资管都了解的比较多,深知现在都是喜跌不喜涨,因为现在的每次下跌,都是让资金进一步聚集的过程。对于机构资金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资金聚集,一起搞事了。

不会出现的“覆巢之下”
有朋友可能会问,这样跌下去,覆巢之下无完卵,大家都树倒猢狲散了,哪有什么聚集?问题是,现在哪有可能出现“覆巢”的局面?下面是上证金融指数,包含了市场里权重最大的银行、保险、券商股票。而这些金融企业,一直是盈利能力很强、预期很稳定、增长可预期的企业,所以上证金融指数,从来底部就是在不断提升的。而当前的位置再过去几年里也是一个相对的低位。换而言之,如果要护盘,不用多少资金,直接就拉升去了,这种状态下,指望行情持续大跳水,根本没有空头敢在金融股低位的时候,狠命做空市场。

然后再说资金聚集的事情,这是一件大事,并且也是不可逆的发展。伴随着A股市场的机制健全,注册制的推行,退出机制的完善,对垃圾股的炒作风险越来越大,那么,别看股票越发越多,题材股的炒作周期是越来越短的,炒作面实际是在收窄的,必然导致资金的集中。

诱空蓄势,剧情反转
而资金资金中导致的最大机会,是下跌中的诱空蓄势,说白了就是机构低吸进场,我自己一直是用量化方法来分析资金行为的,传统资金分析注重于资金的流进流出,但实际上资金流动从总体上来说是对等的,而且仅仅依靠数量大小对交易者做定性分析,有失偏颇。而且随着交易技术和交易程序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交易行为从数量上很难划分。但是量化分析手段,像我用的博尓量化系统,可以将同一时间的交易数量、交易顺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按照交易行为的不同序列对交易进行划分,从而得出机构、游资等具有特定交易行为的数据特征。所以量化分析可以量化出资金的交易行为特征,而技术分析却只能去展示过去的趋势,要依靠人的经验来做判断,这就是机器和人的差别,虽然人和机器都会出错,但没有感情的机器出错的概率要小得多,这就是我用量化分析的原因。

所谓诱空蓄势,就是确认股价下跌,诱发空头的抛盘。但抛盘涌出的同时,你用量化方法去量化,会发现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反而在不断提升,说明越跌机构参与越积极。张三机构撤退,李四机构进场,但总体越来越热闹,明显有人要货。那么这种下跌往往到最后就是180度的剧情反转。

而这种剧情反转,在当前的市场里,很容易在局部板块、局部个股中爆发出来,就想当时4月21日到4月28日那几天,也有股票调整,但调整背后就有很多股票,呈现为「机构库存」越来越多,越跌机构越积极,自然后面反击强力。

就像当时说过的长春一东(600148)从4月9日到4月22日,一直就是在震荡,算不上强,但不管这个震荡中股价是盘还是跌,橙色的「机构库存」就始终在增加,并且维持在高水平上,这也说明机构资金对该股是十分积极的,肯定是有共识的,所以这两天不对,开始加速上涨,两天里面从13.32元涨到15.82元,涨幅18%。

还有$南微医学(SH688029)$,之前4月8日开始,一直就是震荡向下,但震荡的背后,橙色的机构库存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并且力度也在增加,这说明机构资金积极参与这个股票。于是4月27日之后,行情给了上涨的机会,股票就突然猛烈突破上去了

以上这些都是诱空蓄势的典型。但同时盛通股份(002599),从3月16日到4月14日一直在横盘震荡,横盘震荡中个个也有过连续上涨的日子,但就是没有出现过橙色「机构库存」。说明各路机构并没有达成共识,没人愿意积极去做,结果4月14日之后,股价开始破位向下,现在走的很弱。而4月14日之后,行情表现是不差的,显然就是大家不做这个股票,换其他股票去做了。

实际不止诱空蓄势,还有一些其他的招式,篇幅关系,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了,大家可以去看《机构行为入门》这篇文章,里面介绍得很详细,还把一些机构异动的股票列出来了,这样大家就可以对照着更快掌握了。

市场的剧情就在这么一出出的上演,关键是大家手头股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主角,还是反面角色。这方面自己手头的股票可以和我一样先量化下,显然,当前这种反复震荡的市场里,机构资金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此刻手头股票如果还在震荡,有没有机构资金积极动作一定多注意,积极动作的机构行为,一段时间里都是「机构库存」。而股票后面有没有购库存,差别一定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