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指标”给我的启示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5喜欢:6

#投资思考#

$恒生指数(HKHSI)$ $上证指数(SH000001)$

做投资要不要研究宏观经济?相信很多投资者会想起巴菲特的话,“在投资的时候,我们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是宏观经济分析师、市场分析师或者证券分析师,而是企业分析师。”我认为对于巴菲特语录的理解,我们一定要分析他说话时的背景才能真正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另外巴菲特本人非常的谦虚。对自己的观点有时也会非常隐晦,我们很难通过只言片语就窥见他的全面想法。对照他的这句话,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巴菲特指标”。巴菲特说,可以用总市值与GDP之间的比率来判断股票市场整体估值的高低。并且将这一比率称为判断股市的“最佳单一指标”。很显然,“巴菲特指标”告诉我们巴菲特并非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完全不理会宏观经济。

第一次学习到“巴菲特指标”这个概念,我感到很困惑,因为站在中国市场的角度我觉得用这个指标判断股市高低非常奇怪,资本市场的发展和GDP增长并不同步,过去十多年,中国上市公司从一千多家发展到现在已经突破了五千家,总市值从不到20万亿上升到七八十万亿。所以说“巴菲特指标”显然并不适宜用来判断中国市场。而美国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有IPO上市,也有私有化退市,相对来说,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比例比较稳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巴菲特作为一名投资大师,他并不会简单提出“巴菲特指标”,背后一定有他的思考逻辑,所以我尝试去理解一下,相信对整体理解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巴菲特指标”就是认为市场总市值与GDP之间应该保持稳定的比例关系。隐含以下几点意思:首先是上市公司总市值与全体企业总估值之间的比率稳定;这一点并不适合A股市场,前文已经分析过了。其次是全体企业总估值与全体企业净利润总额之间的比率稳定;这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PE估值的问题,公开市场和非公开市场都应该有合理的估值。最后就是全体企业净利润总额与GDP之间的比率稳定。净利润实际就是权益资本的回报,GDP 除了分配给权益资本回报外,还主要分配给以下三方面:1、政府及公共开支,主要是税收形式;2、劳动者收入;3、债权资本收益。

虽然权益投资收益的增长主要应该靠做大GDP的这个蛋糕来获得,但如何分配GDP这块蛋糕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权益投资投资收益。按照“巴菲特指标”,美国的股市在高估位置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发现GDP分配给权益资本的比例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美国一直用降息的手段刺激经济并大量发行国债。这样的情况是否还能一直维持下去,没人可以给出确定的答案。这可能是“巴菲特指标”失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毋庸置疑,GDP的增长是权益投资收益的原动力,这也是过去两百年普通股投资稳定回报基础。

但为什么我们的普遍认识是,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好像对普通股投资的帮助并不大,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一、宏观经济运行虽然体现周期性运行规律,很难被人们准确预测;第二、企业盈利周期显然取决于宏观经济周期,但企业盈利波动幅度往往是GDP波动幅度的几倍。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使用了两大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杠杆是把双刃剑,好的时候能够成倍放大你的收益,坏的时候也同样成倍放大你的亏损。第三、市场周期取决于企业盈利周期,而股价的波动幅度同样比企业盈利波动幅度更大,EPS的小小几分钱差异可能对股价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往往是由于投资人的非理性行为造成的。所以本身预测宏观经济就很难,预测企业盈利更难,预测股价波动更是难上加难,我的认识就是很难通过预测股价的涨跌来获得投资回报。

做投资认知非常重要,因为投资世界诱惑太大了,有了认知就有了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的波动。虽然我们应该是企业分析者,不是宏观经济分析者,但我认为投资必须理解经济周期性的规律,经济的周期性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对周期性有充分的理解,你就有能力区分股价波动和资本永久性损失区别。所以,我一直强调投资股市的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经常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是,股东在损益表上赚钱,在资产负债表上生存。如果你能保障投资标的的安全性,投资者应该欢迎股价波动。股价波动是投资者赚钱的利器。

但是分析宏观经济千万不要预测。我们看到作为投资大师巴菲特推崇的“最佳单一指标”预测股市也很不准确,更何况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但是"巴菲特指标"给了我们新的视角去看待宏观经济和普通股投资的关系。

从微观的视角去分析“巴菲特指标”,还得到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投资最关键的还是企业的ROE,并不是销售和利润增长指标。因为ROE就是代表权益资本的回报,即使不增长或者很少增长,高的ROE产生的多余的现金流可以支付股息、收购其他公司,回购自己的股份。同样可以给权益资本高回报。

由此可见,ROE的这个“E”的质量是关键,首先,企业取得这个”E”的杠杆水平是需要重点分析的,要结合周期位置去判断评估。第二、判断“E”的质量:是不是真正的现金流入,会不会被营运资金所占用,会不会被投资和通货膨胀所侵蚀,简单的说就是能将净利润区分出“受限定收益”和“非受限定收益”这两部分,不过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可以说以上大致就是我评估企业估值模型的思路。我要做的就是一这个思路建立一个估值模型,并根据不断取得的新的信息对估值模型不断检讨和修正,以提高获胜的概率。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很想和您请教一下网格交易

03-21 13:48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