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均值回归-红魔CJ2021年股票投资的展望(202025)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0

 $中国平安(SH601318)$  $招商银行(SH600036)$   

又到一年冬至节了,按惯例又来进行来年的展望了。一直坚持在“冬至”这一天做展望,原因我以前也介绍过,因为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意味着今后光明越来越多,黑暗越来越少。冬至是充满着希望的一天,非常适合做来年的规划。

在雪球上这是我第三次发表来年展望的文章了。文章的目的主要还是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经历,整理一下思路,进行一些规划,坚持自己的投资体系是在这个市场生存的基础,所以所有的规划都必定以本人的投资体系为基础。

今年本人投资表现差强人意,虽然还是基本完成了跑赢市场最低投资目标(我对市场的定义一直是上证指数恒生指数的平均),但是绝对收益非常不理想,大家都说今年是喝酒、吃药、开车行情,表现好的还包括高科技,虚拟经济等行业,这些行业基本上演绎者强者恒强的行情,这些行业的个股基本上都不在我投资体系的选股范围内,即使本人投资的港股中涉及到的企业,比如腾讯集团,小米集团也在不断创出新高行情中清仓了。而我的主要持仓大部分在银行、地产、保险,从三傻发展到三惨,表现差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正因为如此,我对2021年抱有很大的希望,我始终相信股票市场上有个重要理论一直发挥作用,那就是均值回归。

今年股市分化严重,创业板指数今年增长60%,上证指数今年增长了12%,而B股指数下降了6%,恒生指数下降超过6.5%,特别是 $恒生AH股溢价指数(HKHSAHP)$   从年初的127点上升到目前143点,B股指数与上证指数比例从8.42%(256.82/3050)下降到7.06%(241.39/3421)

所以我提到的均值回归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不同行业根据今年的表现会均值回归,今年表现差的行业来年可能会好一点,今年表现好的行业来年可能会逊色一点,另一层意思是不同市场的表现会均值回归,港股和B股表现会优于A股。其实恒生AH股溢价指数,在2019年已经从年初的115点上升到年底的127点,B股指数上证指数比例也是从10.87%下降到8.42%,我曾经预测2020年港股和B股充满希望,但结果确是不断被打脸,市场专门治疗各种不服,另外,即使我今年的预测是正确的,港股和B股市场表现要好于A股市场,最后也有可能是跌的比较少而已。所以,还是要具体结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及本人的持仓来展望一下2021年的投资。

展望,首先是对明年的经济形势进行预测,提出一些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形成明年的投资策略。

对明年的经济的一些假设。

1、疫苗发挥作用,疫情将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慢慢恢复正常,全球刺激经济的措施将逐步收紧。

2、虽然今年的放水没有传导到物价上,前一段时间CPI还出现负增长(更多被解读为基数太高),我相信2021年的通胀压力会非常大。

3、随着美国政府的换届,中美关系最差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

4、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不断深化,注册制全面推进。

5、需求侧改革将如何演绎,需要跟进思考。

6、汇率是经济的反映,人民币将保持强势。

下面分别从市场维度和行业维度来进行一下展望:

市场维度

从整体看,我并不认为A股市场整体属于低估,很多行业的估值都处于历史高位,比如白酒行业,具体到某家公司我不敢妄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但是我可以大胆预测,整个行业估值过高,风险巨大。今年总体资金面是比较宽松,如果假设明年收紧经济措施,我对A股市场的预测是比较保守,相反我对港股和B股市场预测比较乐观,1、港股市场最近几年的表现主要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既然假设中美关系最差的情况已经过去,相信会体现在股票市场上。2、人民币强势对港股和B股市场是重大利好,基于第1、2点加上明年大概率均值回归,都支持港股和B股明年应该有比较好的表现

行业维度

先聊聊本人主要持仓的行业,三傻。

银行股,仍然是本人持仓的压舱石,基于经济逐步恢复,通胀压力增强、刺激措施收紧等假设,银行股的趋势应该向好,具体表现为不良贷款率以及净息差趋势向好,所以明年银行股机会大大大于风险,不过本人是长期投资银行股,不期望戴维斯双击,由于银行的ROE是高杠杆下取得的,对于既成事实,在高杠杆下取得ROE与低杠杆的下取得的区别不大,但投资是面对未来的,现在你需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买单,所以银行股给予低估值是合理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投资银行股,关键还是需要判断在未来五到十年能否避免重大风险,如果未来银行股能够保持10%+的ROE水平,以目前的估值水平投资银行股有可观的复利回报。具体到本人主要持仓的个股,建设银行投资逻辑是相信有国家背书的并且是四大行中最好的银行,是最重要的压舱石;相信招商银行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估值的差异是合理的,最好的银行应该享受最高的估值;兴业银行估值便宜,相信银行股的经营风格也是有周期的,零售业务也有风险点,同业业务也有闪光点,兴业银行机会可能最大。

地产股,一定不能奢望政策上有什么放松,但目前地产股的一些去杠杆的政策虽然短期内不利于股价,但长期看可以使得行业走的更稳,地产股业绩是滞后的,所以看估值可能有较大的误区,但是地产股又是矛盾的,20%的左右ROE水平与低PE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人说银行是傻,地产是惨,其实我在地产股收益还是不错,主要原因高ROE+低PE的结构,形成了地产股一直是波动行情,比如这一年多,金地集团,从13到15阶段一直上下波动,我就拿一部分仓位做T,取得不错的收益,但是一定要锁定底仓,否则很有可能将和这只股票拜拜了,回想当年,本人万科也靠做T获得不菲的收益,但是一个股权之争,就让我和万科bye-bye了,到现在也没有机会再见万科了。

保险股,从前面对经济的假设中支持,保险公司在资产端明年的表现要好于今年不少。业务的发展我不敢预测,但是经济恢复对保险公司的业务逻辑上也是利好。

其实今年最惨的不是三惨,而是基建,本人持有的中国交通建设H股PE3.32,PB0.22,今年下跌了42%,投资中有2G(政府)的公司不要碰的说法。2G的公司是和政府打交道,建议要谨慎,和政府部门做生意,企业的利润表会比较漂亮,但是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一般会很差,但差和好是相对的,目前这种估值水平,所有坏的预期全部反映到股价中,跌无可跌的结果必然是上涨,其他一些顺周期股,比如煤炭、电力、石油、从估值看都属于历史低位。

既然谈到2G(政府)的公司不要碰的说法,那我展开另外二句,就是2C的公司(消费者)的公司看价;2B(公司)的公司看量。

2C的公司直接面对消费者,要看价格,在消费品行业,产品价格越高的公司,往往“护城河”越深。

2B的公司面对企业,所以要看量。对于大部分的2B的公司,主要看产品能不能放量、市场占有率有没有提升。

2C看价,2B看量。所以从长期成长性来看,2C的公司一般会比2B的公司好。这也是两者估值为什么有差异的原因之一,受货币政策的影响,通货膨胀是大势所趋,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价格的上涨是没有上限的。相反,2B的公司,因为看量,总有到头的那一天。所以必须产业升级换代,才能不断成长。

所以虽然需求侧改革会是明年的主线,但是以A股这种估值水平,我很难介入,总之再好的公司贵了就变差公司,再差的公司,便宜了就变好公司。不过我在港股和B股中布局一些消费股,看看有没有机会,另外在汽车和家电行业有些政策支持,可能会有一些机会,不过对我来说一些都需要看估值,估值太高,情愿错过也不要产生过错。

最后聊聊券商股,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推进证券市场,迎来历史发展机会,大规模证券化时代来临。但对于券商股的投资,本人非常矛盾,按道理来说,长期看,一定应该选择估值更加便宜,更具投资价值的港股,但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很可能是行业不断集中,未来的不确定性非常大,追求投资价值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中短期看,特别是明年,利用概念进行操作,A股的机会可能更大一点,所以券商股的投资,我比较倾向于A股,在目前的基础上券商增加一到两只A股,今后再视情况进行调整。

总之对我目前的持仓,银行和券商要视情况增持,保险、基建、地产、资源就是持有策略,消费类股需要看估值情况,估值过高的企业需要减持,估值正常的企业继续持有。

最后,祝各位球友投资顺利,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1-01-19 16:28

逻辑清晰

2020-12-22 11:29

感谢分享,预祝你明年大发。

2020-12-22 11:27

我有银行+煤炭+汽车(B股)+医药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