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步子迈得太大,就容易扯着蛋

发布于: 雪球转发:39回复:105喜欢:28

上一篇文章,《2018年,特斯拉要不要融资》,主要做的是现金流分析,做债的朋友应该比较了解这一套分析方法。上篇文章的基本结论是2018年特斯拉可以不融资,但特斯拉的整体运营必须发生翻天覆地的飞跃。大概率特斯拉在2018年会进行融资,时间应该在2018年下半年,至迟2019年上半年。

本篇文章,我会主要讨论特斯拉的商业模式,这套分析方法做股票的朋友应该会更熟悉。

我的观点很简单:投资特斯拉,投资的只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而且是一家经营不善的汽车制造公司。

一、特斯拉只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

看多特斯拉的朋友,喜欢标榜这家公司是新一代电动车的翘楚,进而把特斯拉拔高到代表了人类未来出行的新方向。不可否认,特斯拉能够生产出令人惊艳的产品,在部分技术上具有突破性的领先地位。但无论如何评价,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就是造车-卖车。或许在未来,特斯拉的SolarCity业务、充电业务能够形成新的业务模块。但从目前所有的迹象来看,特斯拉唯一能够赚到钱的商业模式只有造车-卖车这一种

我并不认为造车-卖车是一种不好的商业模式,事实上汽车行业诞生了无数伟大的企业,比方说Ford、GM。但我反对的是这样一种市场情绪:刻意幻想特斯拉能够创造一些完全不切实际的赚钱方法,把它比肩Facebook、腾讯这一类新科技行业的优秀企业,从而为它的过高估值进行辩护。

一切企业存在的首要目标就是赚钱,一切商业模式,说到底都是赚钱的模式。为了赚钱,企业会构建出适应于它所在行业/市场的组织形式、产品形态、发展战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护城河。但所有的护城河,掰开来看,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能多赚钱,另一种则是能少花钱。对应前一种,这一类企业往往能够长期持续给客户提供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从而使收入可以保持长时间高速增长。典型的企业代表是腾讯(见下图1),通过微信和QQ,客户之间形成了强大而又富有粘性的沟通网络,促使不断有新客户加入这个网络,公司收入也因此快速增长。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也属于这一类别的典型。对应后一种,则这一类企业能够给客户提供与竞争对手相比接近的用户体验,但是成本要远远低于竞争对手。典型企业代表是Costco(好市多),在做到价格绝对便宜的同时,Costco的整体运营效率和运营成本也要远低于其他零售业竞争对手。另外还有一家典型企业就是Facebook(见下图2),如果看看它过去三年营业利润率的变化,就会发现Facebook不仅做到了收入高速增长,而且它的运营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回到特斯拉,在造车-卖车这一个并不复杂的商业模式上,我认为特斯拉既很难做到“多赚钱”,也没有做到“少花钱”。

先看看赚钱这一条。其实在过去四年,如果只看特斯拉汽车的销量和收入,增长速度是很惊人的。汽车销量从4900台(1Q2013 ),增长到29870台4Q2017 ,四年时间翻了6倍,公司报表收入也从5.6亿美元(1Q2013),翻6倍到了3.3亿美元(4Q2017)。但分析商业模式,不能够只看趋势,必须要看支持这个趋势的背后力量是什么,以及这个力量是否有长期持续的可能。在我看来,特斯拉的收入长期增长很难持续:

首先是特斯拉汽车的用户体验并不能用无与伦比来形容。什么是无与伦比,我的理解就是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用户效用是10倍、100倍的增长,类似于高铁与绿皮火车、电邮与普通信件的差异。只有拥有无与伦比用户体验的产品,才能够占领整个市场,换句话说就是收入没有,或者短时间内没有,天花板。

的确,Model X和S很炫,用户体验很高,能够抢占很大份额的豪华车市场。但是,不会有人天真地认为特斯拉会有一天能占领全部的汽车市场。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相比燃油车,特斯拉的电动车产品仍然有很多缺陷,不能够给用户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可行驶里程有限、充电时间过长、售后维修困难,这些缺陷都直接影响到了用户体验。这些不足在产品推出的初期不会那么明显,因为初期用户大多收入较高、有意愿和能力在支付高价的同时忍受电动车的不足,甚至很多家庭拥有两辆车。但随着产品销售的深入,越往后期,消费者会对价格愈发敏感,对性价比要求愈高,对特斯拉电动车的缺陷就愈发难以接受。

用户体验一般的产品,可以快速增长,但是增长一定是有天花板的。我再用微信来举例子,因为微信在手机私人社交这个领域做到了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假设微信可以保持长期用户增长,直到中国99%的智能手机用户都安装并使用微信(也就是说微信的天花板就是整个智能机市场)。但特斯拉的汽车显然做不到占领99%的全球汽车市场,那么任何一个正常的投资者,都可以直接用“适配市场+市场份额”这一套经典分析方法去计算它最终的销售天花板在哪里。现在对于特斯拉最致命的是,这个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之前那种高速增长、四年翻六倍的故事,马上就要到头了。

我本来计划详细写一下分析流程,但实在是觉得重复这个过程索然无味,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有一篇已经分析得很彻底的英文文章,英文好的球友可以去翻看一下(网页链接)。对于实在不方便看的球友,我简单演示一下。过去三年(2014-2017),美国入门级豪华车(标牌价在30000-50000美元之间)每年销量为61.2万、51.6万和46.4万辆,中级豪华车(标牌价在50000-70000美元之间)每年销量为33.5万、30.8万和29.6万。如果特斯拉Model 3每周产量达到5000辆,全年产量就有26.5万辆,假设一半销售在美国,就是13.2万辆。13.2万辆的销量,代表Model 3占据了“入门级豪华车+中级豪华车“这个细分市场13.93%的市场份额。13.93%看上去数字不大,但我要提示一下,过去三年美国卖的最好的入门级豪华车是奔驰C系列,三年中C系列的销量分别为8.6万、7.7万和7.7万,卖得最好的中级豪华车是奔驰E系列,三年销量分别为5.6万、5.1万和5.1万。Model 3 13.2万辆的年销量,13.93%的市场占有率,代表Model 3销量不仅全面超越全世界最好的中级豪华车,而且还全面超越全世界最好的初级豪华车。Double Kill!这个画面实在是太美好,我已经无法想象了[捂脸]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在不断加剧。目前各大汽车OEM、新兴汽车公司都在推出自己的电动车车型,从豪华车到中等车,再到低价车市场,每一个电动车的细分市场都有新的竞品在上市。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减缓特斯拉收入的增长速度,毕竟以前只有特斯拉Model S这一款还不错的电动车可以选择,现在消费者多了宝马、保时捷、捷豹等多种选择。具体受冲击的程度有多大,还可以继续观察。但竞争态势比起几年前Model S和X刚上市的时候肯定要激烈很多。

再看看少花钱这一条。这完全是一个伪命题,没有讨论的必要。一家已经成立15年(2003年成立)、上市8年(2010年上市)、量产产品上市5年(2013年上市)的汽车企业,但是EBITDA Margin仍然是负数,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成本控制。更进一步说,我觉得和特斯拉不应该讨论如何少花钱,而是应该讨论如何不乱花钱。这就涉及到我想说的第二点,特斯拉是一家经营不善的汽车制造公司。

二、特斯拉是一家经营不善的汽车制造公司

对于制造业企业,有一个Rule of Thumb,如果产量/收入达到竞争对手的一倍以上,领先者相比落后者的单体生产成本一般要低20-30%。相同的原理也适用在快速增长的企业身上,如果公司的产量翻倍,由于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约,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应该下降20-30%。关于这个Rule of Thumb,具体可以看看高毅王世宏的这篇演讲稿(大资金如何在长期获得高回报率,网页链接)。

为什么我说特斯拉是一家经营不善的汽车制造公司,因为从2013-2017四年间,在季度汽车产量翻六倍的情况下,特斯拉的运营效率不仅完全没有提高,反而是大幅度恶化。无论是季度财务表现,还是单车生产成本,亦或是单个雇员产量,都在变差或者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先看财务表现。1Q2013的毛利率为17.1%,4Q2017为13.3%,恶化了3.8%。经营利润率1Q2013为1.0%,4Q2017降到了-22.5%。如果看具体经营指标,也是基本没有改善。除了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基本不变之外,SG&A占收入比例、利息支出占收入比例、折摊销占收入比例在过去16个季度也全部都在恶化。

再来看看单车生产成本。理论上而言,随着汽车销量的提高,摊到每一辆车上的单位成本应该在降低,特别是SG&A和研发成本。下图是单车SG&A和单车研发成本,1Q2013单车SG&A为9601美元/辆,4Q2017上升到了22842美元/辆。1Q2013单车研发成本11196美元,4Q2017为11873美元/辆。也就是说,在过去四年,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要摊销的SG&A与研发成本,从2万美金/辆增加到了3.47万美金/辆,于此同时,特斯拉车的单车卖价还在下降。一边售价在降低,一边成本在上升,试问这样的公司怎么赚钱呢?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单个员工的汽车产量。特斯拉在每年的10K中会披露全职员工数量,2013-2017年分别为5859、10161、13058、17782和21000人。把每年的汽车产量和雇员数量相除,就可以得到单个员工的汽车产量,2013-2017年分别为3.83、3.11、3.87、4.27和4.91辆车每人每年。从单个人的产量来说,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点规模效应的影子。但别着急,来比较一下特斯拉与其他汽车OEM的生产效率。按照GM 10K的披露,GM 2017年单个雇员产量为60辆车每人每年;Toyata雇佣了36.5万人,年产量1000万辆车,平均27辆车每人每年;BMW为20辆车每人每年;Ford在路易斯安那的车厂,每天生产1100辆福特Escapes,对应的产量为87辆车每人每年。类似的比较还有很多,有兴趣的球友可以去翻看这篇文章(网页链接)。

特斯拉,一个既赚不到钱,又乱花钱的汽车公司,市值却超过福特,比肩GM,再往后就只能独霸江湖了。

最后,我用Trump总统1987年自传中的一句话来结束:

“You can dream great dreams, but they'll never amount to much if you can't turn them into reality at a reasonable cost”

其实,翻过来就是,步子迈得太大,就容易扯着蛋。


利益披露:作者持有特斯拉长期虚值看跌期权

@不明真相的群众 @黑色面包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8-04-27 19:12

特斯拉是制造销售一条龙,丰田之类主要负责制造。销售人员是很密集的。楼主用工厂人数对比服务业人数,犯了常识性错误。

楼主的这个写的挺好。但是主要是以静态的汽车厂商角度去分析tsla的。从传统汽车的角度去看,作为100多年的成熟行业。传统的汽车不存在逆袭的可能了。就像没有智能手机是,nokia是无敌的。大众宝马丰田现在也是无敌的。楼主漠视了汽车行业以及能源行业正在发生有史以来的最大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可能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都大,而tsla正是这轮革命的旗手。纯从静态的汽车角度,如果再按照传统汽车的角度,那是必须会倒闭的

2018-04-26 20:17

这样说吧,如果把这篇文章看成是一般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大体上流程还过得去,只要数据能够自圆其说。但如果拿研究生论文作为要求,可能开题报告都通不过,因为毫无价值。不过还是感谢作者的工作,转发给大家科普一下,其中还是有些常识值得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