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30年科技浪潮,抓住5G十倍牛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过去 30 年我们至少经历过三次科技浪潮,历次科技浪潮都是以通信技术革命为起始点,数据传输速度的提升伴随着摩尔定律的演绎,带来硬件和软件需求的同步提升,每一轮科技浪潮都带来了众多伟大的科技公司,而当前第四次信息革命浪潮大幕正在开启,这一轮新技术革命是否将继续是孕育大牛股的摇篮?读完本文也许将会给您一个答案。

第一轮:1990-2000年互联网兴起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迅猛。半导体、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技术不断革新,PC 出现使得互联网受众从企业、机构扩展至居民,各类办公、数据库、播放器等软件层出不穷,信息革命爆发。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激烈,带来了科技股大牛市。1990 年初至 1999 年末,纳斯达克指数由 459.33 点上涨至 4069.31,涨幅达 785.92%。信息技术行业总市值占比也由 6.48%提升至 30.2%。

信息技术板块总市值占比提升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互联网的雏形已经出现。但是,当时电脑造价昂贵,计算机市场止于企业级;并且,最初的互联网只向美国高校的教授、学生以及政府部门开放,个人用户尚未接触互联网资源。直到 PC 出现,互联网才得以迅速兴起。

90 年代互联网发展史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对应计算机行业形态重塑和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初步形成的过程。

第一阶段以 IBM PC 出现为起点,计算机行业开始逐步由硬件、 软件、 服务一体化转向分工合作,在此期间,Intel 处理器以及微软的 Windows系统得以形成垄断。

1995 年以雅虎为代表的免费门户网站的出现,初步奠定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免费、 开放、 盈利,代表着 90 年代互联网发展步入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计算机行业形态重塑

传统的计算机以硬件销售为载体,同时搭配软件与服务。

1981 年,IBM PC 的推出打破了这个局面,逐步形成底层芯片、 终端、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制造分离的局面。 同时,以甲骨文为代表,专门的软件公司开始出现,为这一过程起到推动作用。

在底层硬件制造层面,半导体行业在 1980-2000 年期间获得迅速发展。Intel 公司在期间不断推陈出新,最终垄断 PC 处理器市场。

可以从 Intel 公司历史一窥当时 PC 底层硬件的发展。1981 年,IBM 为了短平快的生产出 PC,直接使用了 Intel的 8086 处理器,Intel 一举成名。由于 IBM 无法阻止别人制造兼容机,随着 1985 年康柏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IBM PC兼容机,兼容机厂商就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冒了出来,这些兼容机硬件不尽相同,但是为了和 IBM PC 兼容,处理器都是用 Intel 公司的。于是 Intel 抛弃了内存芯片等低端业务,开始专心做处理器。此后,Intel 相继又推出 80836、80846、奔腾处理器,完成了对 PC 市场一统江湖的伟业, 坐上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

Intel 处理器迅速革新, 股价不断上涨

在终端层面,1976 年,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车库创造出第一台个人电脑。1981 年,IBM 后发制人,开发出 IBM PC,当年就占领了 3/4 的 PC 市场。为了最快的研制出 PC,IBM 使用了 Intel 的 8086 芯片和微软的 DOS 系统,并委托独立的软件公司为它配置各种软件,计算机行业逐步走向分工合作的生态。

兼容机大量出现,美国居民 PC 拥有率从 1984 年的 8.2%攀升至 2000 年的 51%,PC 快速普及。

兼容机挤压 IBM 个人电脑业务利润,IBM 转型。1993 年,郭士纳临危受命,出任 IBM 的 CEO,将 IBM 重新定位为技术性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从 1993 年下半年起,IBM 的业绩突飞猛进,走出困境,股价也开始大幅上涨。

IBM 股价从 1993 年开始上涨

思科是网络时代弄潮儿, 借互联网的大风而上。为了不断发展新业务,思科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并作为投资者投资员工的公司,一旦这些小公司成功了,思科有优先权收购。 从 1993 年起思科的收购超过百起, 通过这种方法,思科基本垄断了互联网路由器和其他重要设备的技术。至 2000 年,思科发展达到高潮,垄断了多协议路由器的世界市场,市值一度超过微软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

1990 年,微软发布 Windows 3.0,该系统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并且程序可以在多任务基础上使用。之后,微软将操作系统以近乎免费的价格提供给 PC 制造商,并与多家软件公司合作。因此,大多数的软件基于 windows 系统开发,微软得以垄断操作系统市场。

凭借其垄断地位,微软打垮了电子表格软件龙头莲花公司、文字编辑器软件龙头 Wordperfect 公司等,夺得了利润最大的几个应用软件市场,推出 IE 浏览器、 Excel、Word 95 等系列软件,进一步成为软件行业的垄断者。

1988-2000 年微软的营收增速

第二阶段: 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初步形成

雅虎开创的免费门户网站建立了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带领人类走入信息爆炸时代。

1994 年,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费罗开始为互联网做一个分类和查询网站的软件,互联网用户通过雅虎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网站或有用的信息。这样,大家上网时会先访问雅虎,再从雅虎进入别的网站,门户网站的概念从此诞生。

美国在线不同,雅虎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采用这种免费、开放的商业模式,雅虎的流量成几何级数增长, 雅虎则通过投放广告盈利。雅虎定下了互联网行业规则——开放、 免费和盈利。

雅虎凭借流量优势,营收大幅上涨,股价暴增。由于具有巨大的流量优势,雅虎凭借广告业务营收大幅上涨,除泡沫时期外,1995-2004 年雅虎营收增长均在 50%以上。

自成立以来雅虎营业收入涨幅较高

在这样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从终端底层硬件到软件的公司均出现了涨幅超过十倍的大牛股。

第二轮:2002-2008年互联网普及、移动互联网萌芽

1999-2000 两年全球互联网领域的 IPO 金额大幅上涨,占所有行业 IPO金额的 10%,然而,互联网的商业基础——在线广告和电子商务无法容纳那么多网站,风险投资以及 IPO 融资的钱烧完以后,很多互联网公司就关门大吉了,泡沫破灭。

互联网泡沫更多的是针对投资界和工业界而言的,对于用户来讲,并没有什么崩溃的感觉,该有的服务还是有,而且基本都免费。整个产业界最大的变化就是 Google 崛起,并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行业沿着两条路径再进化,一条路延续 PC 模式,进入 Web 2.0,另一条随着通信领域 2G、3G 技术出现,转向移动互联网

路径一: Web 1.0 至 Web 2.0

与 Web 1.0 时代典型的网站处于互动的主动一方,用户处于被动的一方不同,Web 2.0 是用户与网站的双向互动。博客时代的开始,是 Web 2.0 的开端,其后维基百科、 Facebook 等公司的诞生,让人们见证了 Web 2.0 的发展。

谷歌上市以来股价上涨迅速

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 Web 2.0,从技术上,它没有任何创新;从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来看,它确实是一场革命;从商业模式上看,它是互联网生态的一次优化,并有可能带来新的商机,在 Web 2.0 时代之后普通人得以由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的消费者变为提供者。

Web 2.0 大事记

路径二: 移动互联网萌芽

1997 年 6 月,移动通信界的四大公司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无线星球组成了无线应用协议,手机具备了上网功能。国内第一款支持 2GWAP 上网的手机是 2000 年上市的诺基亚 7110 按键式手机,当时,链接网络大概需要 30 秒左右,浏览一个普通的 WAP 网页大概用 5 秒钟左右。

进入 2G 时代后,移动通信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联网设备的出货量可以看到,2005-2009 年期间,智能手机不断增长,但是增速较低,移动互联网尚处于萌芽阶段。

2005-2008 年智能手机产量缓慢增长, 移动互联网萌芽

2G 手机时代的功能机产业链与 IBM 时代的大型电脑产业链类似,手机制造商同时提供手机与软件。由诺基亚主导的塞班手机操作系统成为主流,2007年,塞班占据手机操作系统57%市场份额,黑莓占18%,Windows 手机操作系统占 12%。

在这个阶段,虽然众多科技龙头公司涨幅不如前一个互联网大爆发的阶段,但是依然出现了众多涨幅翻倍的科技公司。

第三轮:2009-2018年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兴起

这一轮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与云计算的兴起,两者都以不同的形式挑战着传统 PC 的地位。

2007 年, 苹果发布第一款 iphone,以触屏+应用的模式重新定义了智能机,2008 年,由 HTC 制造的首部 Android 手机诞生,它们将手机从硬件时代带入软件时代。

与此同时,2006 年左右,Google亚马逊IBM 先后提出云端应用,云计算能够实现电脑上所有的应用与计算都在云端实现,从而挑战了传统 PC 的 Wintel 格局。

信息技术板块重启上升通道,资本市场表现优越。除电信运营外的各细分行业指数表现亮眼。

智能手机引爆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 2008 年苹果公司推出 iPhone 3G 以来,智能手机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移动互联网领域开始影响整个市场。次年,三星公司也奋力追赶,推出了三星 GalaxyS 和 Note 系列手机,与 iPhone 并肩成为智能手机产品发展史中的中流砥柱产品。

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拉动网民数量增长,也同时撼动 PC 端在互联网领域的霸主地位。PC 端的上网时间自 2013 年起开始呈负增长趋势,而移动端的日均上网时间逐年上升,增幅提高明显。目前,全球用户在移动端的平均上网时长可达 2 小时以上,约为 PC 端的 3 倍之多。

移动端取代 pc 端 成为人们的主要上网方式

2010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75.62%,比去年同期增长近 60%。此后几年间,各类智能手机品牌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手机市场,以华为、小米、OPPO、Vivo 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手机逐渐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2008-2019 年间的智能手机市场,类似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 PC 市场,分工化形成,上游芯片市场较为垄断。

从智能手机主要的芯片供应商, 可以看到, 手机核心的芯片市场仍然被海外厂商垄断。

2007 年 6 月,苹果 OS 登上历史舞台,从此手指触控的概念开始进入智能手机的设计领域。iOS 的设计将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网页浏览、手机游戏和地图等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

2007 年 11 月,不甘示弱的谷歌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并合作开发了安卓系统,这个联盟由三星、华为、LG 等手机厂商,高通、英伟达等芯片公司,以及中国移动、T-Mobile 等电信运营商共 30 多家技术和无线应用的领军企业组成。

安卓在推出短短三年后就超越了昔日霸主塞班系统和黑马苹果系统,市场份额连续五年同比增速超 30%。目前,安卓系统已占总市场的 75.57%,苹果系统的市场份额保持在 20%左右。

安卓系统迅速成为手机操作系统领头羊

2008 年 3 月,苹果 App Store 正式上线,为第三方软件的提供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一个软件销售平台。APP Store 的应用下载量仅 3 天就突破了 1 千万次,手机用户对个性化软件的需求和第三方软件的提供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使手机软件业开启了高速、良性发展的新篇章。

安卓方面,2012 年 3 月推出的 Google Play 作为 Android Market 的前身,集合了谷歌音乐、谷歌图书、 谷歌电影等平台,为消费者下载安卓智能手机应用提供了更完善的中心渠道。

手机 APP 营收方面,2014-2018 年,全球手机应用总营收( 包含应用内广告收入和应用下载收入) 增速维持在 30%以上,至 2018 年已达 3652 亿美元。

游戏类产品是移动互联网收入的主力军,目前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根据 SensorTower,2019Q1, App Store 的游戏应用收入占总应用收入的 75.03%,手游成为移动互联网主要的收入来源。

从 PC 到云, 云计算兴起

互联网泡沫后,云计算兴起,计算由终端迁移至云上。

2006 年,Google、亚马逊和 IBM 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同年,亚马逊 AWS 公开发布 S3 存储服务、SQS 消息队列及 EC2 虚拟机服务,正式宣告了云计算的到来。

2010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仅 683 亿美元,伴随技术发展和大批量公司的涌入,至 2018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上涨至 3058亿美元,九年内的涨幅达 420%。

按照服务类型的不同,云计算可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主要面向企业客户和开发者,提供服务器、储存、网络硬件等底层设施资源,能帮助客户快速拥有存储、计算等资源。其主要代表厂商包括亚马逊的 EC2、微软的 Azure、IBM 和阿里云。

由于基础设施所需的巨大资本开支和行业规模效应等影响,IaaS 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2018 年,上述五家 IaaS 巨头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已超过总市场的四分之三,其中仅亚马逊就占总市场份额的 47.8%,目前,各大厂商对 IaaS 的投资仍没有放缓脚步。

2018 年 IaaS 全球厂商市场份额

软件即服务厂商先把软件安装在自己的服务器或者 IaaS 上,其他使用者只需通过互联网接入,无需耗费磁盘以及服务器空间等资源。服务对象包括个人与企业。面向个人的 SaaS 产品有在线文档编辑、表格制作、账务管理、文件管理、日程计划、照片管理、联系人管理等。面向企业的 SaaS 产品主要是 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HRM(人力资源管理)、OA(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等。

这个阶段,移动通信技术革命以及云计算兴起背景下,出现了类似于互联网大爆发时代下的景象,即大部分相关领域的龙头科技公司涨幅均超过了 5 倍。

第四轮:2019-2030年智联网/智能革命

科技进步体现在通讯方式的变化以及数据量的爆发,信息革命时代大体经历了前述的三次技术浪潮,第四次浪潮大幕正在开启,这一轮由 5G 引领下的第四次信息浪潮,可以称之为做智能革命时代,或者是智联网时代。

5G 有望拉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

从云计算到边缘计算, 智联网萌芽

智联网是指人工智能 + 物联网,其本质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自云平台诞生以来,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智联网平台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位一体的融合,第四阶段,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联网平台快速发展,AI 被应用于工业、消费领域,并实现规模化。

智联网是面向消费和制造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包括自下而上的感知层、通信层、边缘层、平台层、应用层五个核心层次,其中,感知层完成数据采集并向网络端发送,通信层将数据传输给边缘计算节点或者云平台,由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平台完后数据的储存和处理,最终赋能应用层,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以 APP 的形式为企业和消费者应用。

智联网产业链图谱

感知层是智联网系统的终端,既包括芯片、传感器、电源、屏幕等硬件设备,也包括操作系统等软件,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数据采集及发送。

芯片产业发展迅速,英特尔、英伟达、赛思灵是主要的提供商。2013-2018 年,全球物联网芯片市场持续增长,其增速在 2015 年达到高峰,近年来增速维持在 15%-20%,AI 芯片市场规模自 2016 年以来迅速增长,年复合增速达 57.29%。

在应用层方面,根据服务对象和驱动力来划分,智能网的应用层分为消费驱动型,主要是 To C 业务,包括智慧家庭、智能穿戴等;政策驱动型主要由政府政策推动,主要是 To G 业务,包括智慧消防、智能安防等;产业驱动型由企业自身推动,主要由 To B 业务,如智慧物流、车联网等。据估计,2023 年,产业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将超过消费设备,是未来智联网的主要方向。

智联网的三大服务对象

智能革命时代下如何布局?

通过对前三次科技革命的复盘分析,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带来了从硬件到软件的爆发,这一轮的 5G 通信技术革新下的智联网智联网革命将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互联化,利用人工智能处理上述过程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形成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替代部分人力工作,并大幅改进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相比互联网,智联网在以下三个领域产生了革命性超越:

互联网主要以联接作为主要进步,提供了信息传输的渠道,而智联网不仅实现即时信息搜集、信息处理、 信息传输形成解决方案并执行;互联网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而智联网则直接改变生产环节,直接提升生产效率, 智联网为工业 4.0 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实现人人互联,改变了人类生活模式;而智联网实现万物互联,万物和人互联,将会重塑人类社会。

对照此前产业变革时期盈利模式经历的三个阶段——信息变现,流量变现和数据变现,而日益膨胀的数据在采集(传感设备、智能硬件)、传输(光通信、 5G 等)、计算(云计算、 服务器等)、应用(ARVR、 自动驾驶、 工业互联网等)各个环节都将带来硬件设备以及软件需求的爆发。

根据前面三轮科技周期的经验,大科技周期下,科技领域的细分龙头会出现众多的五倍股和十倍股,新技术革命将是孕育大牛股的摇篮。

智联网时代的十大投资趋势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