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的天坛生物III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3喜欢:17

$天坛生物(SH600161)$

很久没有聊长文复盘天坛生物了。主要是天坛生物没有什么好聊的,天坛生物的霸主路一直在路上,一年半载的效益,和批签发都没有太大撼动能力。稳如泰山。

从2022年开始,从复权前的20元一路买到18元。那是一个暴力出空的过程,因为从20年54元附近的高点下来后一路探底到了18元,市值也一度跌破300亿。其实天坛生物关注从关注血制品就开始了,没有深入了解和熟悉过,因为只是国企,本人天生对国企不太感冒,慢.拖.懒,深入骨子的不良应向。事实也是这样,面对很多国企,我觉得大多数投资者请绕道。但是这里要改观的天坛生物可能不太一样,至少从这几年来的观察来看,走的很稳很有韧性,行路坚韧而锲而不舍。

先说重磅

成都蓉生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及上海血制人纤维蛋白原等研发课 题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成都蓉生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已获批上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层析工艺,10%浓度)、人 纤维蛋白原、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4 项研发课题完成临床研究,处于上市注册申请阶段;

2020年中报当时的文章,

2023年中报公司表述

仅仅一年时光在营浆站达到76家,获批中浆站达到102家。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慢工作,

如果跟其它血制品企业比较,你估计会飙涨它的优秀,

2022年终端覆盖率。

23年中报没有公布,

天坛在西南,和西北三地分别规划了3600吨的年生产线。

成都蓉生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国际生物城园区投资新建永安厂区,

上海血制在云南省昆明市滇中新区投资新建云南项目,

兰州血制在甘肃省兰州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新建 兰州项目,

上述三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设计产能均为 1200 吨,产品包含白蛋白、球蛋白和因子类 产品,目前永安厂区已投产运行,

未来随着云南项目和兰州项目逐步投产,公司将拥有三个单厂 投浆能力超千吨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并发挥协同效应,

2022年10月24日、11月12日、11月13日,昆明血制分别完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等血液制品下线。

中国生物旗下的天坛生物,历经两轮历史重组,才走上正道,专注血液制品的主业,聚焦世界领先的专精特精,主要是引领,血液制品国产替代,自给自足和未来出口亚欧非的主要远景。所以有人说卫光要吸收天坛生物,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天坛吸收卫光生物的血液制品资产是99%的概率,而且,莱士,派林,现在都还没有主,以及泰邦。这些都最终会被吸收合并。

天坛生物从2017年重组前的47个浆站资源,截止23年,目前已经102家浆站,超过两倍的浆站扩张。

采浆量由原来的1400吨扩张到现在2022年59家浆站采浆量达到2035吨。我相信随着100多家浆站的运营,未来3000多吨的采浆量是可以达到的,平均每家浆站采浆量40吨均量。

我国目前每年血制品采浆量需求是14000吨左右,而目前,满打满算才10000吨附近徘徊,缺口还是很大。要想集采压价,可能性非常小,而且企业没有动力和意愿配合。

给整个行业在医药生物领域这个板块来说形成天然壁垒。高壁垒,低竞争力率,强需求未满足的市场环境下,我相信30倍估值是打底的底部估值。当然企业本身不要出问题。不干正事瞎乱搞那不行。

我国进口主要是人血白蛋白,外购接近65%每年需要进口,国内不能满足。随着国内自给和满足要求下,国内早晚的事。

重要产品的人凝血因子8

2022年,国内人凝血因子Ⅷ总销售规模33.4亿元,大部分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未来重组替代是难以避免的。目前重组生产厂家国内只有三家,神州,正大天晴,天坛生物

2022年神州的重组8销售过10亿,国内重组8的单价在500-1000左右。

根据世界血友病联合会(WFH)的调查结果,全球人均凝血因子Ⅷ使用量在近7年趋于稳定,中位数使用量约为1IU/人。根据国家使用量进行的统计中,2018年中国人均凝血Ⅷ因子使用量仅为0.026IU,差距不是一点点的大。

按照目前市场,空间很大,国内150亿以上的市场体量,现在才30亿左右。

静丙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静丙”)目前国内只有天坛生物层析法静丙待上市程序中,年底上市大概率。

IVIG是从一个3000~10000份混合的健康人血浆中分离纯化的免疫球蛋白,天然IgG含量>95%,

静丙含有上千万种广谱抗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能迅速提高接受者血液中的 IgG 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在多地的权威专家和多地发布的诊疗方案中明确推荐使用静丙,可有效减少患者危重及死亡的概率,此外疫情期间大量一线临床医务人员通过输入静丙提升自身免疫力。值得一提的是,静丙在院内市场和院外市场均可以进行销售。

静丙这个万能钥匙,

2022年天坛生物静丙批签发遥遥领先。天坛生物:2023年1~6月,其中静丙签发155批次(+6.9%)

而中在这个万能免疫钥匙的使用上临床限制很多,主要还是血制品供应不足。

我国2021年的静丙消耗量约为27.6g/千人;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静丙平均用量早在2015年就超过了200g/千人,加拿大、爱尔兰、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的平均用量均超过了100g/千人,国内人均用量处于较低水平。

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SCIG)

国内免疫(PID)原性病者数万,

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导致免疫系统缺陷,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并出现其他一系列临床病症。在过去的20多年中,已有400多种PID被发现。医学界估计,我国各类PID患儿累计约有数十万例。

广西男孩陈杰(化名)是一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者。4岁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感染频繁侵袭。陈杰的母亲收到过几次病危通知书。疾病冲击最猛烈的时候,感染导致的肺炎让年幼的男孩感到“半死不活”。躺在重症监护病房里,他不能动。反复发病,因为各种原因延误了10年之后,在陈杰14岁那年,他终于做了基因诊断,确诊了病因,一种先天遗传性的罕见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陈杰每个月都要去医院住院2天静注,一次要用13瓶“人免疫球蛋白”,维持身体运转。国外使用静丙的疾病中,差不多有一半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人,国外他们的诊断能力比较强,很早就启动了规范的抗体替代治疗。与之相比,国内差距还比较大,缺乏SCIG这种专为PID患者“定制”的剂型。

国内SCIG产品上市后,患者自己在家中就可以完成输注,将极大节约时间精力,保证生存质量。

全球已有三款SCIG产品上市,分别为GRIFOLS公司的Xembify、Takeda公司的CUVITRU、CSL Behring AG公司的Hizentra,

2015年,蓉生药业在国内首家启动20%蛋白浓度SCIG产品的研发,并于2021年3月以治疗用生物制品2类在国内首家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开展临床研究。目前处于三期临床。

天坛生物研发中心总经理余鼎表示,成都蓉生研发的该产品采用目前国外最先进的20%蛋白浓度配方,高浓度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皮下输注体积,缩短输注时间,减少副作用,输入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可以更稳定。

据悉,目前静丙的浓度为5%,国外市场上的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浓度为10%、16%等。“成都蓉生药业作为血液制品行业的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降低药物成本,替代进口药物,避免被‘卡脖子’,这是我们企业的责任所在。”余鼎介绍,成都蓉生之所以挑战20%蛋白浓度的“最高难度”,也说明企业已具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层析纯化工艺等技术基础。

等于说这个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使用静丙的成本主要包括三块:首先是住院费用或者是日间病房的费用,因为通常要住院才能使用静脉输注类的药物;第二块是检查费用,因为人体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患者在使用前需要做入院检查;第三块才是药物本身的费用。静丙的用量是根据患者体重计算出来的,每月每公斤体重大约要用500毫克静丙。以陈杰为例,他每月住一次院,每次要输注13瓶静丙,一瓶静丙的费用在600元左右,13瓶的药费就在大约7800元。

利国利民大善事。国之利器。

$上证指数(SH000001)$ $医药卫生ETF(SZ159938)$

全部讨论

2023-09-12 22:13

除了熬时间,天坛需要操心的事情并不多

2023-09-12 21:58

同业竞争的问题又来了,不知道大股东想的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