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黎明前的中国式安东尼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一直对安东尼·波顿折戬沉沙于中国市场感到不解,他可不是个等闲之辈,毫不谦虚的说:

他是唯一能够与彼得林奇并驾齐驱的世界级的基金管理人。

安东尼不是金融专业出身,早年间毕业于剑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了金融业。

道琼斯指数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直到他29岁时,1979年

腼腆而内秀的波顿在犹豫着是否应该跟新进入英国的富达公司联络,而此时他的妻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她一遍又一遍地劝波顿:“打个电话吧,亲爱的,你又不会因此失去什么。”

虽然富达在美国本土的基金业绩平平,但波顿因独特的“反向投资”策略和旗下的特殊状态基金而名扬。

“不走寻常路”才是他的投资之道,这一点从他负责的基金名称上即可见一斑——富达特别情况基金。

这听上去就和我们平常接触的那些“大盘优选”、“优势成长”不是一个调调。

所以在其20余年的重仓股名单中,一些如英国电讯、英国石油、渣打银行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都只是“配角”。

BT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BP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渣打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真正的“主角”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另类”公司。

甚至“有那么两三家公司,它们的名字我一点都不记得了”,连波顿自己也对购入股票的“另类”感到惊讶。

但他确确实实赚了很多钱。

也正是因为他逆向投资的思路,使得1999年他的30只股票居然全部被收购,全都咸鱼翻身,让他大赚一笔。

在互联网泡沫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却不断地增仓传统行业股票,不但躲过了泡沫破裂时的危机,更是在泡沫之后又大赚一笔。

资料来源:格隆汇

从1979年进入富达基金到2007年波顿宣布退休,

波顿管理的“富达特殊状态基金”和“富达欧洲基金”,这两只基金都达到约20%的年复利报酬率

也就是说,在28年的时间里,波顿让两只基金的投资者的资产增长了146倍。

大家都称他为“欧洲股神”。

如果,07年的时候波顿能像彼得林奇那样,一退休就金盆洗手,那这一世英名到现在就无人能打破了。

然而,他退休了之后,选择来香港生活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波顿自己调研了一下还是别人鼓吹了一下,波顿决定在中国市场重新出山,并坚定看好中国市场。

波顿的到来,香港媒体争相报道。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是2010年吧。

富达中国特殊状态基金成立不久后,MSCI中国指数创下危机后的最高值,此后一路下行。

也正是在此时,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转折期,货币从扩张期进入稳健期,以往公司规模由扩张溢价转变为紧缩折价。

中国股票真是千古之谜啊,而同样在中国,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无比靓丽,狠赚了一票;安东尼却屡次踩雷

富达中国特殊状态基金成立初期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基金自2010年4月成立一年来,股价下跌约20%,基金资产净值下挫约14%

而同期该基金的比较基准MSCI China 指数跌幅约5%,这意味该基金到2011年上半年就跑输约9个百分点。

据该基金公布的资料,到2011年4月底,基金持有最多的是在香港上市的非国企和非红筹公司,占基金总资产46%,其他为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香港上市红筹股及内地上市A、B股,分别占15.3%、12.1%及12.1%。

当年该基金持有的前十大股票包括中国联通、汇丰控股、腾讯、招金矿业、国美电器、霸王国际、华晨汽车等。

在我们现在看来,虽有优质的股票,然而还是不能拯救一溜而下的标志熊股。

在中国,波顿还是更青睐于民营中小企业,因为这是他在英国成功的秘诀。但中国不规范的小公司让波顿频繁踩“雷”。

味千中国遭遇“骨汤门”。

味千(中国)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霸王集团有“二恶烷事件”,当年股价跌了34.53%和64.08%;此后也一路下行,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

霸王集团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11年3月开始,因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出现财务造假等问题,结果牵连所有中资概念股。

在这波下跌过程中,中小股票的跌幅远远高于大股票。

当年西安宝润被控欺诈,股价跌幅超过90%。而且波顿使用杠杆,放大了损失,亏损一目了然。

资料来源:凤凰网财经

后来西安宝润直接从纳斯达克退市了·····

安东尼到底在哪里出错了?

当时港股有非常多的消费股,投资者又不喜欢投资周期股,加上估值又低,因而香港市场貌似是投资非周期股的天堂。

但其实说是地狱也不为过。

连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也栽到里面,买中的全都是霸王、李宁、味千、博士蛙、宝姿等标志性熊股。

这些公司大多都是生产经营出了问题,有的是公司治理问题,但最要命的其实是买到的是造假公司。香港市场上市公司造假比例实在太高,可能跟发行制度相关,也可能跟无法到内地进行监管相关。

那么是他的投资策略出错了吗?

在评估一只股票时,波顿一般会考虑:


1. 公司的商业特权

2. 管理层

3. 财务状况

4. 估值

5. 被兼并的可能性

6. 技术分析上的上涨动力

波顿说,投资中最主要的收获,就是拜访那些他投资的企业或者准备投资的企业管理层,与他们进行会谈。

在拜访前,波顿一般会做功课。首先查看公司的股价图,3年、5年、看看它的市场表现。

接着,查看一些估值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以及企业价值/息税前收益。

简单从常用的估值因素来看,波顿表示,最好查看20年的数据,至少要包括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因为少于10年的数据资料有时会误导投资者。

将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综合来看: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通过十年数据筛选出214只股票,我们进行回测发现,这项综合估值指标所得到的策略年化收益率为9.29%,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6.38%,两者所差无几。

从企业价值/息税前收益来看: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该项估值指标所得到的策略年化收益率为17.87%,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6.38%。该项策略收益相对来说较高,但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存在没有符合估值指标的情况,导致策略持仓空白,空仓次数较多。

波顿在书中讲过一个例子。

在早年间,一家中等规模的位于英国的化工企业将它的大部分产品销往欧洲大陆。在当时的英镑/欧元汇率下,这家企业的生意很好。

但波顿发现,如果汇率上涨15%,那它就没有生意,至少利润会大幅缩水。因此不对其投资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当时波顿更看中一个企业能否在中期经营中产生现金流,估值时,现金回报是他评价一家公司是否有吸引力的最终尺度。

他认为用上企业价值(EV)与总现金流量的比值,这能确保企业价值,能根据退休金赤字或其他细微项目作出适当的调整。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策略测算下来,年化收益率为14.90%,策略后期走势良好,但是前期与沪深300指数策略胶着前行,没有太大的收益空间,虽然波顿较为重视这一估值指标,但是策略表现稍逊于企业价值/息税前收益指标。

波顿的策略似乎并没有错。

但是,

2014年波顿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他倒在了中国牛市的黎明前。

离开前,他说,“错误不在我的交易策略,也不在于这个不成熟的市场,而是我把自己的策略放在了这个不成熟的市场。”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市场极度乐观或极度悲观时,往反方向下注就对了。”

“每次,当我看到全市场的投资人都举手投降时,就像看到股市落底的明确迹象。这一招,我已经用了30年了。30年来,这招的失灵率为零。

然而,他在中国失败了。

离中国经济越近的人,疑惑也就越多。

从远处看,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城市群,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中产收入阶层,最大的消费群体。

但走近之后,投资者会发现高收入阶层热衷于国际消费,中等收入阶层热衷于投资买房无暇消费,高到可怕的负债率背后,企业很难从中得到充足的利润。

除此之外,在中国,安东尼要想在一群骗子中找到老实人太难了。


添加Choice小秘书微信(Choice8848),加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机构交流群,与金融圈人士亲切交流;点击“阅读原文”可免费注册Choice金融终端,查询更多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