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整体是低估的,买入未来的方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0回复:4喜欢:278

 

到底如何去看估值,我看到很多人的分析,有的拿PE,比如市盈率或者股价涨多了或者股价贵了;有的直接看绝对的股价,觉得100元的股价就是贵,我们肯定不能这样理解,估值跟股价本身没关系。100多元的股票和10元的股票,只是代表这一股的价钱,这一股的价钱乘上股本,比如它发行了1亿股,那发行1亿股100元一股和发行10亿股10元一股,乘上都是100亿的市值,所以它俩价值相等。但很多投资者,尤其是很多初入股市的人,他就觉得100元钱的股票比10元的股票贵,但一般情况下,市场里往往高价股反而是低于低价股的估值。价格越高的群体它不贵,反倒是价格越低的群体,往往它的估值是高于价格高的这个群体。如果这个市场里,这一批股票是100元的股票,同样对应的一批10元的股票或是5元的股票。如果来100个股民买股票,会有多少人去选择买100元的,又有多少人去选择买10元或5元的。从这个市场整体的股民角度来说,如果进了100个新股民,让它进行选择,不考虑这些公司背后的基本面或行业,如果只是单看价钱,我相信90%以上的股民会选择买入10元以内的,而不会去选择买100元。因为在股民心目中,他就觉得100元的比10元的贵。这就造成了市场里新加入的资金,往往就去买那些低价的股票,低价股得到大量资金的追捧,而高价股,它其实只是一些理性的资金。

 

片仔癀茅台的人我相信肯定不是散户。像买茅台1000多元钱一股,那么一手就是十几万,根据国家新闻和数据统计,在中国股市十万以内的账户占90%,90%的股民连一手茅台都买不到,所以买茅台、片仔癀、云南白药这些人,要么是机构,要么是真了解这家公司的铁粉。而且买入基本上都是抱着一个长期持有的态度,投机资金很少,尤其是散户游资这种投机资金很少。散户肯定买这种3元、5元的,同样是医药股他也去买3元、5元的,他不会去买50元以上的。这就造成低价股的散户资金多,流动性充沛,而高价股反倒得不到太多市场非理性资金的买入,因为股价高了以后买入都是理性的资金,非理性资金的人很少。由于资金买入的这个情况,造成高价股真正的内在价值,往往比低价股要低估的。这就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为什么这么多年永远不拆分股票,保持一股几十万美金的原因。巴菲特认为愿意花几十万美金买伯克希尔股票的人一定不是冲动的,不是短线的,一定是长线价值投资的。这样就会造成这类高价股越高越涨,因为它里面的资金很稳定、很理性、持续流入,这些都是长期投资,它的换筹率较低。反倒是几元的股票换筹率非常高,因为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短线资金,这是简单给大家普及一下价格的高低。可能有很多专业投资人都理解,但也有很多新股民,他们有的时候还是不理解这个问题。另一个就是大家容易拿银行股、地产股或是这些大的蓝筹股、保险股、券商股这些的市盈率,和医药股、消费股甚至科技股这种市盈率去对比。你要比市盈率,银行是5倍的市盈率,很多消费股都是50倍的市盈率,那么大家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5倍的市盈率是低估的,50倍的市盈率是高估的。

 

我从进股市到买消费医药从来都不是按照市盈率去买的,按市盈率也行,我记得当时2013年茅台最低的时候不到10倍的市盈率。我说茅台当时的市盈率只有8倍,市盈率能否继续往下跌我不知道,但未来几年还能回到50-60倍的市盈率,这是不是应验了。这种本来属于高市盈率的突然变低了,这也是一个机会。好公司突然出现的低市盈率,当然是机会。但一个是偶然,一个是常态,2013年的茅台出现不到10倍的低市盈率是一种偶然,不是常态,因为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它的品牌价值,以及它长期的行业属性、市场定位就应该是处于成长性的估值水平。你不能拿5倍市盈率的银行去衡量30倍市盈率的消费股或是医药股,它不是一个世界,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银行5倍的市盈率,它可能长期都是5倍的市盈率,它是有很深层次的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背景的,但这需要你对这个产业要有很强的综合知识水平去理解。比如银行不光是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它的估值水平、市盈率、市净率,长期市净率基本在1倍左右,市盈率也就5-15倍之间,它也有发展周期的问题。但绝对不能拿银行的市盈率和消费股或科技股的市盈率去对比,得出高和低的结论是不对的,因为产业、估值体系、行业发展的成熟度不一样。所以市盈率、市净率这些是一种估值工具,是估值的一种工具箱,是我们去衡量这个公司是高是低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不是估值,估值工具和估值是两种概念,估值是要结合估值工具加产业周期、社会发展的周期以及综合各方面得出了一个结果。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发展周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行业的估值水平还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动态的。很多人说投资既是一种理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这就是理性的数字加艺术的一种过程,也就是说你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周期,你得出的估值是不一样的。同样一家公司,在今年的估值逻辑和10年以后的估值逻辑不一样。所以咱们既不能简单的把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对比,同时也不能把同一行业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所以很多人拿美国的医药股像强生宝洁的市盈率,和我们的类似公司对比,得出我们高他们低,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企业发展的成熟周期不一样,就像很多人说,马老师片仔癀的估值贵,我说估值是贵,但从我买进去这十几年我都没见过估值低过,唯一一次估值跌到30倍以内就是2008年,从那以后就没有跌过30倍市盈率,常年的市盈率是45-50倍之间。所以你怎么去理解估值高和底,你要想等到估值低,可以等到以后它涨到几千亿的估值,真正的发展成熟了,企业已经到了所谓的饱和了,他的估值会下来。但等到那一天的时候,可能是10年以后,要真等到便宜的时候反而不能买了,因为它已经过了成长期。所以有时候只是偶尔某一年里,它会有一个阶段性的下跌,但你想用10倍、20倍的市盈率买,可能你必须得等到它的长期发展过了一个大的周期之后。

 

估值和估值工具不一样的,就像美国的强生宝洁,强生有自己的一个发展周期,现在市盈率可能是20多倍的市盈率,我印象中市值是将近四千亿美金。将近三万亿的人民币没法比,完全不在一个发展的成熟度上,强生在90年代时,它的成本都是负的,像1996年是负1元,现在是140多元。这个股票月线基本长期是上涨的,即便市值达到两万多亿,但它的股价也是长期上涨的。所以我们要买入这样的股票,你的资产就是长期上涨的。它从2009年这一波启动,它现在已经了上万亿的市值了,所以它的涨幅不会那么夸张,从2009年到现在从20元涨了7倍,月线基本也是一路上涨。这种消费医药类的龙头股,一旦启动上涨的话,它会涨很多年,所以不要轻易的觉得涨几天就觉得贵,都得按10年的周期往上涨。就像茅台2014年见底到现在还没见底,还在涨,所以很多医药股今年才见底,要真说高至少一个周期三五年以后。所以估值要看这个企业的发展阶段,比如拿银行和医药来比,银行为什么我们不参与,因为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不看它的市盈率。当然我觉得市盈率低是好事,市盈率低说明它的估值确实不贵。但它们估值低,就说明我们大盘很安全,它只是代表我们大盘很安全。不过我们不一定参与,因为我们觉得它已经过了它的成长周期,我们只参与成长股,不参与靠股息吃股息涨不动的夕阳产业。

 

我把银行理解为夕阳产业,银行业目前占整个社会净利润的比重,上市公司占50%,整个社会的利润比重超过30%-40%。也就是说社会40%的钱都被银行挣走了,而我们的医药产业只挣了社会3%的利润,美国的药品产业挣走了整个美国社会利润的35%,这都是有数据的。美国的银行业只占整个社会的15%,我们的银行业占整个社会的40%。我们再加上地产和其他一些占到60%以上。也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金融行业加上房地产这个行业,占了整个社会利润的60%以上。我们医药只占社会利润3%,欧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整个医药产业占整个社会利润的30%以上。我们和欧美发达国家比,我们医药产业在社会利润的占比太少,也就是社会利润是个大蛋糕,医药产业只切走了3%,但欧美同样的发达国家,它们的医药产业切走了30%,这就有个十倍的差距。为什么说医药产业是成长性行业,就成长在这个地方。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切走了整个社会利润的30%,现在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大概占整个社会利润的40%,美国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企业,加上医药产业、银行业,基本上占了社会的80%的利润。营业收入的话,很多工业制造业,像汽车行业的营业收入都很大,但它们没有利润。我们的股票市场比的是利润,不是收入。


 我们买股票喜欢买小市值、大行业、大品牌,那么我们现在选行业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要选小市值、大行业空间、大社会影响力的支柱产业。全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所有行业里,医药产业是第一大产业,它的利润总和超过美国所有行业。中国医药产业的利润总和只占上市公司的75,整个社会的只占3%,未来会往10%、20%甚至30%的比重走。因为社会越往后发展,人对健康方面的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多,可能过去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不到用于保健或者医疗,未来可能会提高到15%-20%,甚至再过十几年,我们每个家庭的月收入可能会有将近40%-50%都要用于买保健品或和健康相关的产品,像美国就达到这种高度,吃喝的比例会越来越低。老百姓的消费比重会越来越往这方面去提高,那这个行业的成长就是持续的成长。其实中国做什么事都是超过美国的,像中国的银行不管市盈率多高,但世界前十大银行按市值排名,中国占六个。但是世界前十、前二十大医药公司,中国一个都没有,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中国也至少占了三四个,美国的四大互联网都是过万亿美金。像美国的苹果谷歌微软,这都超过一万亿美金,就是七万亿人民币,中国最大的腾讯现在是五万亿元,还没达到一万亿美金。中国以后还会往这个方向发展,因为中国人口多十三亿人口,美国只有四亿人口。这些东西和美国还有的比,像我们拿工商银行和美国富国银行比,我们甚至超过他们,我们拿着茅台都能超过他们。

    

    我们的医药和国外没法比,同样是做糖尿病的,十三亿人口的糖尿病企业,龙头股加一起不到一千亿的市值,一个诺和诺德就两万亿的市值,还没算礼来这些,四五个做糖尿病加一块有五六万亿,整个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糖尿病市场龙头公司加一块不到两千亿。所以没法比,跟国外大概差距几十倍,这个差距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所以做投资,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去考虑这个,我们不能光看静态的一些数字。投资首先要定性,其次再定量,定性有排除法,在中国哪些行业、产业还能成长、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从定性上去排除,排除完剩下的再去做定量,再具体的看每家公司的高和低。 



比亚迪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它可能和华为以后要做5G。汽车变革时代如何去理解?你不能用传统的燃油汽车股票,去衡量一个新兴的高科技汽车的股票。就像你不能用诺基亚的估值,去衡量苹果一样,诺基亚代表的是功能手机,苹果代表的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那么你不能用诺基亚的高度和市盈率去衡量苹果的高度和市盈率或估值、市值,因此你不能用丰田汽车通用汽车去衡量特斯拉、比亚迪,我们只能用特斯拉去衡量比亚迪或用比亚迪去衡量特斯拉,因为它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东西。4G时代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APP,像抖音、淘宝、微信它们的成长。那么在5G时代的时候是一种产业互联网或万物互联。那么万物互联时代第一个改变的行业就是汽车,也就是汽车将从燃油汽车变成电动车,进一步从电动车变成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这是一个趋势。大家记住这个趋势,在这个变革的过程当中,它需要一些基础的技术去积累。比如说5G的普及,为智能汽车打开了长期发展的空间,这就是华为先选择汽车行业布局的原因。因为手机只是属于4G 时代改变的产物,5G时代改变的是汽车。它是从电动车变成智能车,一旦变成智能车,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和格局就完全不同了。那么现在5G做的最好的就是华为,华为的5G世界第一,美国也超不过。华为要做5G智能车,它和比亚迪捆绑最深,所以这就是我看好比亚迪的一个逻辑。

 

大家买股票一定要注意,就是中国未来会怎么发展,我从年初就已经告诉大家了三个方向,一个是大众消费品就是消费升级,主要和嘴相关的;一个是健康产业,美国大的蓝筹产业在过去十年都可以大幅上涨,更别说中国了,一定要看发达国家;还有一个就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就看特斯拉,这才是代表未来,中国一定会步入他们的后尘。简单举例,就像买房一样,你在十几年前看到北京的房子,在2001、2002年的时候,最贵的小区才一万元一平米,但那时候看到房价一万元一平,你就会觉得很夸张不敢买。那个时候太阳宫刚开发,当时只有4000多元一平米,现在太阳宫的房子卖到八到十万元一平米。当时很多人觉得贵,因为针对那个时候的收入水平、整个社会发展的阶段,5000元一平米的北京房子就已经觉得是天价了,要是在三四线城市,当时是几百元一平米。但如果那个时候,你要和发达国家对比,如果中国的北京定位像香港、纽约、伦敦、东京一样,那中国的核心城市的优质地段房价会涨到五万、十万一平米,如果北京、上海、深圳以后能达到那种境界的话,现在就非常便宜。但站在那个时候你肯定会想,北京怎么可能和香港比,怎么可能想象咱们的房子会往伦敦的方向比,那时候就算真的对比了,你也不会相信。但你要相信社会是在进步,就像我现在拿着一些中国的医药企业和美国同类的医药企业去比,肯定会想它们是国际型企业,一年研发投入上千亿,怎么能跟它们一样,我们总共一年的市值都没有一千亿。你要站在这个角度是不敢比,但中国二十年前马云在创业的时候,在他自己家里边创业才十八个人的时候,你觉得马云会有一天和微软比吗?那个年代的微软已经是上万亿的市值了,而马化腾几百万卖他的腾讯还没人买,马云刚十八个人开始创业,那你觉得腾讯今天能和微软媲美吗?所以这个逻辑大家一定要明白,要以动态的角度去看这个社会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的东西。

 

不仅要从宏观上看估值,我们还要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不同的发展周期也要看。一个企业的发展周期,它往往会从一个高位跌下来,前期会从高位跌到低位,股票估值下跌、股价暴跌,然后业绩基本面出现了一个外因或行业内部周期因素导致行业基本面的调整。比如2013年的白酒面临三公限制消费和塑化剂,去年中国慢病行业遭遇的集采,导致基本面的下滑,同时股价的大跌,这是第一阶段。股价跌下来以后,基本面很差,业绩甚至都是亏损的,股价是下滑的,这个时候是最佳买入的时候。然后你会发现股价在低位开始反弹,在股价第一波反弹时,基本面可能会变得更差,但股价已经能提前于基本面反弹,之后基本面的一些财务指标会开始慢慢变好,股价持续反弹。

 

回到大盘,只要大盘在3000点一线,不管多低都是低位。中国股市跟全世界股市相比,整体的市场水平太低,跟美国比我们就相当于他们的一个零头。美国从2008年到现在都涨了十倍八倍,我们到现在都没动,这就是差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股市能涨,我不觉得像巴西、印度其他国家发展的比咱们好,包括美国过去10年我也不觉得比咱们好。但他们涨的确实比我们高,就算拿我们的创业板跟他们比也不行。所以这个位置不存在高,3000点以下不要谈泡沫,不存在泡沫,大部分行业都没有泡沫,因为整体是低估的,所以这是好事,我希望它的指数低,我不希望太高了,指数低说明我们是结构性行情,我们就挣结构性的钱。


免责声明:

文章力求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读者也不应该认为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读者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可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全部讨论

2021-07-16 22:34

学习了,看估值,成长股。

2021-07-16 22:32

学习

2021-05-19 09:01

学习了!

2021-04-06 13:54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