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飞色舞,吃到肉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3

这段时间,又有点“煤飞色舞”的味道了,中国铝业一度冲击涨停,大盘一举冲破3400点。

两市成交量比上周小幅放大,达到8872.45万亿,发一下十个细分行业涨幅,让大家感受一下市场。


回顾市场的目的,其实就是感受市场的热度以及风格上的变化。一般来说,一种风格的演绎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多研究、多跟踪、少操作。

操作上,自7月份市场大涨之后,陆续清仓了部分高估的消费、医药、九泰锐益等我们认为已经相当不便宜的品种;

目前主要持仓是偏价值、偏顺周期的,因此,这一波的风格切换,算是吃到肉了


这一波如果有色继续演绎,我可能会陆续卖出有色ETF,其他宽基或者封基继续拿着。
投资中,最糟糕的操作其实是单边赌风格,因为,这种单边赌,一旦踏错节奏,可能来回打脸。
之前说过,我们很多仓位是2018年、2019年陆续建立起来的,当时并不知道风格的演变规律,虽然,这其中有一些逻辑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关于这点,以后说。
当时我们配置的有低估的偏大盘蓝筹的,也有偏小盘成长的。
只是随着行情走着走着,陆续卖掉了一些,剩下的大部分就是偏周期的了(因为之前没怎么涨

)。

虽总体偏防守,但其实我们还留有一定的进攻仓位,用的是证券ETF,还有一点300非银

因为,我们无法预料市场会怎么走,只能提前布局,有侧重的布局。

以上是操作思路分享,今天,主要还是想系统性地和大家分享一些选基金的思路。

…… ……

目前,市场上公募基金总数超过1万只,比股票还多,让很多基民无所适从。

我们先给分个类,市场上的基金大致可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及一些其他类型的基金。

其中:股票型基金1726只;根据规定:股票仓位要占到8成以上是为股票型基金;

这种基金在波动巨大的A股市场,操作起来灵活性欠佳,这些年上报的品种以混合型基金为主。

混合基金4362只,按持有标的类型比例,可分为偏股型、偏债型、平衡型和灵活配置型;

债券型基金3678只,管理的资产最多,具体可分为长期纯债基金、中短期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券基金;

其他基金主要包括QDII、商品基金、保本基金等。

从风险看,股票型基金 > 混合型基金 > 债券型基金 > 货币基金

相应地,风险高越高,收益越高。

股票型基金风险最高,最大回撤超过30%,长期收益率能超过10%。

混合型基金股票持仓比例比较灵活,从风险收益上看,偏股型>平衡型>偏债型。

当然,这里不能较真,如果一只混合型基金,常年股票仓位在8成以上,风险当然不输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风险较小,年化收益在5%—8%之间。

货币基金几乎是无风险的,然鹅,收益也就是2个点左右。

简单粗暴做个小结:风险高低其实和权益占比有关,权益占比高的,相应的风险就高,反之就低。

存在即合理。

市场中存在着这么多基金,其实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风险收益需求。

这其实和找另一半有点像,适合自己的,才能做到长期持有、拿得住。

那么,在选基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一、风险偏好


选择基金,首先要确定你能承担多大的风险。

有人会说了,废话!当然是,收益越高越好,风险越低越好。

那敢情好,然而,投资中有个“不可能三角”,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这三者不可能同时满足。

因此,我们必须依照自身的风险偏好做选择。

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当你拿着某个品种,夜间“超熟睡、超安心”,那么,大概率和你的风险承受是匹配的。

如果你如坐针毡,一会儿看一下,一会儿看一下,那么,这种品种你就不适合持有。

风险偏好的差异性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主观方面:性格。有的人天性敢于冒险,愿意承受更大的风险以期获取更高的收益。

经历。有的投资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是2015年暴仓后再也不敢近身股市的。

还有些投资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特别是在市场好时赚了钱就以为是自己策略得当(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一些是经过充分准备进入股市者),然后,在正向激励下,不断加大风险偏好。

这里插播几个关于市场的残酷事实:

1.大部分时候,市场并不存在很多机会;

或者说很多机会是你无法抓到的,但很多新手却觉得市场处处都是机会、波动就是机会。

2.市场时不时地奖励甚至重奖一些犯错误的人,这是这个市场最具迷惑性的地方。这条值得细品!

3.从成交量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高位入场,这是投资者亏钱的重要原因之一。

4.频繁操作除了增加亏损的概率和带来操作上的快感,别无其它任何用处。

5.你并没有认真对待你的钱!

我有一次和一个业内人士讨论投资者的不理性问题,他开玩笑式地说,太认真,你就输了。

市场上,拿着一万两万来玩的人大有人在,他们不研究、各种打听消息,要代码,赚了窃喜,亏了自认倒霉,或者各种骂,他们只是来“玩”的。

有多少人是这样,去股吧看看就知道了。

当然,文章内容本身也是过滤读者的一个过程,从我这么久和粉丝互动来看,我的绝大部分读者是认真在对待投资。

说回风险偏好。

除了主观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例如年龄。年龄一般和风险偏好相反。相信拿着毕生积累的养老金的人断然不敢去期货市场搏杀。

风险偏好高的人可选择的品种主要有: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

这类基金的权益占比高,长期收益较好,但短期净值波动很大,投资者要有承受大幅回撤的心理准备。

风险偏好低的,可以选择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产品。

二、资金的使用期限

这一点直接决定了资金的投向。一个月以内不用的资金,可以用于货币基金逆回购、月度定期存款产品等。

一年以上不用的资金可以用于债券基金的投资,2到3年甚至3年以上不用的资金才适合进行权益类的投资。

举个栗子。

如果你2018年初进入市场,当时的股市热点全无,全年阴跌,此时,如果你短期需要用钱,就要割肉离场,并且,完美错过之后的2019和2020年的这波行情。

三、能力圈。

关于能力圈,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明白自己的能力圈边界;一是遵循“不懂不做”。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过了很多身边的朋友或者听闻一些投资失败的案例,其中绝大部分翻车案例都是因为违背了该条原则。

投资P2P,投资某个“赚钱”项目(有的甚至是传销骗局)、高利贷、买自己不懂的个股……

此外,能力圈也与风险偏好有一定关系,对于能力圈范围内的标的,风险偏好会高一点。

因为懂,所以敢于下注!

在我们学习投资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了解更多品种的投资逻辑,如此,有助于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如果你是老手,对市场走势有自己的判断,可以选特定的行业指数基金或股票基金作为工具。

如果不是,最妥的方法是以全行业选股的混合基金作为核心仓位,少量配置行业基金作为卫星。

老老实实交个1.5%的管理费,让基金经理给打工,其实是个很划算的事儿。

总之,投资是很个性化的事。彼之蜜糖、汝之砒霜,有人在可转债里赚的盆满钵满,有人却因此亏掉了一套房。

有人靠着诺安成长赚了50%以上的收益,大部分小白却只能亏损收场。

不是投资品种的问题,是认知的原因。

未完待续……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不在此山中。入市14年的投资老司机,实盘组合,手把手带你投资

 $有色金属ETF(SH512400)$    $中证红利ETF(SH515080)$    $煤炭ETF(SH515220)$  

 @蛋卷基金    @雪球达人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0-11-23 17:32

股吧真是个挺魔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