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经济窥探未来中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思考:因为房地产的原因,现在中国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期,与疫情一样,这段阵痛期早晚将会过去,我相信,中国经济转型终将成功,中国的经济也必然腾飞。那么,转型之后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行业在未来有较大的机会?哪些行业将会衰落?这些问题的答案本人认为可以从湖南长沙的经济结构中寻找。

长沙从2017年进行房价管控,但是长沙的经济总量并没有衰落,反而超过国内平均,这样的成绩令人赞叹,长沙是如何做到的?这次国内经济转型后,对房地产的依赖将极大地降低,这与长沙在2018年进行的房价管控何其相似,因此长沙的经验可以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如何在不重度依赖房地产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发展?

一个地区的房价高不高,不能只看房价的绝对数,还要看这个地方收入水平如何,那么房价收入比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下面是2023年6月统计的房价收入比。

排名第一的为三亚,房价收入比为40.7,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吃不喝,把每年的收入拿来买房,需要40.7年才能在三亚买一套房,而在长沙,仅仅需要7.4年,这足以看出,在长沙买房,相对于其他地方是比较容易的,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政府的房价管控。

长沙的房价基本上每平方米在1万多一点,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45名(不同的数据来源统计不一样)

北上广深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万元,长沙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3年为6.12万元,虽然与一线城市还有差距,但这个数据居中西部第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可以说,长沙房价低,收入还可以,这就要问,长沙不凭房地产,那他凭什么拉动人们的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凭制造业

长沙决策层坚定认为,“限房价”系列措施,虽然从短期来看影响了财政收入,是一种“劣势”;但从长期来看抑制住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而且,低房价有助于企业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

2019年被称为“云计算第一股”、网络安全龙头企业的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高新区建设第二总部基地。深信服相关负责人罗方全程参与签约落户,他说,低房价是企业选择长沙的重要考量因素。

从典型的“房价洼地”,到新兴产业相继落户、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长沙正挺进在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

制造业中,哪些行业表现比较突出,哪些又是比较弱势,我们从长沙2017年开始对房地产进行严格的管控进行数据统计(数据从2018年开始,截止2022年)。

①、首先是长沙的制造业企业增加数量,行业企业增加数量越多,表明这个行业可能是朝阳行业,有政府支持、有资金入驻。

可以看出,企业数增长最快前5个行业为铁路、船舶、航天航空;有色金属采选业;电力、热力生产;仪器仪表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企业数量在减少的前5行业为文教、美工、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其他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②行业资产增加情况,资产增加得越快,表明市场对该行业未来的看好

增长前五行业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资产下降的前5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其他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

③从行业利润增长情况看

增长前五行业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资产下降的前5行业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他制造业。

长沙作为军工城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无论在企业数量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还是利润增长率都排在第一位;有色金属采选业作为制造业的上游,也是发展得比较好;另外就是公共事业相关的产业发展也是可以,这可能与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有关,对水、电、气等需求增加;另外一点令我意外的就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这是一个资源利用相关的行业,以前是在荒郊野岭采矿,现在“城市矿山”越来越受到重视,每年报废的汽车,废弃的电池,报废家电等等都是城市里面的“矿”,中国体量这么大,城市里产生的“矿”也将巨大,如果好好挖掘这方面的公司,未来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电子信息产业也是长沙的支柱型产业,长沙获批组建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多项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或国内第一。智能手机、北斗导航、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业细分领域全面开花。

对于夕阳制造业,数据表现得也比较清晰,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家居制造业,印刷复制业等等,这些行业在以前中国物资极度缺乏的时代是支柱型产业,但是现在时代变了,中国的物资不是缺乏了,而是过剩了。

二、凭新消费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增加新供给,创造新消费,形成新动力。

这份《指导意见》中,“新消费”首次在官方文件中被提及,明确新消费是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

《2023中国新消费白皮书》将“新消费”定义为新技术、新形象、新物种、新服务、新渠道、新制造、新营销,突出一个“新”字。“新消费品牌的定义则十分宽泛,还包括了焕新的老品牌、创意创新不断的国际品牌。”该白皮书一位编著者说。

白皮书也对“新消费之城”给予了明确定位:有一片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了一批而非几个新消费品牌;同时它又是一个有强劲消费支撑的市场,无论本地诞生的品牌,还是外来的新消费业态,都令这里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与供给端形成配合,才构成新消费之城完整的闭环。

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涌现出有一定影响力和活跃度的新消费品牌80余个,广泛分布于餐饮、零售、美妆、休闲娱乐、体育、潮玩手办、原创设计师品牌等众多行业。

2023年12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长沙被列为发展型消费中心城市(Gamma级)。“2023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排名”中,长沙位列第一,一批批新消费场景与品牌,引得年轻人接踵而至。近10年长沙人口增长300万以上,其中80%是年轻人。

长沙新消费品牌扎堆“出圈”,孕育了文和友、兴盛优选2家独角兽企业和三顿半、茶颜悦色、零食很忙等5家未来独角兽企业,还有柠季等20多家上市后备企业。

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持续涌现,美妆水羊股份,新派餐饮费大厨、炊烟时代,新媒体芒果超媒中广天择,新饮品三顿半、楂堆、果呀呀、小咖主,新中式点心墨茉点心局,新电商兴盛优选、安克创新,大市场海吉星、红星等。

2023年底,“长沙新消费”累计融资项目72个,融资金额超710亿元。长沙站在全国城市新消费第一方阵前列,被称为观察中国消费升级的样本。

“长沙在创新消费场景、打造促销热点、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动力方面,成绩斐然。”在央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兼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看来,多姿多彩的主题店、快闪店、消费市集、美食音乐会不断涌现长沙街头,将美食与文化、传统与潮流相结合,点亮消费新风尚,经济热度、消费暖流持续升温。

长沙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3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80余个新消费品牌成为闪亮名片,新获认定4个“中华老字号”,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数量居中部第一……

特别是长沙五一商圈,已经成为新消费品牌最佳展示舞台。

王府井百货、海信商场、春天百货、印象城等商场改造升级,逛商场不再是简单的“买买买”,还可以深度体验唱歌跳舞“一条龙”。主打复古宋风市井文化的潭州市集,好吃、好看、好玩,可在都市商圈体验一把宋时古人的快乐。野肆月球以全新的夜经济综合体IP,刷新对传统酒吧的认知……

三、凭文化旅游

长沙具有丰富文旅资源,更依托于这座城3000年历史文化记忆沉淀的人文景观。3000年前,精美的青铜“四羊方尊”,代表着人类文明曾经达到的高度;1000年前,铜官窑的瓷器从湘江运输到南亚与北非,“海上丝绸之路”连通了东方与西方;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橘子洲等诸多名胜古迹,璀璨夺目,让世人惊叹;湘绣、湘剧、湘茶、湘瓷等传统艺术和工艺品,在世界各地闻名遐迩。

如今的长沙,是一座活力迸发的青春之城、开放包容的创新之城。长沙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文化产业总产出超过2000亿元。马栏山中国“V”谷、高新麓谷、天心创谷、三一云谷、后湖国际艺术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发展,孵化出数字视频、创意烟花、动漫电竞等新兴创意产业。

从五一商圈、阳光壹佰凤凰街、红星街区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人流,到以现代美学而闻名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浑然一体的三馆一厅,再到火宫殿、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等众多网红品牌的“火爆出圈”……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文旅地标,让这座城市更加生动。

作为全国首批6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之一,长沙始终重视公共文化建设。2021年以来,长沙推进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文旅融合示范点,优化设施功能、健全服务项目,全新打造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新型文旅空间。此外,发动社会力量,整合讲堂资源、剧院载体、馆舍阵地,每年推出各类讲座及社会教育活动1000余次、演出近1000场、展览100余次,参与人数逾4000万人次。

从推动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到加快湖南博物院和湖南烈士公园融合、建设“博物馆之城”;从做优以铜官窑、靖港为重点的湘江古镇群,到打造浏阳河文旅带为龙头的文旅走廊,再到推进马王堆遗址公园、长沙国王陵公园、贾谊故居等汉文化旅游线路……长沙持续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休闲旅游景观,用创新赋予“楚汉名城”新的内涵和价值。

2020长沙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142.52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194.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61.3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值13.6%。

2021长沙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270.70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926.4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值14.5%。

2022长沙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966.11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994.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16.87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值9.4%。

2023长沙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9453.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0%;旅游总收入2193.05亿元,增长51.2%,旅游总收入占14332亿的GDP比值达15.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了2022年疫情管控因素外,长沙的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都在逐渐攀升,足以看出长沙的旅游文化潜力。

综上所述,长沙的经济不靠房地产,靠的是制造业、靠的是新消费、靠的是文化旅游,那对于房地产阴霾之后的中国,未来也可能靠这3要素盘活国内经济,抓住这方面机会,将会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

参考资料:

1、中国城市大角逐,黄汉城

2、中国城市大趋势,凯风

3、2018~2023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长沙市统计年鉴

5、网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