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复制收藏(3)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4回复:7喜欢:60

散户乙近八年6万字发言汇编(中)

28.心态来源于认识(2018.8.17)

有人说:投资的心态很重要。我切身琢磨了一下,我的体会是:投资的心态不过是每个人对投资如何理解的反应。也就是说你对投资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态,而不是反过来。

我对投资的认识源于巴菲特:投资股票,其实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大家都懂,但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就不一样。我的理解是,买股票,就要用买企业的心态去买。现实里有一家餐厅,超市或者工厂要转让一部分股权,你愿不愿意受让?决定你态度的重要因素当然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转让价格。到此,几乎100%的人都没有异议。但这只是投资态度的第一层意思。

与第一层意思同等重要的是第二层意思:投资回报。现实里投资一家企业的回报有两种,

一种是:企业还小的时候,我就看好它的未来,投进去,三两年当企业壮大后就将股份转让出去。这就类似于风险投资。价值投资中90%的人应该是冲着这一种回报来的。他们特别的在意企业每个季度的报表,只有每个季度的营业都快速增长,才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扩大,一旦某个季度业绩放缓,甚至停滞,他们就会认为企业的扩张差不多了,企业的报表决定了他们是否继续持有企业的股份。投资这样的企业一般时间都不太长,三两年(对于持股一两天一两周的短线客,已经是长期价值投资了)。

第二种是:企业已经处于长期稳定发展期,根据历史数据已经可以计算出长期平均回报率,也可以根据章程知道他的分红率。如果觉得满意,就买入。抱着这种目的买入的价值投资者,他满意的是长期平均回报率。他们也知道,一个长期经营的公司,不可能总是快速发展,短期总有快有慢甚至下滑的时候。其实,现实里成千上万的好企业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也有极端例子,有的历史老店:绝不开分店、绝不延长营业时间。投资这样的公司必须时间长。

我就是第二种心态的投资者。

我还知道,我的账户市值,是随股价波动的。我的账户和大盘很像一个连通器,股价涨,市值就涨,股价跌,市值就跌。我这几年开始,已经不把市值作为我的盈利看待了,我只把分红看做盈利。如果你是一个老牌餐厅的长期股东,你是把餐厅今年的分红当做盈利?还是把昨天有个人来办公室想买你的股权而开出的价格当做盈利?

我还知道,巴菲特长期赢利20%,如果我的账户在某几年盈利大幅度超过20%,那么我就已经清醒的意识到,在随后的若干年,我的盈利一定会大幅小于20%甚至市值出现负增长。这是理所当然和天经地义的。

我靠分红可以有不错的生活。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没有什么需要花大钱的地方。

如果你仔细看完我对投资的几方面理解和我个人的实际情况,那么,我的投资大致心态也就基本知道。

29.我坚定长期持有泸州老窖的理由(2018.8.18)。

主要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我是打算长期持股。第二,这个行业所具有的的特点以及分红率高。第三,该公司争议较大但长期却是稳定的并且可以永续经营。(排名不分先后)

你一定会说:你这都什么理由?这理由根本不是选股重点。该行业可选择的好公司很多。

有人说:难道最重要的事不是近几年他的业绩吗?你应该选ROE持续高的。有人说:你应该选有护城河的龙头。有人说:你应该选业绩增长更快更稳定的。价值投资的主要一条就是:确定性。等等

请听我慢慢道来:

大家还记得@宁静的冬日曾经回复我的那篇著名的帖子吗?就是那篇用老窖做例子来分别计算,上市以来如果股价涨,和股价不涨用分红再投资哪个收益高的帖子:

结论的原话我记不住了大概意思是:1,长期收益,分红再买入的比例远高于差价所得。2,由于资本偏好回报高的股票,而使得该股票股价上涨,而这种现象,恰恰大幅降低了长期投资者的收益(分红再买入的股数少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1,股价上涨,降低了长期投资者的收益。2,股价上涨,降低了长期投资者的收益。3,股价上涨,降低了长期投资者的收益。

这个重要的事情,它的重要前提是:分红再投入。所以,分红率的高低(不是绝对值)就是重要的条件。当然,你这公司不能十年八年的就消失了。可以永续经营就成了重要条件之一。

最近有人转了唐书房中唐朝关于这件事所写的文章,他100%同意宁静兄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详细阐述。他也强调了:高股价是损害长期投资者收益的。但他却有这样的描述:“老窖的经营并不怎么样,历史上股价腰斩多次。在深沪两市中比老窖经营好的公司还有很多。老窖尚且有如此收益(分红再投入)那找出比老窖好的公司并不难。”他这样的描述,显然是还没有深刻理解宁静兄这篇帖子的深刻含义。市场是个称重机,你如果统计几个公司的长期净资产收益率,长期来看,收益率高的公司,股价一定比收益率低的公司涨的高。这是确定的。但是,如果是长期持股分红再投入,那么,这个收益谁更高?就不一定!

如果你长期持股,大家公认的好公司,发展最快的好公司,经营最好的好公司,股价都是高的。这是损害长期投资者收益的一个因素。

我不善表达,说不出宁静兄那么漂亮的道理。我就以道琼斯百年来分红再投资回报最高的公司做例子吧。那是家有历史的烟草公司,他之所以回报最高的条件是:第一,他时间够久。第二,他永续经营且分红率较高。第三,他长期处于烟民的诉讼官司中,投资者害怕他巨额赔偿,而长期股价涨幅不大。

读后感(2022.5.24):散户乙在这篇里深刻指出了构成股票收益率的一个重要原理,即在估值较低的情况下分红再买入,是实现高收益的另外一种方法。

ROE相对低的股票,若估值低得更多,通过分红再买入,能取得超越ROE较高估值也较高的的股票。

散户乙对于老窖的3点持有理由,我在分众上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30.当初买入的理由决定了现在的心理状态(2018.10.11)

你持有的资产,是长期优质的资产。股票的分红可以维持你的生活所需的现金流,消费无需降级。你没有融资。或者,你只是用少量闲钱在股市小赌怡情。

如果当初买入的时候,是这样的理由。现在能做的就是享受生活,回避那些让自己不快乐的东西,比如:股市。三两年后,你就不知不觉的穿越了牛熊。

如果现在股票的大跌,让你现金流枯竭,严重影响生活,甚至融资还需要支付利息,心理煎熬,难受,虽然很怕看股市,还必须揪着心看,期盼熊市尽快到头。

那么,唯一的理由是:你当初买入股票的理由出了问题。

如果你的总结是:当初没想到目前一系列的政策给未来带来不确定,没想到中美贸易战会不受控,没想到。。。又或者:之前太贪,没有及时获利了结。

如果你把自己的问题都归结到外部原因,自己的问题仅仅是没有高位跑出,那你就没真的吸取教训,这次的熊市煎熬就白受了。

31.白酒贵在工艺而不是是否粮食(2018.11.14)

世界上如果按原料分的话,有水果汁发酵的葡萄酒苹果酒等,甘蔗汁发酵的朗姆酒等,也有粮食发酵的伏特加威士忌等。

在中国,粮食做原料的白酒细分为两种:固态法(中国独有工艺)和液态法。注意:区别的是工艺方法而不是原料是否是粮食。

目前国内液态法工艺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和高粱,将粮食和糟水混合打成液态浆,在不锈钢等容器内发酵,几天后就可以发酵好并蒸馏出浓缩的酒精。这种工艺时间短,适合工业化生产。这种酒便宜的原因不是因为原料便宜,而是发酵时间短工艺可以工业化,便于罐车运输后再勾兑装瓶出售。但他的缺点是这种工艺生产的酒精不含酯,也就没有了酒的粮食香味。

有些酒厂直接用这种浓缩酒降度加植物提取的食用香精勾兑。这种工艺生产的白酒原料中只能写水,食用酒精,食用香精。不能因为食用酒精是玉米或高粱酿造提取的而标注有玉米高粱。

有的酒厂将它买回和固态法白酒混合勾兑,如果固态法白酒含量大于30%,就可以叫这种白酒为:固液法。标注固液法,原料可以有高粱小麦等,以及食用酒精,食用香精。

有些固态法生产白酒的大酒厂,副产品有很多酒糟,买回食用酒精与酒糟窜香,酒中就含有部分固态法白酒,但含量低于30%,这也是液态法白酒。虽然是液态法,但原料标注中就可以️标注有高粱小麦。

固态法生产是中国特有,浓香白酒是把单粮或混合粮食放入窖池中发酵。配料、酒曲都是每家的秘密,发酵要三个月,期间还要翻弄,窖池的数量,年份,酒糟的年份,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酒的质量。三个月后蒸馏并取酒,得到的也是浓缩酒精,只是蒸馏后酒精中含有酯,而酯决定了酒的好坏与酒的特点,最后也要降度勾兑才能装瓶出售。

固态法白酒为什么比液态法白酒贵?贵在工艺,绝不是因为固态法原料中的粮食比食用酒精原料中的粮食贵。如果你说:100块钱以下还想喝粮食酒?就证明你对白酒的概念很模糊。

我不喝酒,也不懂酒,只是2013年后买了白酒股票,断断续续了解一些。其中记忆可能有误,理解也可能有误,希望明白的朋友指正。

读后感:我跟着不懂酒,也不懂煤炭的散户乙,买了老窖和神华,赚了人生至今最大的两笔钱。

32.炒股越年轻越好(2018.11.15)

炒股要趁早,越早越好。

好处一:可以尽早发现自己适不适合投资。

好处二:有时间尝试和验证不同的投资方法。

好处三:不用花费半生积蓄就可以买到深刻教训。

后感:其实谈恋爱也得趁早啊,尤其是男性,因为和女性交流,对于男性来说是技术活。

33.绝对化和极端化都是错误的(2018.11.17)

我活到这个年纪,绝对的真理似乎只有一个:人总是要死的。

除此之外,任何事情都是有多个角度的。任何结论都是有前提条件设定的。以前很多板上钉钉的绝对真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的不断认识,都已经被颠覆。

因此,几乎所有的辩论其实只是:不同角度之间的辩论。

既然是不同角度,前提条件自然不同。辩论到最后,大家的共同感觉是:鸡同鸭讲。辩论的初衷是要说服对方,双方都从各自角度不断找证据证明对方是错的,最后的结果是:更加坚定了各自的观点。

既然是不同角度看到的,最佳方法是把它们合起来,这样才更全面。而不是各自角度的极端化。

既然承认任何事情的多角度,其实也就承认:没什么观点是绝对错误的,也没有什么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比如,如何看中国的问题:有人看到成绩一大堆。有人看到弊病一大堆。两方激烈辩论,试图证明对方是错的。最后开始互骂:跪舔,一副奴才相,崇洋媚外,假洋鬼子。其实,两方说的中国都不真实,合起来比较接近事实。

但有一种观点可以说是一定错误的,那就是:极端化和绝对化。极端化绝对化的本质是:否定该事情还有其他角度和其他可能性。比如:中医百分百是谬误。

读后感:散户乙通过给女儿看病,以及对中医实事求是的理解,让我彻底转变了对中医的态度,这点比老唐和方丈都强。

34.不讲价值是盲目的,计算价值是可笑的(2018.12.15)。

价值投资中的价值这个词,和爱情、正义这些词有点类似,人人都在讲,在追求,但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什么是爱情?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说法。什么是正义?这个世界每个敌对着的国家都坚信自己代表了正义。

什么是一个公司的价值?存续期现金流的折现。这是理论说法,你知道它活多久?每年的利润不同,或多或少或亏损,每年增速不同,或高或低或倒退,应该按多少计算?贴现率按多少?按5%还是6%还是7%还是8%?这里差之毫厘,结果会谬之千里。我计算目前老窖的价格在30到100之间都是合理的。这个区间甚至比疯狂的市场波动都大,有什么意义?

巴菲特整天看报表,目的是要精确量化这个企业的价值是多少吗?还是通过报表去理解这个企业具备哪些价值?关于价值,他强调的是:一眼定胖瘦。我的理解是:如果我们让一个人站到称上称才知道他是不是胖,那他就一定还不够胖。

段永平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成功投资者。他也认为一个公司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但他投资网易的时侯,网易是亏损的。他投资的拼多多现在还在烧钱。亏损的企业怎么用未来现金流折现计算价值?为什么他对拼多多充满信心?为什么他会认为特斯拉未来价值为零?而方丈是投了特斯拉的。他们各自认为的价值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凭他们个人主观对一个企业价值的理解得出的?

可见,价值投资者之间的差距,不是对企业价值的计算精确度的差别,而是对企业价值的理解。

我认为,一个企业的精确价值,只有当他结业的时候才算得清楚。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类会思考,思考对于人来说,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可也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价值投资中的价值,非常重要,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你真拿起计算器计算,就会让人发笑。

注明一下,这两句话是有相同语境的,你如果意会了,就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

后感:“一眼定胖瘦”,是散户乙的选股依据,神华在2020年被散户乙一眼就看出来的大胖子。

35.如何写年终总结(2019.1.1)

很多人在写2018年的投资总结。大体格式是:2017年最后一天账户有100万,2018年最后一天账户有70万,2018年亏损30%。然后是一系列经验教训。新手通常在熊市的教训是:被价值投资害了,一直持股没动。牛市的教训是:被短线投机害了,过早抛出踏空了。

很多认为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的投资者,基本也是按照股价波动来计算盈亏的。

我就在想,如果是真的认为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应该怎么写年终的总结?

刚看了乐趣兄的2018年总结,他按照股价总结,身家缩水20%,他老婆就说:那明年我们花钱省点。他按照股东的角度总结:今年茅台经营很好,明年会更好,分红会跟多。他老婆就有点懵,撂下一句话:那我就不懂你这帐是怎么算的了

@宁静的冬日评:一个人买了企业的一部份之后,也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评估自己的这块资产:一是别人的出价。二是企业赚的钱。 不少人喜欢用前一种方式来评估,主要理由往往在于以下三点:

1.直观可靠(可变现)。

2.周期短。从买入到上涨后赚钱卖出,预期很少超过一两年~如果总能如愿的话。

3.风险小。不需要看大股东的脸色,只靠自己的绝顶聪明就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类似一位即将变成公司职员的农夫,会觉得离开土地之后的风险要大很多(我们的这种情怀很可能也是房产偏好的来源之一)~尽管从统计数据来看,总体上协作劳动的公司职员,无论是收入水平,稳定性,还是创造价值的能力,都反而要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农夫高很多。

如果要接受后一种方式,那就可能意味着,要接受一点点专业知识,接受分工协作的风险(并学会如何处理),接受慢慢变富。。。

后感:散户乙、宁静、都是已经悟透投资的人啊,他们都看到价值投资是一个套餐,他们的“计算机参数”已经算是非常接近了。

36.十年前与老股民银行股十年十倍的争论(2019.1.29)

十年前我和老股民在东博关于银行股十年十倍有一个争论和约定,转眼十年已过。刚才看了一下,十年前如果最低点投资了银行股,到18年底的十年,收益还是令人满意的(我也不清楚分红再投资后究竟有没有十倍)。对我来说,如果我未来十年能有这样的收益,我是满意的。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十年中无论是我的投资理念还是人生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时光倒流,这个争论不会发生,因为毫无意义。如果我当时意气用事言语伤害到哪位朋友,还请多包涵,此事到此结束。

希望吉艾科技最终的发展能符合老股民的预期。

最后借用第三方建设者的话“......一些微争论反而微不足道了。大家都好好的,该敬畏市场时不狂妄,该逆向投资时不怯场,拉长时间看,每个人投资的其实都是自身价值观,同时也被自身反噬,被自身局限。”

后感(2022.5.24):10年10倍等于10年年化26%,要实现这样的业绩,在估值不变的前提下,每股收益增长+股息率得年年达到26%,即使按照5%的股息率,EPS得实现21%的增长,这个假设根本就极为不靠谱。

这位东博老股民看好的$*ST吉艾(SZ300309)$ 已经濒临退市,这就是长期投资如果失败的后果。

37.我自己最容易犯的基本错误(2019.2.16):

1,以为很了解自己。

2,以为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并基于这两点衍生出无数错误

后感:将此话为我的座右铭。

38.关于换股(2019.2.19)

我96年买了套房,20万,现在这套房涨到300万,每月租金5000,按照当时的投入,目前年回报是30%。现在又有一套房子,也卖300万,但月租6000元,年回报是2.4%。这时,你一定要明白,你的那套房目前的回报不是30%,而是按300万算,只有2%,应该换房。这是一层意思。

另一层意思,如果租金不变,这套房涨到600万,实际收益率只有1%,不要沉溺于30%的回报了。应该卖出了。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即使没想过这个问题,市场上众多的投资者哪一个不是凭本能每天在更换“更好的标的”?

但在股市里情况要复杂得多。除极个别情况下,99%的时间里,股市是不会像房子那样给你提供静态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来比较股票的好坏。所谓“更好的股票”,一定包含个人对未来市场热点的预判、行业的预判以及外加运气。我记得2009年东财曾有个大讨论,当时的银行股好还是茅台好?大多数人认为银行好,应该茅台换银行,现在再看呢?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实验账号银行换吉艾科技,老股民是什么水平?能让老股民把实验账号的银行股全部换成吉艾科技,我猜,老股民一定认为吉艾科技就是“又遇到的更好的股票”。换的对不对呢?如果吉艾科技最高抛出再换回银行就是对的。如果现在看就是错的,那么,一年后呢?

在股市里,究竟什么是我们”又遇到的更好的股票”?在这里,我又要引用@三方晋 ”赛马与相马辩证统一,赛十里弱,或百里强,至千里方知良莠,能驭为宜,至万里,已无关快慢。”这话说的太好。在股市里究竟什么是好股?什么是当我们遇到更好的标的?

至于卖出,每个人说话都不自觉的带入语境,所谓死拿,是说的通常情况下。我记得茅台的铁粉乐趣兄说过要把茅台股票作为基金传给他儿子。但去年他也说过:如果当下茅台的市盈率到60倍,就考虑抛出。

后感:我的原则,绝不将股票与股票进行置换,而是将现金与股置换,这是我多次置换失败后的教训。

39.我投资的四个阶段(2019.2.28)

我是90年来的深圳,记不清是90年底还是91年底开始进入股市。我的股东代码卡是6位数字(大概在全国是第五十万个股民)。当时投入了一笔巨款:两万块。是我在大连业余时间在天津街摆摊赚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投资理念大概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炒股票其实很简单,就是低买高卖。

当时书店还没什么投资理念的书,在证券部门口卖报纸的大叔大妈们摊子上,会看到一些的印刷低劣的有关短线指标技术方面的书。为此我还买了一些绘图纸,每天回到宿舍画曲线,试图判断高低拐点。但经过一段时间我就发现: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以多长时间为限?经常是今天高兴的抛了个高点,下周再看股价翻倍了,后悔得直拍大腿。当时我就隐约感觉到:要做短线高买低卖,第一,一定要抛开个人感觉,要像机器一样,严格执行指标发出的信号。第二,一定要时刻看着盘,上厕所都要跑步,避免错过信号。信号有时准,有时不准。但大量交易后,盈亏抵消,才会有盈利(现在的量化投资是不是借助计算机就在这么干?)。像我那样靠晚上回家划线,又无法实时看盘,是很难靠短线赚钱的。

这个阶段我也赚了钱,但最后的策略其实是:高了卖,低了被套就死等,不涨不卖。这个策略在当时是有效的,因为当时的股票不多。投资者还在不断涌入,大盘久不久会来个齐涨。

第二个阶段:炒股就要做趋势。

这个阶段我其实就开始判断市场强弱趋势和牛熊了。有了前几年的摸爬滚打,对市场也有了些感觉。判断资金涌入还是流出会比刚入市的新手敏感一点。比如,一直在箱体震荡,突然向下突破,或者突然向上突破,这都是市场开始变盘的一些征兆。还有类似:冲破年线或者跌破年线等。也有了很多观察牛熊的角度。诸如美国某著名投资者说的:如果擦鞋小孩都谈股票,股市就差不多到顶了。中国散户说的:如果大家都羞于谈股票,股票也就差不多见底了。这个阶段,我也是赚了钱的。只是,要确认牛市,股市已经从底部起来一大截,要确认熊市,股市已经下来一大截,看似判断对了牛熊,但你其实买的是具体的股票,如果牛市期间在不同的热点股票之间折腾几下,被打几个耳光,所赚其实就并没有看似的那么多了。

第三阶段:投资股票要业绩为王。

趋势投资期间,我发现很多股票不跟大盘趋势,有的开始看似跟着大盘趋势,但稍不留神股价就会快速恢复并创新高。而这些股票,往往是业绩出乎预料的好的股票,然后我就开始研究股票的业绩了,即所谓的价值。什么叫业绩出乎预料的好?就是提前判断企业业绩拐点,或者根据行业变化情况判断周期。这个期间的理念是:买一个股票十年赚十倍难。买一个股票三年赚一倍容易。十二年判断四个企业,赚十六倍岂不更好?这个阶段要时刻盯紧企业的业绩,甚至每个季度的业绩,尤其关键的是增速。这时候经常说的话是:我很难判断这个企业未来十年怎么样,但最近一两年我还是有能力看得清楚的。这个期间手里拿着股票,不停的找新的目标,即所谓发现“更好的标的”。

这期间我也赚了钱,但赚的也不多。因为,我能力有限,所谓看到的“更好的标的”也许并不更好。如果你经常关注雪球的大V,你会发现,云蒙发现的无懈可击的更好的标的,其实就并不更好。当然,也有像小兵和冯柳那样的天才,他们总是能换到更好的标的。所以,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看清股票同样重要。我不轻易否定别人的方法,因为我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

第四个阶段: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一部分。

到了我这个年纪,生活要悠闲,状态要笃定,表情要轻松,举止要从容。显然,我投资的前三个阶段都过于紧张,似乎自己的投资之路总是在起点上。年纪大了心脏受不了。也许前三种赚得更多,但这不是我现在想要的生活。我要选下一季度、下一两年也许看不清楚(股价就不太贵),但看十年比较清楚的企业。

既然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那么,我每年的盈利,就不能再看股价上赚了几块钱,而应该像一个真正的股东那样看企业的分红。每年投资的盈亏百分比,就不能再按股价年初年尾的差价来计算,而是应该看每年我的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多少。

你看,我的投资维度变了,衡量盈亏的坐标也就变了。高卖低买,趋势,牛熊,也就不再是考虑因素。当然,我不排除换股,也不排除抛出。但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用天天关注。

结束语:你如果认真看了就会发现,我其实就是一智商平庸的普通人,一个标准的散户,目前新手所思所想,就是我曾经的所思所想。因此,看到他们,就看到了从前的自己。股票投资比较难,也会亏钱,但不会要人命。我不会劝年轻人远离股市,也不会推荐年轻人买指数基金,不就是亏钱吗?难道花钱买个经验教训就不值得吗?投资要趁早,你越年轻,你老了回头就会发现,当初花巨款(其实就自己那点存款)买的宝贵经验教训是很值得的。

当然,如果你年纪比较大,你的钱是从其他方面赚的钱,你就一定要小心,股市风险巨大!你其他方面越成功,往往越自信,但股市就专治各种不服,你的亿万身家很可能几个回合下来就腰斩。切记!

读后感:1990年我才2岁啊,散户乙已经开启了投资之路,我现在正走到第三到第四阶段,希望我也能达到那种“到了我这个年纪,生活要悠闲,状态要笃定,表情要轻松,举止要从容”的状态。

全部讨论

2023-12-05 00:10

散户乙发言汇编(中)

2023-08-22 12:24

2023-06-16 23:28

感谢分享!

2023-06-10 10:01

散户乙-中

2022-11-12 09:44

yyds

2022-11-07 19:35

q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