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1
今天和媳妇来泰安市旅游,准备爬爬泰山。
晚上看到街边一家“好想来”零食店,进去转了转。
我和媳妇说我进去就想调研下渠道,不买东西,但里面都是小包装的零食饮料,不知不觉就想着每样买一点尝尝,挑着挑着就买了一小兜。一结账发现还很便宜,总共才31元。有点惊讶。
少量多样,我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有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可以刺激到我想要去消费。
进入该渠道的食品饮料产品,我熟悉的很多:伊利、蒙牛、洽洽涪陵榨菜双汇李子园、百润鸡尾酒等等很多,大都是小包装的:
巴掌大的洽洽瓜子、伊利牛奶、李子园、六个核桃、双汇等等。
每到一个城市,超市和便利店我是必去的,可以对渠道的现状和每样商品的覆盖程度有所了解。
如果哪个城市没有哪样商品,积极的角度想就是这里有空白市场,可以扩张。消极的角度想,该商品企业渠道弱,竞争力差。
我近两年记忆深刻的几家企业:
广州酒家
它家的速冻食品疫情期间进入北京高端超市,但今年我再去看,发现该商品已经基本不铺货了,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青岛食品
钙奶饼干,在北京地区,根据我的观察,几个超市陆续看到,生产日期和奥利奥比起来,也相差不多,大都是今年3-4月份。
涪陵榨菜:
榨菜和萝卜在北京的几家超市生产日期从去年年底都换成了今年3-4月份的,包括生产日期一直陈旧的萝卜,也换成今年的了。
洽洽食品
我转了几个城市,洽洽的瓜子覆盖率还是很广的,不过坚果产品还不够广。
桃李:
我从去年就发现,桃李的产品到处都是,货架上种类很多。首次有这种感觉是去年我去西北的时候在超市察觉的,回去我赶紧研究,发现桃李在全国建设生产车间,铺货很广。而且还在下跌区间。只不过产能建设过快,销售没跟上,市场需求也未爆发,产能利用率不够,再加上折旧,利润一直下滑。但是桃李市值相对伊利,和日本的面包龙头山崎面包相对乳制品龙头明治控股的市值差距,桃李的提升空间还很大。需要重点关注。
露露:
传统露露不错,新版两片铝包装和核桃乳不行。
在几家临期商品超市,我看到了养元,日期较久,但未看到露露。
除了食品饮料,药店也是我重点关注的。可是药店不好调研的地方在于,只要进去,就会有业务员跟上来,“热情服务”。假如说随便看看,在那里看药,就会收到异样的注视,让人心里不舒服。
西北的大药店,佛慈比较多。
北京就是同仁堂
今天在泰安发现这里漱玉平民比较多。
药店中贴膏和气雾剂,我也看到了葵花。
药品渠道,分为市医院、县医院、县乡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零售药店、网店。
市医院一般属于高端市场,企业的新药,用学术推广方式让医生学习和了解以及接受自己的药品,达到销售目的。
最好是有数据支撑,也就是循证医疗,医生喜欢数据过关的药品。
社区卫生中心,往往是慢性病市场,心脑血管和降糖药。
网店目前观察,是泌尿系统的种类较多,可能涉及隐私的药品,大家去药店不好意思买,网店心理压力就放下了。
关于中药,一眼能看到头的理论我是不认可的,没有哪个企业一定是未来前景最好的,都是要长期观察。
关于人口,我目前还没有时间做,因为查的资料统计口径不一样,没那么容易下结论,回头有时间继续推进。现在模糊的判断,假如接下来几年新生儿触底,但未明显增长,接下来几年儿童的基数是持续减少的。
新生儿减少在过去十年间已是确定的事,未来会逐渐影响成年人消费品,全球化势在必行,必须要全球化转移这部分不利影响,所以国家必须要拼尽全力全球化,目前也在这样做。
至于未来将要面临的成年劳动力的空缺,可能会加大国外人口引入,填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未来前景确定的,老龄化、渗透率不足的产业,颠覆性产业、新生儿产业(我认为未来会上升)、集中度比较低的行业等等,最难过的就是青年和成年人的消费品,渗透率又比较高了,又全球化不足的企业。
但这都是大周期,多年的一种趋势。可是都不准确,投资没必要一下子看那么久,应该是持续观察,持续调整才对。因为未必拿的住。一部分大长期的,持续观察。一部分就看到未来二三年内的,会增长的,持续观察。
至于风险,用仓位控制,确定性不强,但是你又觉得未来可能会好,就少投一些。如果未来前景很好,但估值很高,也少投一些,这样心态就好了。
对于当下的市场,有的企业已跌破2月5日最低点,有的企业在创新高。长线的话,不必过于紧张,对于长期主义,回调和翻倍,都要当成是家常便饭,哪怕翻了一倍,又几乎回到起点。
而空仓或者仓位轻,回调实际是个机会。
最后,我还是坚持以前的判断,接下来会是全球化带来的牛市。
#食品饮料#
#中药#今天和媳妇来泰安市旅游,准备爬今天和媳妇来泰安市旅游,准备爬今天和媳妇来泰安市旅游,准备爬今天和媳妇来泰安市旅游,准备爬今天和媳妇来泰安市旅游,准备爬

全部讨论

06-08 00:18

李子园,诶,当年就是被贪官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