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股份分析——真实估值(2023年)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5回复:29喜欢:37

#同仁堂#

分三部分:

1、当前真实业绩和估值;

2、分板块拆解业绩和估值;

3、总结。

一、当前真实业绩和估值:

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高速增长,增长怎么来的,可否持续,我们先看中报,因为中报公布的详细。

同仁堂中报净利润9.86亿,去年7.35亿,+32.69%。高速增长。

但根据中报公布的子公司业绩,同仁堂商业明显异常。

今年中报商业营收55.83亿,+27.92%。净利润 3.88亿,+111.2%。净利率7%,高于常态。

2022年半年报没公布净利润,只公布了营收,43.65亿,+0.11%。

2021年半年报,营收43.6亿,净利润1.85亿,净利率4.2%。

2020年半年报,营收33.79亿,净利润0.87亿。净利率2.6%。疫情爆发那一年,数据异常。

2019年半年报,营收39.48亿。净利润1.66亿,净利率4.2%。

2018年半年报,营收39.26亿,净利润1.73亿,净利率4.4%。

我们看商业历年的营收增长。在疫情前是缓慢增长。这符合这些年零售药店整体的平均增长速度,但低于好的做零售药店的上市公司。

如果我们观察同仁堂商业的更长的历年状况,其实也可以发现它长期达不到同行中一线零售药店的发展水平,这就是它的真实水准。

疫情期间,同仁堂商业业绩先降后升,2021相对于2019营收增长10%。这相当于两年的增长量,也符合商业的增长规律。但同样跑输了做的好的同行。

例如: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

但2022年营收相对2021年几乎没增长,而净利润没公布,但2023年突然营收增长27.92%,净利润增长111.2%,相比2021年净利润提升3.88-1.85=2.03/1.85=109%,看来2022年半年商业的净利润和2021年相似。也在1.85亿左右,净利率也在4.2%左右。

那为什么2023年半年报营收突然大幅度增长,净利润和净利率增长幅度都高于常态?大概率是疫情影响,上半年上市公司同行也是营收增长较快,但净利润却都没这么快增长。

而2022年新开药店数量仅增长2%。

不可能一下子增长这么多利润。

不支持常态下高速增长的逻辑。

所以我认为,上半年商业的营收和净利润都不可持续,明年上半年会下降的。

下降的结果,我根据商业的历史,营收应该相对22年增长5%左右,也就是43.65×0.05=2.1825+43.65=45.83亿。净利率取折中,4.3%,那么净利润就为45.83×0.043=1.97069亿。和2023年半年报比下降3.88-1.97=1.91亿。

按照持股比例计算,1.91×0.5189=0.99亿。

所以,扣除商业异常影响,同仁堂股份真实的半年报净利润为9.86-0.99=8.87。去年中报净利润为7.35,所以实际增长8.87-7.35=1.52/7.35=21%。而非中报的32.69%。

中报的增长,来源于股份、商业,还有科技和国药。科技和国药上半年,科技增长15.65%,国药刨除汇率影响增长23.95%。

我们在看下股份刨除三家子公司外,自己增长了多少。

去年中报股份的刨除三家子公司的净利润为7.35-1.49-0.79-0.96=4.11亿。

今年中报股份刨除三家子公司为9.86-1.72-1-2.02=5.12亿。

5.12-4.11=1.01/4.11=25%。

股份自己刨除三家子公司的部分增长25%。

今年上半年根据米内网公布的数据,安宫牛黄丸高速增长,股份的安宫零售药店加网店10亿多。中间商8%毛利率,零售药店30%毛利率,同仁堂以第三方渠道为主,otc市场,所以实际出厂销售额应小于零售总额,但考虑到院内市场仍有小部分销售额,且经销商压货,且有的零售药店直接对接,自己也有零售终端等因素,我直接简单计算,把9亿多零售药店的销售额当做安宫的出厂销售额。9×20%净利率,1.8多。但根据股份的业务构成,我觉得可能还是算低了。不过至少可以了解到同仁堂的各个业务的大概。

三季度股份净利润增长2.59亿。

三季度科技高速增长,为股份贡献0.68亿,占比26%。

根据我之前逐年总结的同仁堂的年报(我动态里有发),可以知道科技平均贡献利润比例在20%左右。三季报提升,也可以证明科技贡献占比提升。

国药的三季度没公布,参考寿仙谷,低速增长。

商业三季度没公布,参考同行零售药店,有降有增,取平均,小幅上升。

而科技和股份的利润安宫占比相对较大,所以三季度增长暂时判断仍旧是安宫带来的。

四季度去年是高基数,比常态增长多了近一亿元,今年四季度也许安宫仍旧高速增长,我保守估计,将二者抵消,今年四季度和去年增长利润相同,那么今年年底贡献净利润就为17亿。

按照当下51块钱股价,pe就为41倍。

明年上半年刨除商业的异常增长,保守估计,全年增长15%,51块钱对应的pe为36倍。

同仁堂历史最低18倍左右,那一年净利润大幅下降。而最近十年,同仁堂历史最低pe为30倍。

所以按照今年我估算的净利润,37块钱,对应30倍pe。

按照明年我估算的净利润,42块钱,对应30倍pe。

但是明年是否会增长那么多,我也说不清楚。之所以给到15%,主要是因为心脑血管市场持续放大。另外。同仁堂因为12年产能瓶颈,在大兴扩建产能,因为北京政府等原因,建设缓慢。

根据我查的资料和同仁堂的财报。21年科技已经全部达产,而股份是部分达产,且智能工厂调试中。

既然产能陆续释放,应该会有一个好的业绩表现。

二、分板块拆解业绩和估值。

1、工业板块:

(1)同仁堂股份:

股份的主力药品,就在心脑血管,而心脑血管中,主要药品就是安宫牛黄丸,贡献大部分营收和利润。

a.安宫牛黄丸:

中风急救丸,治疗中风重症。目前市场上治疗该症的中成药,我只查到这个药。

50岁以上为中风高发期,老龄化趋势下市场扩大化,未来销量呈现放大趋势。

安宫的市场,同仁堂占据50%+的份额,近五年来一直保持这个优势。

第二梯队,广誉远和南京同仁堂,各占10%左右。

同仁堂生产天然麝香和牛黄的安宫。

而生产双天然的有广誉远、南京同仁堂、达仁堂片仔癀。虽然目前同仁堂优势明显,但如果说垄断还是达不到的,有竞争的。

另外,双天然的不可入医保。

同仁堂也生产非双天然安宫,这种竞争公司更多,因为天然麝香国家只批准十几家药企使用,有一定的壁垒,但人工麝香则壁垒低一些。

非双天然,有天士力白云山、九芝堂、广盛源等等。

这里面还分单天然,天然牛黄+人工麝香。

双非天然,体培牛黄+人工麝香。

所以,可以看到,同仁堂是有绝对优势的,但垄断经营,绝对谈不上。

由于无医保限制,所以双天然安宫具备提价自由,但由于存在竞品,绝不是随意提价。企业提价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就是直接提高价格,间接就是价格不变,但商品含量减少。往往随着原材料涨价,出厂价提升更多,获取超额收益。天然麝香资源有限,未来是涨价趋势,安宫也会随着原材料的涨价而提价。但是否麝香一直保持管控,还需长期观察。

而提价不可盲目,也有弊端。

假如频繁提价,一个是伤害消费者,提价意味着面临短期销售量下降。另外,经销商一定会压货,终端的消费量失真,未来会导致经销商要清理库存而减少进货量,从而造成企业销售额下降。除此之外,还会造成利润率提升,其他竞争对手进入。

可以参考前些年的阿胶,为了清理库存,业绩大幅下滑。

可以参考涪陵榨菜,为了清理库存,业绩增速降低。并且还要出低价商品,和低价的对手竞争,抢夺市场。

所以,理性看待提价。

对于同仁堂的安宫,由于长期保持高市场份额,竞争优势明显,所以我是看好的,但也要逐年观察。

b.同仁牛黄清心丸:

治疗中风轻症的,区别于重症的安宫牛黄丸。

同仁牛黄清心和牛黄清丸(局方)的区别在于同仁牛黄清心是在局方(通用方剂,可以理解为同质化方剂)的基础上进行了药方的微调,所以加同仁两个字,为了区别于普通牛黄清心。

但因为同仁牛黄清心是企业自己改良药方,不同于牛黄清心这个通用的方剂,而医保不能为了它专门出一个药品名称,否则有广告嫌疑,所以将它被退出了医保(这个是我网上查到的资料。)所以,看我之前总结的同仁堂的公告会发现,牛黄清心丸退出了北京医保。

但同仁堂2023年从其他家买了牛黄清心丸类似于普通方的生产证书一类的东西(辽宁仙草堂的药品上市持有人变更为同仁堂制药厂),所以现在也可以生产入医保的牛黄清心丸。

入医保和不入,对于销售额来说有很大的不同。入医保,销售来讲,是有很大优势的。

牛黄清心丸也分双天然、双人工、双人工包金衣的不同档次。牛黄清心丸本是同仁堂一家独大,后因为广誉远的局方高速增长,目前与同仁堂的同仁牛黄清心平分秋色。广誉远的局方为单天然(人工麝香,天然牛黄)占据局方的60%左右市场份额。

但牛黄清心丸的市场一直很小,同仁堂去年的销售额才一亿多。这个药其实同仁堂在90年代就有几千万销售额了,二十多年过去了,销售额只增长到一亿多。远不如安宫增长的迅猛。但未来老龄化趋势下,前景景气。

C.同仁大活络丸:

之所以叫同仁大活络,理由和同仁牛黄清心一样,也被医保退出。也是23年买了大活络丸的生产资格,普通大活络丸可以入医保。

大活络丸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同时,也治疗风湿关节炎。

在大活络丸市场,同仁大活络丸占据50%+份额,仁和大活络系列占据30%左右,两家占据大部分市场。

但这个药,销售额同样很小,同仁堂只有一亿多销售额,这个药90年代也是销售了几千万,这么多年来,只增长到一亿多。

在中风后遗症的市场中,竞品有白云山的华佗再造丸,销售额是同仁大活络丸的一倍左右。还有步长的脑心通,以岭药业的通心络,但这两个是心脑通治。

随着老龄化趋势,前景景气。

华佗再造丸是保密配方,但根据我在药监局官网查询的结果和白云山年报,该药没有保护期了,但目前只有白云山一家生产。未来预计会有其他家进入。

在风湿口服中成药市场上,白云山的舒筋健腰丸一家独大。销售额10亿+

d.乌鸡白凤丸:

这是同仁堂早期的最大单品,销售额一直领先牛黄清心、安宫牛黄、大活络丸,但因为非独家,所以同质化竞争严重。这个药去年销售额有一亿多,但2003年的销售额就已经有两亿多了,不增反降。

乌鸡白凤丸是妇科调经药,妇科市场比较小,竞争格局分散,大多数企业都只占据个位数市场。妇科是消炎和调经类占比最大,两者都在40%左右。调经类卖的好的是广誉远的定坤丹(部分专利有保护期,这个药别家也在生产),而消炎类口服药卖的好的是千金药业。另外还有安胎药,白云山的滋肾育胎丸一家独大。

调经类目前广誉远市场占比大一些,但优势并不明显。

妇科格局分散,未来有待优势企业不断提高占有率,同仁堂在妇科上也有其他产品

,但妇科市场还是相对较小。

同仁堂能否在妇科上有所作为,还需要逐年观察。

e. 益肾强身丸、防衰益寿丸、人参固本丸、锁精丸、七宝美髯丸等补益类,低端高端都有,这是同仁堂股份子公司天然药物公司的产品,同仁堂股份占有该公司53.1%的股份,这里面有补肾类的独家生产的药品。但是没有数据,我没有查到销售情况。这家公司在我之前总结同仁堂的公告时有提到过。

这些独家药品,目前只有天然药物公司一家生产,有待同仁堂开发。但没查到有保护,所以别家仍旧可以生产的。

补肾类市场,可以看我之前分析同仁堂科技的文章。

高端的补肾类市场,我认为前景不错,但目前的销售额都比较小,还是大众补肾的销售额多。高端的有上述提到的防衰益寿丸,广誉远的龟龄集,达仁堂的清宫寿桃丸等。

滋阴补肾,前景景气。

根据中医理论,肾脏不好,会使肾脏血管变窄,导致血液流通此处时压力增大,从而造成高血压,这是高血压形成的一个原因。

糖尿病也与肾脏有关。

同仁堂科技的金匮肾气丸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个药方。

糖尿病市场,主要还是西药和胰岛素占比大,中成药口服药占比很小,未来存在中药替代。

中成药口服降糖药市场长期保持第一的是白云山的消渴丸,去年销售额为4.26亿,专利保护到2026年。排在后面的有以岭药业的津力达颗粒,专利保护到2039年。还有粤万年青的参芪降糖片。

f.其他药品:

没有公布,是一个大合集,估计是普药系列。

对于同仁堂股份,由于主力产品安宫牛黄丸前景景气,又有优势地位。另外其他单品也前景景气,有待开发,另外产能释放期待,划分到高速增长类,给与30倍pe。

2022年,扣除三家子公司,股份自有净利润为7.52,30×7.52=225.6亿市值。

保守估计,2023年增长20%。那么就是270.72亿。

(2)同仁堂商业。

主营连锁药店业务,2022年有942家店,595家有中医医疗诊所。

销售构成中,

中成药和饮片占销售额79.12%。

保健品及食品占19.27%。

医疗器械和其他占1.61%。

由于商业常年业绩是零售药店平均水平,不如三家上市零售药店增长幅度,又三家零售药店公司pe最低为13倍,直接取最低。

刨除今年高增长影响,真实净利润预计23年为1.97亿,持股51.98%。

1.97×0.5198=1.024006×13=13.31亿。

(3)同仁堂国药

安宫非大陆市场+中药材保健品全部市场(主要贡献是灵芝孢子粉胶囊)+非大陆的零售药店+非大陆的药品经销业务。

利润主要来源于安宫和灵芝胶囊。

不同商品,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价格不同。同理。作为子公司,也对标A股市场。

对标寿仙谷汤臣倍健

寿仙谷目前22倍,还在下跌。

汤臣倍健目前14倍。

二者相加取平均数22+14=36/2=18。

去年净利润5.57亿,按照持股比例,直接加间接(持有科技,科技持有国药)为51.44%,5.57×0.5144=2.865208×18=51.57亿市值。

保守估计,今年不增长,2023年市值就为51.57亿。

关于国药单独的分析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4)

同仁堂科技

主要利润贡献为安宫牛黄丸、同仁堂国药贡献的利润以及补益类、清热解毒、感冒药等一系自生产药品。

科技作为子公司看待,那么安宫牛黄丸就成为同仁堂股份的一部分,就要排除单独计算科技时安宫竞争的影响。

另外,集团当时给科技的定位是新剂型药品生产,把传统中药进行现代化改造、开发高科技生物制品、电子商务。且,科技当年表明无意扩大和增加安宫牛黄丸的销售。

但现在多年过去了,新剂型药品没有出现大单品。生物药也没有看到影子。电子商务倒是和股份和商业以及一个第三方合伙搞了一个。而安宫牛黄丸却成了科技的主要利润来源。

如果是单独是一家公司。科技当前的状况,有没有可能被集团重组业务,也说不定。但是作为子公司,这些业务重组也是作为股份的资产。

所以刨除国药贡献的利润。

科技2022年净利润为5.83-5.57×0.3805=3.71亿。

按照同仁堂股份持股比例计算。

3.71×0.4685=1.74亿。

这部分对标同仁堂。

科技相当于安宫+补益类(相对有优势)+普药+产能释放。

股份相当于安宫+脑血管(相对有优势)+普药+产能释放。

同样给予30倍。

2023年保守估计,增长20%,那就是1.74×0.2=0.348+1.74=2.09亿。

2.09×30=62.7亿市值。

关于同仁堂科技的单独分析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综上所述,同仁堂股份的市值就为

270.72+13.31+51.57+62.7=398.3亿。

当下同仁堂市值为700亿。

按照这个算法,无疑是高估了,即使加上商业今年的异常利润。

三、总结。

同仁堂虽然计算起来高估,但是你想以低价买,市场很难出现这种机会。只有利润大幅下滑的时候年份,会有这种机会。

所以,如果想买同仁堂,不妨对标它的最低估值,按照30倍来买。

毕竟同仁堂所在的赛道,脑血管+补益类+保健品,都是景气赛道。

但是,这是理论,如果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少买一点,然后持有,这样同仁堂上涨你不会错过,不容易追高。然后达到最低pe的时候,再买一些。如果达不到,反正也持有一点,心态自然好一些。

或者说,明年一季度,也许会出现机会。今年一季度是高基数,像同仁堂、达仁堂这种,明年一季度业务利润会下降,那么在一季度快要结束的时候,业绩已经明了但未公布的时候,市场会所有反应。利润真下滑了,股价大概率也会下降。

假如以后出现意外事件,股价大幅下跌时,可以重仓进去。

但也不要全仓一只。

这样心态会好一些。

至于同仁堂未来能否成为医药界的大企业,对标美国的一线药企,这是不好判断的,需要每年观察,然后决定加仓还是减仓。

如果了解同仁堂的历史,可以知道他的药品多是同质化药品,当年利润大幅下滑的时候就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同质化竞争严重,销售进入平台期。

而它能够把安宫做成一个大单品。并且保持优势,也是有一定的实力。

未来对他的期待就是安宫继续保持优势,在脑血管领域或者补肾类再出一个新的大单品,带领利润继续上新的台阶。

同时,同仁堂的海外市场也是相对同行做的不错的,期待未来持续上升。

这是同仁堂股份的分析,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的分析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接下来准备写海天味业或者片仔癀

(以上全文的资料和数据,分别来源于企业公告、网上资料、研报以及我的分析等。除了企业公告部分,准确度都不能保证,所以仅供参考)

#上证指数# #中药#

精彩讨论

虎凯尔斯2023-12-25 15:15

就写中药吧,老龄化是三大病需求的水位暴涨,需求刚刚在线。投资一看行业需求,二看公司垄断,三看具体估值。

全部讨论

2023-12-25 15:15

就写中药吧,老龄化是三大病需求的水位暴涨,需求刚刚在线。投资一看行业需求,二看公司垄断,三看具体估值。

2023-12-28 13:20

图片评论

2023-12-28 12:49

安宫同仁堂国内版本数据是56%市场份额。港版是15%左右市场份额(港版大头其实也是内地人消费),港版国药和科技净利润相同,科技和股份按4:6排产,计算出港版安宫22%份额,抛去国外市场,保守也有15%市场份额。所以同仁堂安宫市场真实占有率,或者叫华人占有率起码70%+。
另外 双天然最近两年获批的还有胡庆余堂(已经上市),白云山中一(已经获批,刚刚开完上市宣讲大会)。

2023-12-25 19:24

感谢白兄,虽然没有持有相关标的,但这种做探究的方式和态度和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的比较细,但是和实际差距明显。
1.同仁堂几大单品矩阵的增速市场空间及估值分析有差。
2.同仁堂商业的连锁药店,不只是药店的零售超市,而是相对闭环的连锁药店+中医诊所服务,毛利没有提高不代表未来的价值没有。以医带药的商业模式,一来可以增加品牌影响力,二来产品加服务的专业度增加公司的竞争壁垒,中医连锁知名品牌国内还没有诞生,同仁堂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这一块的商业价值巨大,笔者没有分析。
3.分析结果如果与市场差距太大,建议再仔细复盘,模糊的准确,而不是精确的错误。

01-31 17:44

(1)“2021相对于2019营收增长10%。这相当于两年的增长量,也符合商业的增长规律。”
——问:为什么5%符合同仁堂商业的增长规律?同为上半年,2019相对于2017营收增长14%,2018相对于2016营收增长36.5%。
(2)“那为什么2023年半年报营收突然大幅度增长,净利润和净利率增长幅度都高于常态?大概率是疫情影响,上半年上市公司同行也是营收增长较快,但净利润却都没这么快增长。”
——问:上市公司同行是否为医药商业板块?统计数据从哪里来?

01-31 16:04

安宫牛黄丸的市场份额数据在哪里有?

2023-12-28 22:20

03-16 23:19

同仁

03-11 02:24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