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2回复:2喜欢:6
#同仁堂#
2012年,同仁堂因为多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超过100%,因此要扩充产能,于是发行了可转债,兴建大兴医药生产基地。
先用自有资金7亿多,购买了土地和前期的准备工作。发债融了11.8亿多,置换自有资金的投入和后续的建设工作。
土地在北京大兴,6.598亿多元,108142.26平方米,现在一定也涨了不少。
转债发行,同仁堂公布了发行的说明书,里面罗列了业务的细则和许多财报看不到的信息。
根据该些信息,我以2011年为基础,分析同仁堂当年的利润构成以及各子公司的净利率情况,帮助大家明白同仁堂的历史以及不同业务公司的净利率如何:
(那一年,也就是2011年,同仁堂股份扣非4.0亿+)
1.占股51%+的同仁堂科技,按持股比例贡献净利润1.43亿多,占扣非约35.7%;
2.同仁堂国药,按持股比例贡献利润约2.26千万,占扣非比例约6.5%;
3.同仁堂商业(零售药店),按持股比例贡献利润约6.6千万。占扣非比例约16.5%。
4.天然药物公司,按持股比例贡献利润约0.65千万,占扣非比例约1.6%;
还有一些贡献少的就不统计了,也就是说,子公司贡献的利润占扣非的35.7+6.5+16.5+1.6=60.3%,占一半以上。
同仁堂科技负责新剂型药品生产制造和电商渠道;
同仁堂商业负责零售药店渠道;
同仁堂国药负责香港和海外市场渠道,以及灵芝孢子粉胶囊等的生产和销售;
天然药物公司生产销售一些滋阴补肾的中成药(益肾强身丸、防衰益寿丸、人参固本丸、锁精丸、七宝美髯丸)。
而同仁堂股份主要做的是传统大蜜丸(安宫、牛黄清心、大活络、乌鸡白凤丸等)国公酒等工业,以及经销商渠道和院内市场。这部分业务贡献的扣非只占40%左右。
也就是说,传统药品以及经销商和院内市场的扣非,按持股比例计算,只比新剂型和电商渠道的同仁堂科技扣非多一点点。假如不计算持股比例,这部分利润还不如同仁堂科技的利润高。因为同仁堂科技总利润可是2.8亿多,而股份利润只有1.6亿左右。
再来看看不同业务公司的净利率有多少,帮助我们了解整个医药行业。
同仁堂科技公司,中成药业务,约15%
同仁堂商业公司,零售药店业务,约5%
国药,约20%,扣除海外商业业务,香港和内地的业务为35.5%。因为国药当时除了商业外,工业的主要产品是灵芝孢子粉胶囊,商业业务净利率低,所以估计主要利润来源就是这个商品。那时总体扣非4.82千万左右(人民币计价)。我们对比一下同业务的寿仙谷(寿仙谷只能查到12年的数据,所以用12年的对比),寿仙谷12年的扣非是2.9千万,净利率约19%,按照当时的表现来看,国药明显强于寿仙谷。
同仁堂天然药物公司,主营滋阴补阳中成药,净利率约18%。
同仁堂吉林人参业务(利润太少,前面没统计进去),中药材业务,约3.7%净利率。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中成药业务(非垄断产品)、零售药店业务、中药材业务的净利率分别是多少,方便我们理解和拆分业务组成复杂的企业。
除此之外,转债发行的说明书中还公布了一些同业竞争的问题。
重要的同业竞争我罗列在下面,这些涉及竞争的公司都是母公司同仁堂集团的产业,而非同仁堂股份:
1.北京同仁堂药品经营公司,商场和超市内设置的专柜,在此时是这家企业经营的,不是同仁堂股份。
2.北京同仁堂制药公司,原同仁堂中药二厂,历史遗留问题,存在同业竞争,但生产产品无重叠。正在解决。
3.北京同仁堂化妆品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因为同仁堂科技控制了做护肤品的麦尔海60%的股份,已经切入了化妆品的行业。这个问题同仁堂股份正在解决。
#中药# #上证指数#

全部讨论

2023-11-30 11:38

了解

2023-11-26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