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初印象(七)——财务印象之二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7

本文首发于我的同名公众号“贾斯汀的人生漫步”。
这是贾斯汀的第七篇小米集团(01810)分析学习笔记,记录对小米集团的财务印象。

这篇笔记主要基于小米集团2018年年报利润表的更新财务数据,对公司进行进一步分析。

首先看小米集团2018年和2017年合并利润表简要报告。

这个表格里贾斯汀注意到几个数据的变化,以及最后一行“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需要按图索骥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1)2018年的行政开支高达120亿,是2017年的十倍,这么突兀的开支来自哪里呢?在年报中搜索“行政开支”,公司的解释是“主要是由於2018年第二季度一次性的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所致”。由于2018年第二季度集团还未上市,贾斯汀回到招股书中搜索,终于找到了这一大笔支出的源头:

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是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雷军控制的公司,小米的大股东。雷军在创立小米之前是个成功的投资人,在小米上市之前还曾在猎豹移动、欢聚时代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占股、任职。不得不说,投资人雷军在从自己控制的公司拿回报这件事上是公事公办,毫不客气。这笔向集团控股股东增发的股份就当费用,从小米当年度利润里拿走啦。

2)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在2018年贡献了120亿账面利润。由于小米是2018年7月上市的,上市之前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被纳入当年度报表。回顾贾斯汀之前写的《小米集团初印象(二)——拗口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显然这是此类股份的公允价值下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导致集团的金融负债减少了,故此项目记帐为正。简单翻译就是公司上市前的股份没2017年值钱了,结果还贡献了120亿元“利润”。去掉这一笔paper gain,集团的税前年内利润立刻缩水了近90%。回顾上一条提到的:集团给董事长发了价值98亿元的股权奖励,从利润表里扣除了这笔费用(当然,它是paper loss,没有实际现金流支出的),现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下跌,反过来又增加了120亿账面利润,抵消后还有“盈余”。这一来一去,公司的合并利润表就不那么难看了。

3)2018年的经营利润11.96亿元,但被会计统计进入经营利润的“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之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却有44亿元。这里大部分是集团对联营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同样是账面收益,没有现金流入的。贾斯汀个人认为,公允价值这个东西比较虚,如果是有活跃市场报价的还好点(比如交易所上市的证券),有点台面上的东西可以参考(当然以市场报价来作为公司投资收益的衡量,贾斯汀依然认为比较虚,这个以后再详细分析);像小米这种情况,主要以优先股形式投资在没有上市的联营公司,其投资的公允价值是集团自己以一套复杂的、基于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方法评估出来的,更加虚。即使是如普华永道这样的大会计事务所,给小米做审计时也要对这个项目做一个“關鍵審計事項”,不敢怠慢:

结合第二条对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分析,贾斯汀产生了一个初步的结论:目前来看,在对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后续尝试进行估值时,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收益从利润里去掉不看,应该更加稳妥,且更能反映小米的实际业务情况。这个结论解答了贾斯汀之前的笔记《小米集团初印象(六)——财务印象之一》中的提问:“长期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到底应该算小米集团主营业务的一部分,从而在对集团的估值中考虑进去,还是算公司“不务正业”得来的虚无缥缈的账面收益/亏损,要从对集团的估值中排除?”

当然,以后随着小米投资的生态链公司逐渐上市,小米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有可能公司对其投资的入账方式会产生变化(从公允价值入账转为按权益法入账)。贾斯汀还是认为,小米的投资这部分虽然现在可以不当作主要矛盾,但要持续跟踪,以免错过可能尚未被发现的增长点或者陷阱。

4)合并利润表简报最后一行“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给出了调整的年度净利润。关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报表,贾斯汀的看法是这样的:

首先,这个结果是没经过审计的;

其次,它是公司自己算出来的;

再次,公司特意提供这一份未经审计的利润数据,其目的是希望排除跟公司主业关系不大的财务项目,向股东展示“公司希望展示的”真实经营情况;

最后,这个数据由于未经审计,为保险起见,仅供参考。

根据集团2018年年报,它的计算规则如下:

定性看,主要是从合并净利润里去掉了几个集团认为跟主业关系不大但在合并净利润里占比较大的项目,也就是对公司认为的真实财务数据的干扰:

1、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上面第2条分析的)

2、以股份为基础的一次性薪酬费用(上面第1条分析的)

3、投资公允价值增益(上面第3条分析的)

回顾贾斯汀在第3条里得出的初步结论,看来小米董事会自己也认为这些公允价值变动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至少目前是这样。若以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的净利率作为公司的真实经营数据,2017年和2018年两年都不到5%。如果说硬件的税后综合净利率不到5%是公司的政策(硬件的毛利率本来就低的感人,否则如何物美价廉),那加上毛利率较高的互联网和电商板块以后,整个集团的净利率还是这么低,小米这门生意实在是难啊。

 $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集团#  

全部讨论

小米从业务至财务对专业机构来言:都是要挠头的。这种复杂性从美好讲,是稀有及独创。对二级市场而言,很长时间会压制估值。

2021-02-18 11:14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