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el部分中国的观点汇总

发布于: 雪球转发:83回复:125喜欢:281

【投资中国】

从零到一这本书,在中国卖了400万本(不考虑盗版),在印度卖了5万本,这应该能说明中国对于创新创业的态度。

我在清华演讲,感觉是,一方面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大家都在关注创业热潮,但另一方面中国学生普遍在寻求国企和公务员的职位,底层心态对未来更悲观的。中国社会对未来保有普遍的确定悲观。

中国可以通过复制西方直接完成现代化,公路,铁路,城市整体复制,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可以跳过很多过程,成本更低。

但随着这种从1-N的复制逐渐边际递减,中国出现了两种思考,一种认为,中国还有很多复制的空间,没有创新也没什么;另一种则认为,中国已经在创新了。

这两种观点的交汇处往往就是事实的真相:中国还有很多可copy的空间,同时也已经在有一些创新的尝试。

我认为全球化退潮趋势中,中国会怎样,很难评价,因为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依赖外贸和全球化,但另一方面他的资本控制又非常严格,与全球化隔绝。

中国极度缺乏创新,作为VC我在中国找不到原创的新项目。你也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参与中国增长,但没有办法靠VC赚钱。

对于美国VC来说,我们很难投资中国还有一个原因,想参与中国经济增长唯一的办法,是成为一个人脉网络广泛,根正苗红的组织成员;我不是,所以我不会太关注中国。

【与中国的竞争】

90年代和2000年前后的时候,在中国问题上我们比较放松,但最近10年在这个问题上的势头发生了改变。

很有意思的是,今天在美国关于中国的问题越来越少被提及,2005年最流行的问题是,中国什么时候超越美国;而现在问同样问题的人越来越少。

按道理,随着中国水平越来越强,讨论这个问题的人也应该越来越多。

我怀疑,在中国的公关影响之下,我们大大低估了中国能力。

在美国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中国极度落后,再给30年中国也追不上美国;另一种是,中国极度强大,美国无论现在做什么,中国都最终将统治世界。这两种观点都可以归类为组织宣传机器的观点,会导致完全相同的结果:

美国什么都不做。

某人可能是发生在美国身上最好的事:通过强力整顿,中国更不可能产生任何新的创新。

对苏联,美国外交官有一封长电报,阐述对苏方针,对中国至今我们缺乏长期的策略,所以至今也没有出现过长电报。对华政策比较分散和零碎。

但这也不是坏事。对抗中国需要的是星战小队似的多元化小组。

把中国问题放在一边,对美国来说,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是逐渐从全球化退出。这个大方向很难清晰表述在于:

假如这是一个正确方向,那么撤退就成了既定路径。如果对美国来说,是不要过度参与世界帝国事务,那你是肯定不能清楚表述这个观点的,绝对不要。

一个不能表述的战略政策执行起来实在很难。如果你可以清楚表述这个观点,那可能更糟糕。最好的政策都很难讲清楚,如果你能讲清楚,往往会影响你的完美执行。

也许有一条很好的限制中国的道路,我们最好的方案就是不把这个方案讲清楚。

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很可能会引发中国的好战行为:比如俄预测,由于欧洲依赖俄的石油和天然气,因此乌克兰问题上大家不敢对俄动手,对俄的绥靖政策反而引发了俄乌战争;

俄国对欧洲施压主要依靠北溪管道,而中国则有200多条管道可以对美国施压。苹果的供应链都在中国,美国大学都指望着中国学生来交学费,中国供应了呼吸机和原料药,通过控制这些关键部门,中国会认为自己对美国施展压力的能力越来越强,也会进一步诱惑中国来开启战争。

【武汉】略。

比起中美科学家深度合作,更好的事是中美科学家联手骗经费,因为前者可能真的会导致不可控的实验室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反无所事事骗钱的科学家反而更好一些。

中国会迫使我们与之激烈竞争,而且让我们很认真的思考如何更快部署我们的技术。我们与中国进入了全面的太空竞争,以及人工智能竞争。AI将会是类似核能一样的可用于民用和军事的技术,但我们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开展更多的社会讨论。

硅谷曾经是军方激烈投资的区域,硅谷公司应该与中国合作还是与美国合作本应完全不是问题,所以我非常惊讶谷歌还要在这种问题上有所讨论。

美的竞争从本源上仍然是科技停滞的一种表现,假如说世界增速在20%,饼可以做得更大,中国和美国也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冲突。

不看好西方与印度结盟去对抗中国,印度有完全相同的反殖民心态,高度腐败和封闭,与选择你的敌人相比,更重要的是选择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会塑造你。

投资墨西哥比投资中国更好,中国有国产替代,墨西哥还会从美国买其他的产品,比如汽车轮子,玻璃等等。

中美经济脱钩有助于世界和平:中美差距越大,中美关系就越好。

80年代我长大的时候,我们正在与苏联形成激烈竞争,好莱坞的电影总是有旗帜鲜明主题,反苏电影《红色黎明》。

但今天,你会发现没有一部电影中,中国人是反派。这一方面是好莱坞不想要惹恼中国,因为经济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做了许多战略性的投资,来控制特定的公司。

这直接影响了当代年轻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在80年代和90年代大量苏联人进入美国,极度想要成为美国人,举起星条旗,他们返回苏联的时候,没有人会质疑这些俄国人忠诚度;但现在中国人返回中国的时候,会直接带走科技和知识产权。

在科技不脱钩的情况下,中国和美国科技差距只有半年左右;半年是不足以保证美国具有领先优势的,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个时间差拉大。

通过将中国和美国大学的关系切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创新是可能失败的,会产生成本,通过技术间谍,中国将创新失败产生的负荷留在美国,自己能够拿走好处,将这个竞技关系拉平对美国创新土壤也是有帮助的。

即使1980年冷战美国最弱势的时候,美国人也有坚定信念苏联必然垮塌;但现在我们没有一个能够必然击败中国的方案。

现在,我们与不同的盟国联合,同时期望中国能自己搞砸一些事;但是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好事:星战中,叛军联盟有完全多元的背景,但风暴突击队则是完全一致性的。但我们也不需要现在就搞明白,在接下几年的辩论中我们会有更清楚的方案。

中国的崛起会引发周围国家越来越多的反击,印度、越南、日本等国家更有可能站在美国一边,因为它们没有面临来自美国的威胁。美国的帮手也会更多。

对中国的贸易和芯片限制需要认真思考策略,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直接切断就可以的。

谷歌被组织渗透了。

TT应该封掉。

【贸易战】

一般正常的贸易中,富国资本会逐渐流入穷国,因为穷国起点更低,增速更快,资本会流入更有增长的市场,双方逐渐拉平;但在中美贸易中,资本是逆流而动的,中国贫困的农民攒钱,而美国市场上则充斥着信用来支持消费泡沫。

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非常挺中的原因:美国进口大量中国商品,支付中国美元,中国将这些美元存入华尔街的银行,成为华尔街的大客户,华尔街充斥着为中国唱赞歌的人:美国的金融业在GDP中接近15%,在比较合理的情况下最多是7-8%,高占比金融业让中国有了不成比例的影响力。

贸易本来应该是相互平衡的,但中国和德国是唯二对美保持高度顺差的国家,很大原因是中德都是增值税体系(累退税,生产性群体消费交税越少),增值税体系鼓励储蓄和投资而抑制消费;美国则正好是一个鼓励消费而不鼓励投资的税法体系(累进税)。

贸易战中对中国的策略,中国没有很好的反制措施,美国大豆和粮食出口本身就处在高度竞争环境中,巴西和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和美国形成竞争关系,因此提高大豆关税对中国改变贸易环境没有什么帮助;

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约则多数是中国对美国的定向产品,因此对中国制造品提高关税确实改善美国对华逆差。因此很难判断最终中国会采用什么手段,这里不能适用博弈论。

中国对美国商品施加的关税很难起到作用:美国出口商品大多是大宗商品,比如大豆,石油,猪肉,关税之下全球的价格并不会发生改变;相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则是固定流向的,美国是唯一买家,因此关税战对中国很大影响,对美国影响不大。

关税即碳税:

(背景:美国国内对于中国关税有不同见解,反对方大多是大城市民主党,他们不从事制造业,不会被中国商品冲击,但又想要享受中国的低成本商品,因此关税战对他们来说只有成本没有收益,很难获得支持。)

对中国的施加关税应该被构建为一种碳税叙事,从而可以争取到Liberal支持。由于中国能源结构大部分是煤,同样的商品碳排放更高,因此对中国商品征收碳关税一方面达到了贸易战的里子,另一方面又有能克制全球变暖的大旗。

25%的对华关税应该被视为是起点而不是天花板。

【经济政策】

关于政府成立VC和政府鼓励创新,thiel认为,大多数企业都是很糟糕的想法,由政府去提供VC支持,很容易产生腐败和失效。相反中国和日本模式中,政府给企业注入债务融资,鼓励企业积极生产,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模式。

【全球化】

全世界前十名吞吐量集装箱港口,7个在中国,洛杉矶的港口全球第10名以外,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海军保护海洋巡航安全,就是变相在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对美国来说,保护全球化对美国收益越来越小(没有被开发的人口和市场越来越少),而成本却越来越高(面对中俄挑战)。相反,变成既有格局的颠覆者,反而对美国较为有利,可以从中收取更多利益。

在2023年的访谈中,thiel谈到对应中国挑战的思路和方针:【back out】渐渐从全球化保护者角色退出,让全球化的成本更多施加在中国身上。退出需要悄无声息的执行,也不会有明确的方案,否则就会变得更好应对,相反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抓住时机积极甩包袱的方案。

【中国方案】

中国提供了关于当下的解决方案,但方案不是面向未来的。

欧洲有三个选择,绿色和平,伊斯兰化,和监视体系的中国化。你可以想为什么欧洲会选择绿色和平道路:一切都跟现在一样,但是更清洁,同时更破败,但没关系。

尽管大家都反对woke,但每个人都会选择woke over CCP。

当你想到ESG的时候,你应该将它和CCP联系在一起:无所不在的控制和管制。

【对中国的最新评估】

比尔盖茨究竟是组织的代理人agent还是组织的卧底asset?这个问题本身被问出来就够了,我们对待agent和asset应该是一样的。盖茨基金会的论点和组织论点完全一致:全球化,新冠,中美关系,这就足够了。比尔盖茨究竟是个卧底还是个探子是个二级问题,不是很重要。

中国很可能不会成功,但我们也不应低估中国。我们应该认为中国会处在必胜和崩溃两个观点交汇处。

今天美国全社会两党共识是至少我们应该做点什么面对中国挑战,但美国社会仍然有少部分人在做多两国关系,比如美国大学,美国好莱坞,华尔街。

但即使是这些人也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在逐渐输掉比赛,他们意识到火车正在离开站台,没有必要在铲车面前抢硬币。红杉剥离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经过精细计算之后,采取了硬脱钩的方案,把中国业务彻底拆出去了。这和莫维滋三年前的金融时报社论观点完全相反,现在他们的社论读上去感觉就像100年前写的一样。

美国社会越发意识到经济停滞的问题,科技停滞的问题,也越发意识到中国对美国的激烈挑战,911之后全美产生了强烈的反穆斯林态度,但今天东海岸理性主义者还没有找到反组织的舆论。

【中国挑战】

一个所有共和党人都应该回答的问题:我们如何比加州做得更好?即使是中国问题上,我们也应该有同样的选择:比加州模式更好的应对中国挑战的模式是什么?

你可以把对中国的策略选项变成4个象限:

经济上鹰派,政治上鹰派:与中国开战,同时经济关税。

经济上友好,政治上鹰派:新保守主义模式,我们轰炸中国同时与中国贸易(大笑)

经济上鹰派,政治上友好:川普模式,大量关税,先不跟中国开战。

经济上友好,政治上友好:加州模式。“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在网络中寻找逃避空间,元宇宙,VR,AR,我们不跟中国竞争,他们工资更低,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加州模式的更极端版本是:我们会击败中国,我们只是需要更好的宣传,我们让中国变得更像加州,他们会用强制力保护环境,干掉制造业,把房价搞到天上。

这个策略有可能成功,一个版本是: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计划是军事科学院的张健在芬兰1978年参加国际会议,看到了这本增长的极限书,将内容汇报给政治局,为避免中国到2100年出现100亿人,最终在1980年代开始推动了独生子女政策。(大笑)

如何与中国竞争,这不是一个很高标准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要提出一个跟加州模式有差异的的模式。

精彩讨论

PoloYu2023-09-11 11:53

peter thiel:中美差距越大,中美关系就越好。
also Joe Biden:经济困境不会激发中国对台作战,相反,中国可能没有之前那种能力来发动战争。
学吧,深了。

哲学资本2023-09-08 15:55

“想参与中国经济增长唯一的办法,是成为一个人脉网络广泛,根正苗红的组织成员;我不是,所以我不会太关注中国。”

雁门雪2023-09-11 12:00

那是biden的思维,以为别人跟他们一样。不知道在东面,越穷才越折腾,越折腾越穷,停不下来~

Cesar2023-09-08 15:46

如果你发现路上所有的车都在违规逆行,那大概就是你自己开反了,Thiel就是这样一辆车,他不仅无所畏惧的逆行,还让路上其他车困惑和怀疑是不是自己开反了。

全部讨论

2023-09-11 11:53

peter thiel:中美差距越大,中美关系就越好。
also Joe Biden:经济困境不会激发中国对台作战,相反,中国可能没有之前那种能力来发动战争。
学吧,深了。

2023-09-08 15:55

“想参与中国经济增长唯一的办法,是成为一个人脉网络广泛,根正苗红的组织成员;我不是,所以我不会太关注中国。”

2023-09-08 15:46

如果你发现路上所有的车都在违规逆行,那大概就是你自己开反了,Thiel就是这样一辆车,他不仅无所畏惧的逆行,还让路上其他车困惑和怀疑是不是自己开反了。

2023-09-08 15:57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计划是军事科学院的张健在芬兰1978年参加国际会议,看到了这本增长的极限书,将内容汇报给政治局,为避免中国到2100年出现100亿人,最终在1980年代开始推动了独生子女政策。(大笑

有意思的视角,但是还是对中国的本质没有深入的理解。多少还是有在山巅之城当上帝的那种俯视一切的自信/自负?

2023-09-11 13:02

彼得蒂尔果然是聪明人,美国的去金融化是正道 ---美国的金融业在GDP中接近15%,在比较合理的情况下最多是7-8%,高占比金融业让中国有了不成比例的影响力。

2023-09-11 12:19

胎儿只是个创业家,赌徒的另一面。谈论政治,则肤浅与可笑。

2023-09-08 18:49

这哥们好像是懂王的大赞助者,极度保守派,中美军备竞赛的倡议者,当然也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商。

2023-09-08 23:33

你可以说他很鹰派,但是是不是最有见识和水平,难说。因为很明显,他也很难脱离自己的利益圈层军工复合体的影响。不过对错与否并不重要,未来演进本来就很复杂,我非常喜欢这种大开脑洞的观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对思维模式有启发就是好的。

2023-09-08 22:26

“也许有一条很好的限制中国的道路,我们最好的方案就是不把这个方案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