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2020 | 给理财初心者的几个建议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财富管理,这个词从去年开始很多人都在谈。

过去的一年里,我自己也聊了不少,但更多地都是从行业发展及业务转型上的思考。毫无疑问,茶馆的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券业的从业人员,但我也知道,应该还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普普通通的有着理财需求的投资者。

我一直觉得,对于财富管理的理解,不仅需要从行业侧出发去寻找政策的方向,也需要脚踏实地去回答到底如何帮助投资者管理好自己的财富。2年前我曾做过一段时间实盘基金组合,虽然后面由于时间的关系基本没空写了,但我对于这部分的思考并没有停止。

所以,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理财领域的初心者,随着市场上各类报价型的固收产品越来越少,到底未来应该怎么办?

下面是Kevin认为的5个比较普适且具备可操作性的建议,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建议1:不要按短期排名去挑选基金

我曾和很多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运营聊过,大家都能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近3月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往往短期销售都比较好。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投资者挑产品时都是根据近3月收益排名来做选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就是对的,恰恰相反,如果你采取这种选基方式,大概率会被坑。

为什么?格雷厄姆有句话说的很好,股票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但长期来看是称重机。如果你采取短期的方式来选择基金,那么你买的产品,风格的影响一定大于其自身的管理能力。

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本身又是一个风格不断切换的市场,每种风格持续的时间都不长久。别说3个月的短期,甚至是1年的中期,当年基金排名前10的基金,次年直接掉到后50%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当你本着找惊喜的目的去选基金,最后更可能的结果是收获惊吓。

所以,在选择基金时选择那些长期表现比较平稳,或者是已经被几轮市场周期验证过的基金经理,一般来说会更保险一些。

建议2:普通人不要做预测,做应对

这两年指数基金的热度,在众多大V的不断推荐下,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到底该怎么投资指数基金,不少投资者,特别是已经有一些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总会想着预测未来,然后去配置对应的指数。

这么做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这一结论更多地适应用专业投资者,而不是普通投资者。因为预测市场这件事真的很难,事实上大部分专业投资者也做的并不好。比如年初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2019年是个牛市呢?

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真的认为指数基金更适合自己,那就应该匹配对应的投资方式,想明白自己赚的是什么钱。

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长期来看市场对资产的定价基本是有效的;二是短期各类资产的波动又无比巨大。

所以,一种选择是赚资产长期定价有效的钱,对这部分投资设定一个时间(至少一个周期),然后在此之后就忘记他。另一种选择,就是去进行多元化的配置,尝试通过不同资产的组合去平抑短期的波动,来优化持有体验。

无论怎样,应该避免在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前,在某个投资风格上有比较大的敞口暴露。

建议3:不确定的时候,定投是个好东西

去年是中国公募基金20周年,基金业协会出了个报告,数据显示过去19年中,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大概是在16%左右。所以如果不算杠杆,其实公募基金的收益并不比房地产来得差。但为什么大部分投资者最后并没有真正赚到钱?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往往在市场阶段性的顶部进入了这个市场,然后又在底部离开,说人话就是买贵了。当然这里面又和中国资本市场短期波动无比巨大分不开。这中间一方面是人性,另一方面又是市场本身的特点。

所以,对所有理财初心者来说,定投就是一个非常好、而且可以马上去落地的策略。定投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时间的拉长,来把你的持有成本拉到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上。

初心者不要指望自己的持有成本是整个市场的底部,这点就连很多专业投资者都做不到。在基本不用投入精力的前提下,把持有成本拉到均值,本身的性价比就已经很高了。

当你的持有成本不是在市场顶部的时候,那么无疑你后续赚钱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同时产品的持有体验也会更好一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你持有更长的时间。

这点看上去很容易,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坚持定投,能够充分理解定投的人,其实并不多。

但无论如何,我都建议你应该尝试下定投,特别是当你对未来的市场无法判断,或者某类产品还不太了解的时候。

建议4:不要把理财当成生活的全部

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投资理财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我一直认为,理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让它影响你的生活。

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有限的时间就应该用在对的地方,比如如何提升自己,如何陪伴家人,甚至好好休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投资里面有个概念,叫做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讲的是即便是获得同样的收益率,但不同组合对应的风险及波动情况可能也是不一样的,需要综合比较。

我这里也提一个类似概念,叫做时间调整后的收益,即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并没有必要追求绝对收益的最大化,而应该追求在尽可能小的时间投入下的收益最大化。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好好使用。何况在理财这块钻研的时间越多,也未必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回报。

建议5:不要太过关注短期业绩的变化

我在平时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买银行理财的时候,似乎都很放心,往往买完之后就懒得管了。

但买各种净值化产品的时候,便一下子变得特别不淡定,总想着每天看看净值表现怎么样。涨了心里就很痒,跌了就开始担心要不要赎回。

一些互联网平台甚至还会推波助澜,生怕客户还不够焦虑,推出了盘中实时净值估算。

前两天看到景顺长城出的一份基民的分析报告,其中有一条就和这个相关。报告里提到,基民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非理性习惯就是太过关注短期的业绩变化,恨不得天天比较排名和波动。

但事实上,即便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每天市场到底是涨是跌都是很难预测的,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一个资产从低估到被价值发现,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每次看净值的过程,也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考验,看的次数越多,越频繁,就越有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所以,对于理财初心者来说,真的没有必要太过关心产品短期的波动,一般来说,季度回顾一次就可以了。

写在最后的碎碎念

基础的建议暂时就这么多,可能你会觉得专业的内容不多,反倒是讨论了很多人性、习惯和时间的话题。

文章的最后,我也想解释下这么做的原因。

以终为始,这是我最近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我们想要过好这一生,有时得从未来出发来审视自己的当下,这样你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么?

对于普通投资者,什么是理财市场的未来?毫无疑问就是净值化。不管资管新规2020年末到底会不会如期落地,但净值化的趋势是很难改变的。而在净值化的趋势下,理财到底和以前到底有什么最核心的区别?

在我看来,核心的区别不是专业,而在于人性。

公募基金行业在过去20年中已经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专业性,偏股型基金过去19年里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6%,但偏股型基金过去10年的市场份额并没有显著的增长。

为什么?理由很简单。

当报价型产品还是理财市场主流时,由于刚兑的存在,风险收益比并不存在,我们只要关注持有期限和收益率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理财需求。简而言之,这是一个顺人性的过程。

但一旦产品净值化转型后,随着风险收益比的回归,便会发现顺人性的路子再也走不通了,得试着逆人性。越顺人性,反而越容易放大人性中的弱点,进而在理财市场中迷失。

放在每个理财者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走这条路的性价比并不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可能还未必一定会有效果。

而另一个也是我认为大部分人更有可能去践行的路,那就是去磨炼自己的人性,知道自己最适合赚的是什么钱。现有市场管理人的专业性已经足够,剩下的就是我们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使得自己的长期收益和产品的长期收益看齐。

所以,或许未来,我们每个人除了身体需要锻炼外,还需要不断磨炼人性。过去10年,是一个充满着奇迹的时代,但未来10年,我们应试着去相信逻辑和常识。

感谢19年的一路相伴,马上又是新的开始,愿茶馆岁末的5条建议助你走好之后的理财之路。

你好2020,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