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9喜欢:1
$隆基绿能(SH601012)$ 我相信高领对隆基高层也是失望至极,非常失败的一次投资,光伏群雄逐鹿,作为曾经有着产能和成本优势的一哥自视甚高,隆基就领导层这种能力完全没有干翻行业竞争者的魄力,画饼能力倒是一流,这几年画的饼有几个是兑现的?hpbc提了三年今年年初才开始量产,新技术出来没有优势,不跟随主流旧技术又不敢干价格战,报价一直维持最高最后亏的最多,市场份额被蚕食,现在只能对一个没有量产的技术孤注一掷?难怪增持一个亿都畏畏缩缩的,你指望他有决心干倒其他企业?离婚减持的时候倒是非常爽快。

全部讨论

05-01 12:29

写在2021年3月6号的文章,如果当时听了也信了,那还有今天的焦虑,早就远离啦。
一、隆基股份的优势关于隆基股份的优势,以加息首季为首的基粉已经论述的太多,我在这里就不雷述了,有兴趣的雪球友可以去看他们的帖子。二、隆基股份的隐忧1、股价隆基股份从去年三月份最低价21块涨到现在还有五倍,最高涨到六倍,一年内涨这么多,已经积累太多风险。目前买入,站岗的风险极大。在股市混,风险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市场上有四千多只股票,完全可以去选择风险小的股票。古训: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危墙不一定会倒下,可一旦倒下来,是要伤人的,甚至会死人。2、高瓴入主高瓴资本巨额入主隆基,大部分人都理解为利好,从高瓴资本影响力来说,的确如此,但问题在于怎样买入的,如果高瓴资本是从二级市场买入的,这个结论完全成立,但是他是从隆基第二大股东李春安手里买的,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是李春安更了解隆基呢还是高瓴资本更了解隆基,如果隆基股份还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作为第二大股东的李春安为啥要大额减持(从3.98亿股减持到8170万股),我们不得不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有人提出卖出是为了连城数控,我说明一下,一是李春安已经持有连城数控五百三十八万股,股东排第四。二是连城数控市值总市值才200亿,流通市值也就100亿,用不着减持那么多吧!3、210和182标准之争从2019年起,这个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天平⚖逐渐在向210方向倾斜,其它方面大家都已经讲的太多,我也不用复述一遍,我就从隆基的振国总从2019年以来面对210技术的公开讲话和所做所为求证一下:2019年中环刚提出210标准时,振国总说166是最优尺寸,且对210不屑一顾;2020年隆基发布182尺寸来应对210尺寸,振国总说182是最优尺寸;进入2021年,振国总又公开说210硅片市场只要有需求,隆基随时可以生产。从振国总这三年来面对210尺寸不同的应对就可以判断出一点端倪来,从开始拒绝到现在的主动示好拥抱。210和182之间不仅仅是尺寸之争,实质也是智能化之争,210产线自动化程度更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越高的设备和产线才会代表未来。对182尺寸来说,未来最好的结局是和210平分秋色,但概率不大。3、落后淘汰产能面对整个光伏硅片生产企业,目前166以下产能包袱最重的就是隆基,在大尺寸(182和210为大尺寸)横行的今年,这些产能大概率是要尽快淘汰掉的,隆基目前生产166既以下产能的设备主力是连城数控生产的KX240PV,这些设备淘汰,资产减值数额太大,且淘汰设备的同时,连厂房都要淘汰掉的,原因是240炉体比较矮,目前连城数控最新360的炉子比较高,放不进去,这就放大了资产减值规模。更可怕的是如果210一旦占据了上风,隆基数千台连城数控的KX320PV炉子将会再次面临资产减值的窘境,那可是数十GW的设备啊,金刚线切割机也会面临同步资产减值的,连锁反应可能造成的损失会二次放大,那就是组件端。4、新势力目前硅片市场处于两强并立时期,但随着硅片新势力的加入,很快就会进入战国时期,上机数控京运通、高景太阳能通威股份等新势力加入,以及以中环股份为代表的旧势力大幅扩产,且都是210产能,新的混战很快就会到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的市场比重肯定会大幅下降这是确定性高的事情,因为大家都要活下去,必定会各显神通。5、政策中国政策确定性高,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支持之下,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政策风险。但国际市场就不好说了,受中美、中印之间的直接对抗,不确定性非常高。至于中欧、中日、中韩之间,就更不好说了,光伏行业本身就是他们传统的优势行业,中国光伏行业做起来之后,这些传统的势力已经被中国逼迫到了墙角,都快要完全退出光伏行业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受制于资本市场,如果资本市场给政府施压,不排除搞出一些幺蛾子来。6、产能过剩对光伏感兴趣的朋友都在谈今年硅片产能过剩,我认为大可不必担心,无论今年硅片产能是300GW也好,还是更多,都无所谓,因为:一是上游硅料最多只能提供180GW左右,所以面对全球170GW左右需求,10GW不能算是产能过剩吧!二是大家都在新建产能,不要忘记,除了需要硅料,也需要炉子才能生产出来硅棒,目前市场上可以提供最新款炉子的就三家,连城数控的360,晶盛机电的1600,京运通的1600。也就是说今年可以完成扩产计划企业的大概率只有三家,连城数控对标的隆基,晶盛对标的中环,以及自产自用的京运通。由于整个硅片环节不存在严重产能过剩,就给硅片新势力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前提是他们需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目前感觉他们应该有这个实力。7、一体化隆基一直在做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实际上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做法。喜是:一是一体化不容易被卡脖子 ,自主性强;二是在光伏顺周期,一体化会放大利润;三是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忧是:一是一体化会动了别人的奶酪,特别是曾经的合作伙伴,会造成树敌太多,光伏是一个蓝海市场,增量巨大,任何一两家是吃不了的,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二是一体化一旦遇上风险,也会放大亏损;三是一体化会造成资金、技术、人员、精力等相对分散,伸开五指和攥紧拳头打出去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8、龙头魔咒近二三十年来,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大都没有好下场,虽然感觉有点玄学之嫌,但必定有他的内在逻辑性,国外的光伏龙头企业,早就被中国光伏人按在地上摩擦了许多年,就说国内的无锡尚德和江西赛惟两家当年如日中天的龙头企业吧,早被资本市场抛弃,连个渣都不剩。这个魔咒隆基是否可以打破,我表示怀疑?暂时就谈这么多吧,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有待商榷的地方可以展开讨论,不接受怒怼和谩骂,谢谢!

05-01 13:21

高领有什么资格失望?隆基求着它买的?当时是他猴急非要李春安高价给它的吧?要说失望也是对自己的投研团队失望

05-01 12:40

本质上高领互联网利用资金优势卷死对手的打法在制造业行不通

05-01 12:18

高领对董明珠更失望,几百亿了,2018年到现在?唯有时间可以证明,几看看格力现在多少市值?张磊赚了还是亏了?

反正高潮期一堆人说万亿市值不在话下,没想到这种竞争格局根本就没有一个企业能做到,同质化产品没有办法做大做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