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Yelp被称为在线黑手党说开去 (转载)

发布于: 雪球转发:19回复:31喜欢:12
2014-10-22 葛甲



    $Yelp(YELP)$ 对中国用户来说并不陌生,被称为美国版的大众点评,主业是通过用户对餐馆、美容院、购物、酒店、旅游等生活服务进行点评,UGC模式。2012年Yelp登陆美股市场,当前市值约为50亿美元。上一季Yelp盈利为8880万美元,本季度会更高。

    这样一家小清新色彩浓厚的公司,最近却在美国被人称为在线黑手党。有旧金山餐馆业主指控Yelp采用胁迫手段迫使他们投放广告,在停止投放后餐馆在Yelp上差评云集,明显受到人为操纵。

    一家名为比斯托的意大利餐馆,之前平均每周接到Yelp打来的15到20个电话,要求他们在Yelp上投放广告,比斯托六个月内在Yelp上投放了大约270美元的广告,之后觉得效果不大就停止了,没想到自己的餐馆在Yelp上的好评片刻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差评。

    即便餐馆老板为每位留下好评的顾客提供餐费75折的优惠,那些好评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消失。比斯托最终沦为Yelp上评价最差的餐馆,老板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敲诈,决定与Yelp开战。

    开战之后,用户欢天喜地地加入这场纷争,比斯托也很快拥有了1300多个评价,荣升一星行列。而Yelp方面会给用户发出邮件,敦促他们做出更准确的评价。总而言之,一地鸡毛的状态。

    不独如此,今年8月9日,以约瑟夫·卡里(JosephCurry)为首的多名Yelp股东已经在旧金山向Yelp发起集团诉讼,指控该公司允许虚假差评的存在,并以此向商家收取广告费。虽然Yelp造假行为早有投诉,但指控也缺乏有力证据。在涉及新型互联网企业的违法行为时,取证是个问题,监管方也很头疼。

    以前认为,敲诈和胁迫这种行为只在中国互联网上有,没想到美国也不能免俗啊。不过这件事也给中国互联网提了个醒,那些本存在于传统产业中的糟粕,目前正在加速向互联网转移,并以新的面目出现,正逐渐发挥出更强大的破坏力,不得不防。

    在规范互联网公司行为的问题上存在一个悖论,如果官方对互联网渗入一切的前景没信心,那就没必要耗费资源去管这些事,任由其自生自灭好了,反正无大碍。但如果放任乱相蔓延而不管,互联网肯定不会有渗入一切的那一天,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就会被扼杀,罪名是已成为进行高效率敲诈勒索、欺诈横行的平台,令人难以亲近。

    全世界有必要为互联网发展制定出一套规则制度和法律的国家不会超过5个,中国有幸能成为其中一员。过去在国家管理方面,中国其实是有些盯住美国的,例如安乐死、卖淫合法化、全民健保等,但互联网不一样,跟随美国的脚步必然不会有好结果,因为美国只有人口3亿,中国却有14亿人口,发展出国民经济支柱型的互联网产业,是有可能的。

    中国互联网是一个独立体系,自成一格,当前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此因地制宜制定出独特的管理体系甚至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这里面有个问题,到底是互联网行业发展规模重要,还是制度等上层建筑重要?

    要让我选,我还是觉得后者重要。制度和法制制定得当,是会为行业发展铺路的,只要核心上层建筑有利于行业发展,规模这东西,不会是个问题。有规模而无方向无核心价值观,那才会是最大的问题。

全部讨论

2014-10-23 15:33

渠道中的道德风险么

2014-10-23 14:43

转发//

2014-10-23 13:49

营业额停止增长了

2014-10-23 11:46

我暂时未有发现这个情况。

2014-10-23 09:46

$Yelp(YELP)$ 确实如此,去年我在yelp打了一年广告350每月,好评很多。今年不打了之后就差评如潮,好评被各种过滤器拿掉!起间yelp的电话销售给我打了不下10个电话让我继续交钱。
而且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网络黑手给我寄信说帮我拿掉差评,只要我给他们交钱

2014-10-23 09:32

上季度盈利8800

2014-10-23 08:56

我相信当系统的节点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领导者就会越来越失去对系统中单一节点的掌控能力。既然系统可以自我平衡,政府为什么要干预?行业一线的产品经理都不知道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你怎么保证政府的方向是符合行业发展方向的?你怎么保证政府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说政府需要干预,那么这个干预也应该是宽泛的,比如yelp敲诈商户时不能用枪指着商户的脑袋,做到这个地步就足够了。

2014-10-23 08:38

昨夜没看财报日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