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6回复:30喜欢:85

本文首发公号:fengtouge888 第一时间分享投资干货

上周读了李录的新书《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我是在“微信读书“”上读的,这是我通过微信读书读的第一本书,也推荐给感兴趣的朋友去微信读书上读,免费的。话说腾讯这个微信读书产品做得还真不错,我觉得在读书的社交化方面,也就是鼓励同一本书的读者之间的互动——就像B站弹幕做的那样,是很有潜力值得进一步发掘的。因为人生而孤独,但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将我们和远方跟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类联系在一起。

回到这本书,以前陆陆续续看过李录的一些演讲文稿,对他的一些观点已经多少有些了解,不过这本书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反复回味和思考的。网上已经有很多书评了,有些写的很不错,我就不打算“全面”的来讲这本书了,而是从我特别感到有意思的几个点来讲讲。

农业社会为什么始终遵循着“上升、冲顶、衰落”的循环规律?

李录采用莫里斯指数曲线增长的不同阶段,而不是通常的用社会发展形态或制度,把人类文明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0采集狩猎文明(7万年前—公元前9600年)、2.0农业畜牧文明(公元前9600年—1800年)、3.0科技文明(1800年——至今)。

直到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农业文明社会的发展轨迹始终遵循着“上升、冲顶、衰落”的循环规律,社会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达到一个峰值,同时触及难以逾越的天花板,之后不可避免地衰落,后退,再上升,触顶,衰落,如此循环往复。

东西方社会发展指数(公元前2000年-公元1800年)

究其根本,农业文明的社会发展存在天花板,是因为农业文明有一个天生不足的瓶颈。农作物产生于光合作用,牲畜也要消耗植物,动物产出的热量和消耗的植物比例是10:1, 所以最终光合作用能够产生的能量上限受制于土地面积和土地的单位产出,在这两者都有上限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也就有了上限。而人类在这个时期还不能够控制人口,人使用新能量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生育更多的孩子,所以有限的资源和近乎无限的人口增长决定了人口增长最终通过灾难来消化和制约。自公元前大约10,000年起,这个基本的瓶颈是整个农业社会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纵观整个2.0文明的历史,尤其在近代几千年里,做饼与分饼的矛盾不仅一直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总体来说,农业文明时代面临的灾难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饥荒、人口流动引起的战争、瘟疫、气候变化、政权失败。土地收成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无论大小都对农作物产出有直接影响,小的变化导致收成失败,造成局部性的饥荒;长期大的变动则会让一些地区的土地收成系统性减缓,必然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从而引起政权争夺、战争。游牧民族因为蓄养的动物消耗大量植物,更受制于天气的变化,加之本身的流动性也强,所以更倾向于掠夺和战争。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游牧民族和农业人口的争夺一直是战争的主要原因,而农业人口之间的流动也是人口流动的一个主要源泉。游牧民族的迁移给农业人口带来的另外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以及以此引起的巨大瘟疫,也是历史上人口消减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李录归纳出,虽然农业文明面临挑战,但在几千年里至少有三次冲顶,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创新,但是农业文明囿于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限资源和近乎无限的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从而改变不了“上升、冲顶、衰落”的循环规律。

为什么现代化没有诞生在中国?

读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人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为什么现代化没有在中国最先诞生,试图寻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解释。但在李录看来,这些问题都是伪命题。所有地理、历史的原因都让西欧最有可能成为 3.0 文明的诞生地,而现代 3.0 文明在中国诞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李录定义的3.0科技文明是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其诞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大西洋经济的形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几乎无政府的状态下发展起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而这是当时的中国都不具备的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不具备自由市场经济条件,政府无法不扮演主导作用。英国、美国能诞生现代文明,是得益于历史原因,它们的政府是有限政府,为商人服务,而中国从汉朝以后,这样的政府就不可能存在了。

现代化的本质和铁律是什么?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当进行社会分工和交换的时候,最终创造出来的价值反而更高。社会分工、社会交换会创造出利益,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贸易从古至今都是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他用公式1+1〉2来表达这个意思,即增加的、交换的人数越多,市场越大,创造出来的增量就越多。所以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个规模经济。

在现代3.0文明时代,由分工交换产生的增量又进一步被放大,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是可以积累的。单纯的商品、服务的积累不太容易,但人的知识积累比较容易。知识思想交换时出现的情况是1+1〉4。不同的思想交换的时候,交换双方不仅保留了自己的思想,获得了对方的思想,而且在交流中还碰撞火花,创造出全新的思想。3.0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是科技知识与产品的无缝对接,知识本身的积累性质,使得当现代科学技术在和自由市场结合时,无论是效率的增加、财富增量、还是规模效应都成倍放大。知识增长的程度几乎无限,且一直处在一个爆发的状态。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人类知识大约每十年就会翻倍。由于知识近乎无限的爆炸性增长,最新科技能够提供的产品几乎是无限的,能够降低的成本几乎也是无限的,这就和人的需求无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不断累进增长的现代化经济。经济开始出现以累进地方式增长,似乎毫无上限,这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现象整个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可持续的累进增长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3.0科技文明的状态,也就是通常人们讲的现代化。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因此可以持续地累进增长,这就是现代化的本质,这样的社会国家我们叫它现代化的社会与国家。

市场本身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当参与的人越多,交换的人越多,它创造出来的价值增量也越来越多,越大的市场资源分配越合理,越有效率,越富有、越成功、也就越能够产生和支持更高端的科技。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这样在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社会、企业、国家,离开这个最大的市场之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一个国家增加实力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自己的关税壁垒,加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由市场体系里去;要想落后,最好的方式就是闭关锁国。这就是3.0文明的铁律。

在李录思考和发展他上述想法的时候,正值全球化思想和实践在取得不断进步的大背景。其中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从全球化的一名参与者逐渐成长为全球化的领导者、旗手,受益于全球市场跟中国庞大劳动力资源的对接,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加入WTO之后的近20年,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两年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等等似乎都显示出全球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中美要不要脱钩?中国会不会脱钩全球产业链?这些都成为一个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严肃话题,而这一点是李录书中观点所没来得及涉及到的。

我觉得美国通过对华为的芯片、软件供应商的许可监管来打压限制华为的行为非常恶劣,是对全球化趋势、全球供应链生态的重大打击。不管最终到底措施会多严格,仅仅是这种威胁,就是华为以及中国zf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尽管全球化统一市场下,中国能获取最大利益,但是动不动就被人家拿芯片卡脖子,连正常呼吸都随时有受阻的风险,这对于像中国这样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是完全没法接受的事,因此我判断中国一定会另起炉灶,在国产半导体芯片的研发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虽然短期内,可能还不会对高通博通阿斯麦这些半导体、光刻机巨头产生多大影响,但是长期影响则很难讲,不确定性很大,值得相关股票投资者高度关注。哪怕中美之后在此问题上有所缓和,但相信中国也不会停止自研芯片的方向,这是事关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一旦启动,不会轻易停止。要知道信任这种东西,一旦失去,是很难重建的,也是很危险的事情。因此,我从今日说法和无数黑帮片中观察到的一个人生经验就是,威胁别人这事,千万不要随便做,否则很容易引火烧身,甚至可能被对方反杀,这种案例很多很多。

不过不管怎样,中国还是要尽一切努力找到方法,智慧的应对,必须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闭关锁国绝不应该成为选择。

与投资人利益绑定一致的基金报酬机制

李录提到他管理的基金报酬机制思想是和投资人的利益保持一致,追求共赢。他的基金不收管理费,累进复利年收益的6%也全部归投资者,只从剩下收益里提取25%。只经营一只基金,在基金之外没有任何投资,他和家人的所有投资资金都放在其基金里,这即是“原汁原味”的巴菲特合伙人模式。每当他挣钱的时候,他能感到这是他辛勤工作赚到的;当投资人挣钱时,他们也感觉这是他们应得的。这种结构优于其他结构,因为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应得的。可见,通过这种结构,李录追求的不仅仅是赚钱,更是快乐的赚钱,符合自己内心道德准则的赚钱。

股市不是为5%的价值投资者开的

李录引述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路易·斯鲁文斯坦教授的研究结果,即仅有5%不到的资产是被价值投资者持有的。不管是5%还是6%,总之很稀少就是了。股市是为其他不把股票是为公司的一部分的那95%的人设立的。每个投资者在入市时都应该想清楚,他到底是那5%中的人,还是那95%的人。

添柏岚(Timberland)的精彩投资案例

李录在2006年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演讲中,分享了他对添柏岚的精彩投资案例。他是先从《价值线》杂志发现了添柏岚的投资线索,然后一步步进行分析、调研,最终做出与市场相反的举措,大力买入添柏岚,结果短短几年时间赚了好几倍。这个案例值得研究,建议大家都能仔细复读几遍,可以从中管中窥豹,窥探到一丝李录这样顶级投资人的投资思路。

赚钱的方式也很重要

李录谈到2016年新年伊始,观看了电影“大空头”(The BigShort)。影片自MichaelLewis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几位最早发现07-08年次贷危机以及美国整个金融系统的漏洞、并着手做空来获利的几位投资人的传奇故事。

影片中涉及的许多事件,他都亲身经历过;影片中的各色人物,他都或多或少有过交集,所以观看起来,更多了一些身临其境的现实感,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感想。

从05、06年开始,他个人也因为偶然的原因发现了CDS这个产品,并做了一些研究,也一度准备大规模进入,通过CDS做空。后来在和芒格的几次谈话之后,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查理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如果李录的分析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最终要么承接这些产品的交易对方,那些大的金融公司可能因为破产而不能兑现;要么这些大的金融机构被政府通过纳税人的钱救活了,这时你赚的钱其实也是纳税人、政府的钱,于心并不踏实。

后来结果果然证实了查理的这个判断,那些从这次历史上最大空头中赚的钱其实最终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全球纳税人手中拿到的。因此李录也从来没有因为没有赚到纳税人的钱而后悔过。

投资本身就是对未来的预测,虽然预测得对,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愉悦感,但是不同的赚钱方式导致的结果还是不一样。

后来在MichaelLewis的这本书出版之后,李录又和查理有过几次交流,谈到当时的这个决策,查理说当时如果你因为做CDS赚了很多钱,可能你直到今天还在寻找下一个大空头的机会。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对冲基金投资人鲍尔森(JohnPaulson)是这次大空头最大的赢家。这几年,李录观察JohnPaulson自2008年以后的业绩,倒是又一次验证了查理的这个判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指的不仅是赚钱的方式、方法,在查理看来,所赚之钱的来源也同样重要。

我觉得这一点对我的启发也是挺大的,一旦你用不正确的方法赚到钱了,那么你一定还会想着继续用那种方法赚钱,而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市场就一定会找到机会击倒你。

李录还提到他之前有两年为了维护基金的波动性而也效仿很多对冲基金搞空多头寸,但是一旦建立了空头头寸,就整天想着交易。空头最大的收益率是100%,而损失则可能无限大,这个赔率先天就不对等。况且空头是时间的敌人,即使你判断正确,也可能等不到兑现的时候就被逼空平仓了。李录说那两年他虽然看到了一些做多的好机会,但由于整天想着交易,没时间深入思考做多的那些机会,结果浪费了不少机会成本。所幸搞了两年之后,他就断然不再搞对冲机制,而是踏踏实实的只做多了。对于这一点,我是完全感同身受的。前几年我也搞过一段时间的多空对冲和期权,搞得人很累,效果也不好,后来想通了,只挖掘好生意单边做多,人感觉舒服、从容多了。

最后,李录在书后推荐了一些书目,都是非常不错的,有些我已经看过,但很多也没有看过,打算慢慢挑一些来读,看后也会和大家分享感想。

总之,李录这本书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不能跟大家一一赘述,强烈推荐给朋友们。

欢迎搜索关注公号:fengtouge888 第一时间分享投资干货

全部讨论

2020-05-17 23:17

这本书不错正在读。作者对于世界文明历史发展格局阐述非常科学和理性,特别是对于东西方文明的对比和评价比较客观。作为一名合格的投资人,首先是对于大的格局的把握。方向不错,格局够大,所有的努力才没有白费。好书开卷有益!

2020-05-26 00:08

真心说确实有些价值投资的干货,可惜后面大段的都是重复性的他在大学讲座的纪录。前半部份也就是各种书的拼凑,加上自己的一点归纳和总结。末尾的书单部分整体上可以看出他确实下功夫读了很多书,而且选的质量确实不错。这书我评论给了三颗星,算是值得一读吧。

2020-05-19 09:47

@天府尾巴 值得一读

2020-05-18 08:22

微信读书有“制作书签”的功能,好用。李录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自由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结合,这点启发了我,在挑选公司的时候,我觉得重点考虑这两个方向: 1.经过完全的市场化竞争胜出的冠军;2.因为科技的发展能够使得优势越来越大赢家通吃的公司。具有这两个特征的公司值得投资。

2020-05-18 06:29

这本还没来得及看,您的读后感已经来了。微信读书不错,我已经在这上面看了上百本书了。

2020-08-17 16:47

却是好书。

2020-05-18 16:46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2020-05-18 15:23

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只是看过,但还没有好好消化。下次在读一遍

2020-05-18 12:38

感谢分享

2020-05-18 11:07

这不是之前的现代化16讲嘛,这是更具体了嘛